黄征很难突破瓶颈
作者|创建它
编辑|陌陌
20217年3月1日,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一天,拼多多正式超越巨头阿里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距离拼多多成立仅5年。
也是在这一天,黄征宣布辞去拼多多董事长一职,将职位交给现任CEO陈雷,彻底“放手”自己创立的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去年7月1日,当黄征宣布卸任CEO时,这似乎是他“退休”计划的一次预演。此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在对外活动中“退居二线”,以至于焦点更多地放在“拼多多CEO陈雷”身上。
媒体形容黄征的选择是“冲回来”,但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或许,正如黄征自己所说,他想跳出现在,“10年后摸石头”,又或许,只是黄征的拼多多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瓶颈。
黄征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加入微软和谷歌。2007年离开谷歌创业,先后创办电子商务代理公司、游戏公司,2015创办拼多多。
黄征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低调的。拼多多在美国IPO的时候,黄征不在,甚至找了一个拼多多的用户来敲钟。黄征之前会在他的微信官方账号上写一些感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谈到了他对“职责”的理解:
在接受《财经》采访时,黄征称自己是一位“非典型CEO”。他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比如输出文化价值观,制定战略方向,不擅长的事他从来不知道怎么放权。
他承认自己远不如大多数人聪明,而要留住聪明人,除了同一个目标,也有相应的激励。最终,黄征选择建立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机制。
去年,当黄征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时,他7.74%的股份,约80亿美元,被转让给拼多多的合伙人集体。由此,黄征的身家减少了654.38+04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38+000.95亿元),让出了中国第二富豪的位置。
就黄征的个性而言,这可能是他愿意妥协的原因。近年来,黄征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股东信是他与外界沟通最常用的媒介。几乎每封股东信都充斥着关于时间等宏大哲学主题的神话。
和很多创始人一样,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后,往往会进入一个更“隐退”的领域。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我,如果我不想成为拼多多,我想做什么?他回答说,他想成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认为非营利性和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将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
这一次,他在股东信中谈到了他的个人计划。黄征说,他想在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做一些研究,以便“从质量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从质量上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黄征似乎对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不感兴趣。他的志向是提升拼多多的价值,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公司。他多次提到一则广告:
这是来自苹果的Think Different,那是乔布斯在苹果回来的时候做的一个广告。显然,黄征也想做出一些不同的东西。他强调:“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努力在我们面前建设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我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最新财报显示,拼多多2020年各项数据都在向好。全年营收增长97%至59495438+09亿元,全年营业额(GMV)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
此外,亏损数据大幅收窄,全年净亏损29.65亿元,2019同期为42.57亿元。但在数据之外,对于拼多多的“慢性病”,仍然没有可靠的解药。
营销和获客是拼多多盈利路上的两大羁绊。
目前拼多多的核心策略依然是巨额补贴,尽可能抢占尚未被巨头蚕食的领地。虽然早就意识到补贴的“双刃剑”效应,但在追求增长的模式下,拼多多依然不敢放弃补贴模式。
但问题是,这种补贴带来的新用户的质量和忠诚度并不可靠,获取客户后,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维持现有用户的活跃度。不仅营销成本高,用户留存成本也高。
另一方面,接连爆发的负面事件也暴露了拼多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管理困境。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侵犯用户隐私、垄断涨价、社区团购不正当价格竞争等行为受到严厉处罚...在过去的一年里,品多多在监管方面频频中招。在随后员工猝死的舆论发酵中,各种管理失序成为众矢之的。
拼多多的快速扩张,竞争对手的不断施压,以及整体环境的变化,也在促使拼多多用更好的组织架构来应对这种变化。对于“尽职尽责”的黄征来说,也许是时候打破瓶颈了。
清华新聘计算机本科毕业生、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博士陈雷也是拼多多的联合创始人。陈雷并不排斥宣传。经常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和活动,上台演讲。但在担任拼多多CEO半年多后,他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形象。
在陈雷手里,拼多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在高速增长中保住“本分”,“百亿补贴”后如何保住用户,如何在人口红利末期保住增长,如何为拼多多找到新的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