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音乐思想
嵇康的音乐思想是无悲无喜。
嵇康简介:
嵇康(公元224 -263年,写于公元223 -262年)罗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从小就聪明。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艺术,尤其是老庄学说。早年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阁之妻,拜官医,授中三大夫,世称“中三”。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
嵇康、阮籍等人倡导玄学新风,主张“教得越有名,越自然”,“越高尚,越明白事”。他们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被列为“竹林名人”之一。他的事迹和经历对后世的风气和价值取向影响很大。
嵇康公的诗写得好,作品风格鲜明,反映了时代的思想,给后来的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很多启发。他还注重养生,曾写过《论养生》。纪代代相传。
音乐成就:
嵇康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钢琴,著有乐理著作《福琴》、《论声无哀乐》。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与天地和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喜怒哀乐本质上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感情。
嵇康写了《风入松》,据说《孤家遇神》也是嵇康写的。有长清、短清、长边、短边四首钢琴曲,合称纪四巷,与蔡邕蔡氏五巷合称九巷。杨迪曾经把玩“九农”作为入仕的一个条件。
文学成就: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有五十多首。有四字、五字、七字、杂字,四字成绩较高。何超《文选》曰:“四字不囿于风雅,而写于胸中,高于潘、鲁。”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一批成功作品。
嵇康的诗歌主要表达了他追求自然、争取独立、拒绝名利的人生观。其中《伤逝诗》描写了他的人生经历和理想,表达了对自己无辜不公的极大愤慨。在诗的结尾,他说,“蔡威山,有洞穴。潇庸常唱,他养命。”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