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起源的传说
中国古代的和平与繁荣确实短暂而罕见。几十年的混乱和治疗。分开久了就分开了。而这颗忽明忽暗的老星,恰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佳象征。但是仅仅一个符号是不够的。古代人对天象和星象的观察,有很强的实用和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在于他作为老年人的身份,以及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价值——那就是尊老孝顺。
华东汉明帝在位期间,主持祭拜寿星的仪式。他亲自献上祭品,并念了颂词。同时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宴会,参加的都是古稀老人。放眼天下,只要70岁以上,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宾。宴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根制作精美的手杖。
这件大事在《汉书·礼记》中有所记载,是汉明帝为表彰天上长寿星、人间长寿老人的一大创举。
《史记·封禅本纪·寿星殿·索隐·寿星》,其中盖南极旧星,使天下平安,故殿用其祈福长寿:宋楼键《玫瑰集》四首诗,刻画叶,说“加松竹为寿星,我愿死。”后来比喻人活得长。方圆在《通江续》中对《戊戌生辰》一诗的回答是:“每逢生日,都有客人庆祝,寿星是邻居送来的。”
尊敬老人是善良本性的体现。汉明帝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尊老的美德,无疑是一场赢得民心的政治秀。不仅他提倡,汉明帝还授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权杖就是证明。
国王的杖,也叫鸽子的杖,是因为杖的顶端是一尊斑鸠鸟的雕像。皇帝给了老人一根鸽子棍。据说因为鸽子是一种不会噎死的鸟,所以可能是希望老人饮食健康,健康长寿的意思。那么这根拐杖代表了什么特权呢?
1981年,在甘肃武威发现了一批汉简,其中记载了一批刑事案件,其中有几件涉及手持权杖的特权老人。第一个是关于一个来自王兴的男人,汝南的一个平民,他用棍子打了一个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并把他的尸体扔在了一个闹市区。第二个是关于汉代基层的一个低级官员,因为一个老人涉嫌违法而擅自拘留他。虽然没有殴打,但他被公开处决并斩首。从这两起案件的判决结果来看,都表现出对棍棒老人的有意偏袒。在竹简记载的其他汉代商法中,我们也发现,持棍老人在经商上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圣旨中,规定允许无子女赡养的老年夫妇经营酒类生意,而且全部免税。自愿照顾孤寡老人的商人也可以获得免税待遇,可以开店卖酒,不需要纳税。纵观汉代文献,类似的诏令时有记载。为什么年纪大了就可以有特权,为什么汉政府严格立法强制尊老孝亲?
这是因为尊老不仅是一种美德,由此衍生的孝道伦理更是封建王朝的立身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从父权制。在儒家倡导的天地五行关系中,君臣关系相当于父子关系。所以提倡孝顺其实就是在赞美忠臣的品格。
既然南极老人星承担着如此重要的教育任务,古代占星家说他是关系到国家运气兴衰的寿星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强烈的政治色彩使他偏离了祈求长寿的本义。普通人更关心的是怎样才能长生不老。所以道教通过塑造一个长寿的成功修行者来提供解决方案。
寿星彭祖的传说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镇是《华阳国志》记载的彭祖故里。对于彭山人来说,天上的寿星就是人间的彭祖,因为他保持着最高的长寿纪录——767岁。这个说法出自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传》。
767年不可信,但彭祖在历史上似乎是存在的。《史记·楚世家》记载了他显赫的家世。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从夏朝算起到商朝,童活了将近800年。关于他长寿的故事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流传。屈原在他的长诗《田文》中提到过他,孔子和庄周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把他作为长寿的典范。
彭祖虽然不是天上的星官,但人们深信他掌握了一套养生的方法,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修行而达到长生不老的成功人士。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他和寿星结合在一起。
可以活到767岁。这是什么保命养生法?《庄子·刻意》中记载,彭祖寿是一个很好的解旧吸新、伸熊通鸟、引路之术的人选。吐故纳新就是用意念调节呼吸,而由鸟拉伸引导的熊呢?
所谓熊经指的是模仿熊的攀爬动作,所谓鸟伸指的是模仿鸟尤其是鹤展开翅膀引颈的姿势。所以彭祖的引体技术其实是一种模仿动物身体动作的健身体操。
先秦道家认为天地是不朽的,永恒的。天地化万物为生命,是天地大德。人们认为天是仁慈的,它应该在赋予生命的同时教给人们长寿的艺术。但后来人们沉浸在各种物欲和功利带来的表面快乐中,于是渐渐失去了长寿本能。但是还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向自然界的动物学习。
模仿熊是因为它可以冬眠几个月不吃东西,健康专家认为是因为它熟悉吃气忌粮的艺术。之所以模仿鹤,似乎是看中了他的儒雅,以及腾空而起时的洒脱;也许人在想象自己长生不老的那一刻,应该像仙鹤一样无忧无虑。
魏晋以来,道教养生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彭祖著作有数十部,包括彭祖《补天经》、《彭祖养生补天论》、《彭祖补天救急方》。除了指导气功、炼丹术、中医等养生治病的理论外,还涉及烹饪饮食、房间手术等。
道家经典早就讲过人的这两种生理需求,“食、色、性”,认为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与儒家视其为洪水猛兽的态度相反,彭祖的养生之道并不避讳谈食色变,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修炼内容。
所谓吃,是指饮食烹饪。以前厨师界把彭祖当祖师爷。每年彭祖的生日,全国的烹饪大师都会聚集在徐州东门外的彭祖庙,向彭祖的祖师爷致敬。因为彭祖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美食家和熟练的厨师。早在屈原的《田文》中,就提到彭祖为姚笛准备了野鸡汤。
彭祖高超的厨艺其实可以治好厌食症,所以吃出健康长寿的理念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饮食烹饪立即被纳入养生理论,并辅以指导健身。模仿长寿动物的肢体动作可以长生不老,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吃。于是龟、鹿、龟等所谓的长寿动物就成了长寿滋补品。通过指导体操和烹饪美食双管齐下,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房间手术也被视为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呢?这是因为古人把男女依附于天地,天地交接改造万物,男女联手传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阴阳和谐的方式。根据道家养生理论,房艺也是修仙的一种方法。
寿星形象的传说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寿星的形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突出的是他巨大的额头。这是山西永乐宫的壁画,可能是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的几千个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来,因为他有超脑。
关于大脑门户的起源有许多推测。有人认为脑门来自于年轻化现象,老人和孩子在很多身体特征上是相似的。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头发少,老人也是。而且头发少了自然显得额头大。
寿星的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塑造的长寿形象密切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就鼓得很高。再比如长寿桃,这是太后蟠桃会上专门供奉的。传说它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吃了马上成仙。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长寿意象的融合叠加,才最终造就了寿星的脑门。
寿星拐杖的变化,显示了其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原本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国王权杖被一根红木手杖取代。据说桃木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汉族的民间传说是在大地的东北方有一个邪灵居住的地方,有一个门叫做万鬼之门,把邪灵挡在外面。据说这道门是天帝用桃木做的。为了安全起见,门前种了两棵桃树来辟邪。有趣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桃树的汁液中确实含有一些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成分。以前中医也是一味的用桃枝,人们认为桃枝朝向东北,也就是朝向鬼门关,药效最好。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寿星的当地传说
湖南长沙寿星街,因一座规模宏大的寿星庙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修建了寿星寺,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据说香火很旺,很多人专程来这里烧香,祈求寿星的保佑。
往南走一百多里,就可以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恒山,也就是对联中经常提到的南山。唐宋时期,万寿寺不下十座,现存的万寿亭是宋代遗迹。
然而,古代南岳恒山所崇拜的主神并不是长生星,而是南极的神仙皇帝。这座建于唐代的南越寺,就是专门为他修建的。东南西北五岳的神,都是由自然山神崇拜演变而来的。南极长寿所谓的长寿,也可能来自古人对南方气候的想象。而寿星在天上的位置正好是南方,寿星自然很容易听到她烧香表示虔诚。
在后世汉族的民间传说中,南极仙人帝和南极老人星常被混淆为一体,或许是因为两者的名字中都有南极,接近长寿的概念。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这两位神仙的地位远远高于彭祖。彭祖虽然长命百岁,但毕竟是历史人物,没有南极皇帝和南极老人那么高贵。
所以说到长寿,还是以南极老年或者南极仙翁最为出名。
元明以来,道教神仙队伍不断壮大,神仙保佑长生不老是必须的。比如大南极、南方北斗、十二生肖救真王、三十六天罡、六十命核心碑甲子神等。,都有保佑长寿的作用。不受控制的造神导致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性。明政府下令取消秦汉以来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彻底去除了政治色彩,大踏步进入汉人,成为中国古代最世俗的神仙。
过去,彭山县的人们给老人过生日时,总会挂上寿星的画像。虽然求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会能赢得老人的快乐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团聚,儿孙满堂,还能享受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景是表达孝顺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的画像是不可或缺的吉祥象征。
庆祝生日的习俗最初并不流行,这可能源于一个简单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日其实是母亲的受难节。记住父母的恩情,和过生日的喜庆气氛很不协调。直到明清时期,庆祝老人生日的习俗才逐渐兴起。康干盛世的几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使得汉族民间的生日习俗兴盛起来。历史上最豪华的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宴。这一年,乾隆74岁,喜得五代曾孙,自称古天子,完人老人。他发出信函,代表6000多人邀请60岁以上的老人来故宫过生日。
这幅名为“万寿节”的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帮助下被请去吃饭,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
自清代以来,为老人祝寿已成为一种惯例。并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礼仪排场,一些老规矩一直沿袭至今。
比如生日年龄的原则一般是整数寿命,也就是40,50,60。但是七十年代以后,就多了很多说法。77也叫生日快乐,因为生日快乐的缩写是连笔拆开的时候的77,88也叫米寿,也是拆词的说法。
这是因为70岁以上的人很少,多一句话就给了老人们又一次合家团圆的机会,让他们幸福。等你100岁以后,每年都要做,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做。这样做是子女孝顺的表现,希望能给老人带来更多的快乐。重视亲情,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日仪式就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
寿星虽然不再具有威严的神性,但由于汉族民间伦理生活的需要,它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