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常用秘方集锦(1)

一、治疗多发性疖子的秘方(6片)

1.1归芍地甲汤

来源:张怀亮,中医论坛(4)1987

由当归15g、赤芍12g、熟地黄20g、穿山甲和连翘12g、丝瓜络和黄芪30g、皂角12g组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功能:清热解毒,养血活血,化脓通络。

方中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赤芍、丝瓜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黄芪、穿山甲、皂角具有消肿化脓、生肌的作用;而且黄芪护表,抗外邪;山甲善游移,专散,擅通经脉;皂刺辛散有很强的温化散结作用,能快速消散疮疖。与它配伍,能清热解毒,透脓养血,活血通络,颇切中病机,是治疗多发性疔疮的良方。

主治:多种疔疮。

加减大便干燥,增加黄色9.25g小便赤涩者,关木通15g;心烦急躁者,加焦栀子30克;舌红者加牡丹皮10g;苔黄口苦者,减黄芪加黄连10g;苔白腻者加生薏苡仁30克。

9例有疗效,平均8剂,全部治愈。

注意:治疗期间,应停用所有抗生素和外用药物。忌辛辣腥的东西。

1.2咸宜地黄汤

来源:曹恩普,中国中医秘笈大全。

它由15克神仙颗粒、12克生地和紫花地丁、10克白鲜皮和苦参、6克紫草、6克白芷和牡丹皮、12克板蓝根、金银花和连翘、8克黄芩和9克泽泻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排脓扶脏,祛邪解毒。

方中仙人谷味甘淡,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经临床实践,对治疗复发性疮湿有效。地黄味甘、苦,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与仙人谷同为方中主药;用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牡丹皮、紫草凉血、活血;白鲜皮、苦参、黄芩、黄柏祛风、清热、燥湿;泽泻味甘、淡,专治功利性湿水、导热;白芷轻宣,祛风祛邪,全方* * *起到清热凉血,祛风利湿的功效。

主治:多种疔疮。

风热疖子多在头部者,加栀子、防风、野菊花;湿热下注,疖子多在下半身,加败酱草、黄柏、苍术;热毒多,加甘草、大青叶、石膏;阴虚内热加地骨皮、柴胡、知母、石斛;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熟地、甘草;加入患有湿疹的皮肤、地肤子、车前子和六一散。

疗效治疗多发性疖肿200例,全部治愈(服用中药期间未使用西药)。服药后至少6例有效,最多46剂初始,平均17剂。

1.3消妇乳汤

来源姚青云,浙江中医杂志(8)1985

由海带和海藻9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0克,黄芪10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清除皮肤热毒,祛瘀消肿。

中医认为疖子的形成是由于湿热、火毒在皮肤上的积聚和方剂中痰、气、瘀的凝集所致,海带、海苔味咸、寒、软、坚,放热、活水;赤芍行气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清除皮肤热毒;白茅根清热利湿,白芍和白茅根也有凉血化瘀的作用;黄芪益气养毒固表,治疗小儿多发性疖肿疗效较好。

适应症:小儿多发性疖肿。

465,438+0例有疗效,服用3 9剂,平均4.6剂。结果治愈29例(疖肿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9例(疖肿消失,3个月内有少量复发),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

1.4解毒萧中汤

来源:张声华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

它由甘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10克、连翘、皂角刺、牡丹皮、黄芪、生地、赤芍、白芷、大黄35克组成。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本方剂量为7 10岁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增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处方中重用甘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辅以金银花、连翘增加解毒消肿;牡丹皮、赤芍、大黄用于凉血解毒;黄芪、皂荚、白芷益气、解毒、排脓。诸药合而为一,攻补结合,主攻邪。经临床证明,该方对多发性疔疮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复发性疾病患者,应坚持服用,并获得全额学分;大便稀的人一般不需要停药。

主治:多种疔疮。

发热者加石膏;对于久治不愈、气阴两虚者,宜重用黄芪,加石斛、玄参、白术、茯苓;夏季潮湿者,加香薷、六一散、车前子。

对49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合局部切开引流等外治法。结果治愈4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

1.5疖肿汤

来源:李林,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

它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9g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服用。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处方中,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助以石斛养胃阴,防止苦寒药胃衰之弊。结合临床辨证,结合仙方活命汤、四妙汤等方剂,辅以外治,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疔疮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穿山甲、皂角刺能消肿排脓,生黄芪能养毒排脓,益气收敛,能排毒生肌外用,这些都是单纯用西药抗生素更难以达到的。

主治:多种疔疮。

加减消肿,加皂角、花粉、浙贝母;有脓液时,加入当归和穿山甲;化脓,加黄芪;很痛,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增黄、瓜蒌仁;如果硬结久不破,分享神仙方子生活饮用;对于久治不愈,体虚有毒,脓液稀而不稠者,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涂三黄膏;脓液已变或已破,外用印青膏或九一丹;如果塌陷后还流水,就用九华膏。

对85例小儿多发性疖肿进行了疗效观察,用药2 ~ 3天后明显好转。平均疗程为65438±0.3周。结果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1%。

1.6布托消炎汤

来源唐卓成,四川中医(6)1986

由金银花、紫花地丁、鱼腥草、千里光各30克,黄芪、党参、连翘各20克,川连10克,甘草6克组成(小儿用量应减少)。

用法:水煎服,每日65438±0剂,分两次口服。

功能滋补消炎。

方杰多发性疖肿是一种复发性皮肤化脓性疾病,很难治愈。本病的发生,多由风热、湿热、暑热等外感邪气,再加上火葬毒、热毒,或内郁湿热兼而有之,营卫不和所致。处方中的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甘草用于清热解毒;川莲、千里光解毒燥湿;黄芪、党参具有益气养毒、扶正消炎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白头翁、川芎、黄芩、黄柏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加入丹参活血化瘀,加入甘草增强药效。重用黄芪、党参、白术,扶正固本,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到“气血充足而感不到外邪”,治愈后不复发。

主治:多种疔疮。

内蕴湿热重者加减黄芩15g、黄柏15g;治疗期间仍有新发者,分别加白头翁20克、丹参20克。气血两虚者,加白术20克,黄芪剂量增至30克。局部外用可加三黄洗剂、芙蓉膏。治疗期间停用所有西药。

疗效汤报道用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60例,疗程3个月左右,最长5年65438±0例。结果治愈48例(80%),有效65438例(16.7%)。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治愈患者中,最大剂量35,最小剂量7,平均剂量20。

二、治痈秘方(11)

2.1加味三兴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包括玄参15克、焦山栀子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清热解毒的功能。

治疗坏疽的方剂多为阳盛证,用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与玄参、焦山治配伍,泻火清热可增加清热解毒之功效,且无寒郁之弊。整个药方具体有效,效果很好。

【主治】坏疽(脑坏疽),初起红肿疼痛,根盘坚硬突出,寒热体热,或高热,脉细数,苔白或黄腻。

加入何首乌9克。清热解毒,促进排便;局部肿胀很厉害,加炙穿山甲、皂角消肿透脓;对于那些湿,藿香,厚朴,茯苓,滑石等。被添加去湿。

功效临床使用多年,效果相当显著。

2.2鹿角托里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鹿角霜(或鹿角霜)9克,黄芪、茯苓65438±02克,当归、白芍9克,金银花65438±05克,远志5克,甘草5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功能是温养督阳,托里排脓。

方中用鹿角胶(或鹿角片)温阳,解郁阴寒;气、桂、芍、草有益气血、扶毒透脓之功。和金银花解毒清热;远志温散郁结,使阴寒渐消,化脓可透。如果阳气恢复,毒素清除,疮就会自愈。

适应症:坏疽(脑坏疽),表现为疮面黑燥、麻木、畏寒少热、神疲乏力、脉细弱,属气虚阴燥之证。

阴虚火旺,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g,黄芪加倍。

临床疗效证明是有效的。

2.3黄芪脱毒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黄芪23g、当归6g、陈皮6g、泽泻6g、白芍5g、郁金5g、山药12g、金银花、茯苓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功能:益气养毒,排脓祛腐。

本方可治痈成脓腐坏,这是由于正气不足,养不起毒,根松脓散,而不是腐肉。治疗宜益气养毒,排脓祛腐。方中生气益气,归芍有排脓扶毒之功;结合山药,健脾,可以帮助新肉生长;姜黄和当归合用有活血消肿的作用;搭配金银花解毒;茯苓、泽泻利湿,故能消肿、去腐生肌,符合溃疡的病机。此方用于治疗一切溃疡,临床有效。阴疽致脓清稀,腐尸不脱。我在温阳脱毒汤和黄芪脱毒汤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每次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主治】阴疽脓泄清稀,正能量不足盛不下毒,根盘疏松,腐肉不脱。

厌食者加减焦六曲12g、炒肉豆蔻3g、枳壳3g;睡眠不好,加炒枣仁12g;血虚加制何首乌9克。

疗效经临床反复使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2.4金淑活血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川楝子9克、炒元胡6克、当归尾6克、陈皮6克、川芎1克、赤芍4.5克、加工乳9克、生甘草2克、金银花12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具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儿童和妇女大多遭受髂窝出血。多由外感湿热或感染引起。最终成为邪毒郁结、气血凝滞之证,故方中用川楝子泻湿热,入肝舒筋;与元胡同用,活血行气,解郁止痛,与主药同用;少佐川莲清火解毒;辅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金银花。和甘草。具有理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药方清淡有效。一般服药后,疼痛、抽搐的肌肉逐渐放松,再配合适当的理气祛瘀治疗即可消散。

适应症:髂窝积液,各伴大腿挛缩。

加入木香3克、青皮6克、香附9克。加桃仁9克,红花3克,皂角刺4.5克,硬血化瘀;热重,加天花粉9克,反复使用;湿重,加红菱12g,生薏苡仁12g。

疗效经过反复使用和检验,效果很好。

2.5归芪解毒汤

资料来源:唐·《名医录》。

它由当归、丹参、黄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g,生黄芪15g,赤芍、金银花、连翘各9g,紫花地丁30g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清热消肿,托里解毒。

治疗热毒型痈(头疽)的方剂,多见于中老年。方剂以当归、丹参、白芍和营活血为主;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与活血类药同用,益气养毒,尤用于托里解毒。穿山甲、皂荚攻消肿。诸药合用,起到清热消肿,解毒通窍的作用。本方以解毒消肿为主,辅以托里,用于热毒痈之症,每次效果良好。

主治:热毒痈(带头痈)。

32例治愈。疗程最短15天,最长60天。

2.6扶正解毒汤

资料来源:唐·《名医录》。

由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甘草3g、当归12g、生地15g、川芎、赤芍、金银花、连翘、黄芩各9g、黄连6g、皂角、穿山甲各12g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益气养荣,清热解毒。

该方剂可解决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引起的痈(头坏疽),多见于年老或久病体虚者。治疗宜益气养血,清热托毒。本方由八珍汤加味而成。处方用四王(神、舒、灵、草)补气,四物(归、地、少、熊)补血,合为八珍汤,补益气血,强身健体。加入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皂角和穿山甲攻消肿。诸药合用,* * *起到益气养荣,清热养毒的作用,所以具有多重功效。

主治:头痈(痈)由于气虚。

有疗效治疗52例,治愈51例。1例死于老年体虚并发紫癜性肾炎引起的肾功能衰竭。

2.7滋阴清汤

资料来源:唐·《名医录》。

由生地15g、麦冬、白芍、天花粉12g、玄参9g、黄芪18g、皂角、穿山甲12g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滋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药解头痈(阴虚型痈)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生地黄、麦冬、白芍、天花粉、玄参用于滋阴清热。黄芪益气解毒;皂荚、穿山甲攻消肿,结合黄芪出毒。所以如果用于临床,每次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5例有疗效,44例治愈,1例死于败血症。

2.8双活祛寒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它由独活3克、防风3克、秦艽和当归9克、赤芍5克、法半夏6克、白芷3克、阿莎丽1克、金银花12克、炙僵蚕12克、茯苓9克、川牛膝9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解表散寒,活血消肿。

解阴疽方由于多种因素,如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外感风邪、寒湿侵袭,内蕴积滞,以致气血凝滞,不能发散,或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故方中用独活、防风、阿莎丽、白芷解表、祛风散寒,剂量宜轻,不以发汗为目的,以开口通络为目的;当归和白芍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僵蚕散结,秦艽祛风除湿,达到祛邪消肿的效果。是这种外感病证的内消方。

主治:阴疽初起(深部脓肿早期),局部色白质硬,不痛或似疮,冷,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是半阴半阳的证候。

疗效临床使用多年,效果很好。

2.9和英脱毒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黄芪9克、桂枝4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炒甘草6克、金银花12克、陈皮6克、茯苓9克、炒僵蚕12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功能:益气、和营、消肿。

本方可以解决深部脓肿,有些表邪已被解决,但有些是硬结。方中用生西气补气;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用桂枝和甘草调理营卫;金银花解毒通络;陈皮调气;僵蚕分解;茯苓利湿,从益气和营中达到温经通络、化瘀散结的作用,并含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使内消或由深而浅。此方还可用于溃烂后的持续肿胀,也可达到消肿解毒的效果。

适应症:深部脓肿。有些外邪已解,但有些已硬结,根部疏松,尚未化脓。脉弦细或重而强。大部分是因为正气不足,不能将有毒物质转化为药物或不能持有有毒物质。

疗效经过反复使用和检验,效果很好。

2.10脓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黄芪12g、当归9g、白芍9g、皂角9g、金银花12g组成。、烤指甲板4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托毒透脓之功。

偏方可以解决深部脓肿,不治疗会使脓,每次都是凉的,会变成热的。如果失去了内消的机会,化脓向外渗透,深入浅出,不沉入筋骨才是规律。该方用生黄芪益气养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当它们一起使用时,它们在支持毒和渗透方面特别有效。辅以金银花和甘草。美甲片和皂角刺攻击并排出脓液,帮助渗透力量。用* * *起到扶毒透脓的作用。

适应症:深部脓肿化脓期。加减配合外治药物辅助的证候,其疗效开始显现。

反复使用疗效好。

2.11舒淇萧中汤

来源凌·《临床证据记录》

由炒柴胡4克、川芎4克、赤芍4克、当归6克、青皮6克、炒枳壳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具有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的功能。

胁肋深层脓肿多为情志内伤所致。当归、川芎、赤芍用于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理气解郁;辅以金银花,解毒通络;蝎子寻风散结。其中柴胡和青皮都是胁肋部的导经药,用于将药物引导至患处,疏通气机,促进内消。

适应症为深部脓肿(胁肋坏疽、肋坏疽)。

如果局部皮肤微热,或者舌苔干腻,脉有力,则是积滞久化为火的征兆,势必引起流脓。此时应加入牡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化郁火,力争内消。

疗效在临床上反复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上述凌家方的后记也是作者常用的。在临床应用中,笔者习惯用古方加减治疗。虽然经常有效,但有些并不理想。自拟灵方经临床验证有效,疗效较前有所提高。确实是临床经验的良方。致病因素层次不同,证候不同,疾病的发展演变也不同,很难让其中的一部分人独揽全部功劳。所以临床上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处方,加减治疗,防一方,或用证改方。要方证结合,无虚治,疗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