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修心,修心,修心?

无论我们养生也好,经营企业也好,管理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这个东西就是“神”和“心”。这个“神”从何而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轴心时代”的经典,把握这个“神”进行养生,然后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活得有尊严,活得幸福。什么是“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传统宗教文化、伦理文化等一些文化形态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经基本成型,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被称为“轴心期时代”。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轴心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衰落。直到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时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先进。整个人类文化并没有走出第一轴心时期,即“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巅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慧和精神文化。论每个人的修养(包括身心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创造的文化是滋养心灵的最佳工具。就精神修养而言,仅仅依靠现代科技的内容并不能保证人类会享受到幸福,而来自“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则是对解放和保障人们幸福的巨大帮助。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医,都有起源于人类的“轴心时代”,无论哪一个都非常注重修心。什么是“心”?虽然众说纷纭,但都遵循“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儒家讲“对”。《大学》说:“大学之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所谓的“三大纲领”,说到底就是“止于至善”——保留人性中最真实最伟大的善念。然后逐渐铺开,“知止以后再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平静,然后他可以安全,然后他可以思考,然后他可以得到”。在完美、稳定、平静、安全、烦恼处止步之后,人才能安心。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矩,那就是“八项”:纪、知、诚、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的这个“心”,其实就是一颗善良的心。道家讲“禅定”。《道德经》认为最明显的就是“空而静”,即回到空而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空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自然的意思,而“自然”就是自然,指的是人的本来面目,没有虚伪做作,与自然、社会、他人和平相处,身心和谐,不与自己竞争。人的本来面目是空静的,所以道家说要“打坐”,修炼空静的心。佛教徒说“明心”。“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常态、空性、禅定,也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佛教徒如何「清心」?有一副对联:“外人无定法,后知违法。天下事未完。为什么不放手?”“外人”是指与众不同的人,一些智慧高的人,一些不平凡的人,这些“与众不同的人”是“无法定律”的。他们有实践吗?他们也有“法”,应该有依据。但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定法。下面一句是:“天下事未完。为什么不放手?”“天下事未完”是结束的意思,但没有“未完”,有些事没完没了,就叫“未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那我就“随它去”。这就是佛教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质和自己的内心,那么你就不会纠结,你就能明智地应对各种人生,你的幸福感就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