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黄酒的发源地,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黄酒色泽鲜艳,营养价值高。浙江盛产的黄酒名称是?
中国黄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住会稽,酒投江中,百姓饮之,百战不下。(《江南风情》P 114)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越王勾践用酒激励军民斗志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酒乡人传诵。无独有偶,浙江的另一个酒乡嘉善也有一个关于黄酒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驻扎在嘉善。并且从南到北建立了数十里的防线,随时准备与越南开战。嘉善,地处吴越之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黄酒是当地特产。每次出征或前线凯旋,士兵们都喜欢喝得酩酊大醉。久而久之,营地外废弃的酒瓶(陶器制品)堆积如山,令人目不暇接。嘉善县南门的瓶子山是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后来被彝族人列为“汤唯八景”之一。上世纪70年代,在嘉善市河道疏浚工程中,水利部门在平山遗址附近发现了大量盛酒的陶罐。据专家考证,这些竹筒形陶罐确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嘉善有很多关于伍子胥的传说。五十七年,柳亚子先生说:乡祖沈北溪(钟钢)的分湖手稿中,有明代沈毓煌的《胡芬赋》。中间有两句话:“吴军从南来,吴襄领兵东去。”(柳亚子自传、编年史、日记P40-41)它生动地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在嘉善领兵攻打胡芬(又名胡芬)越军的情景。徐山、武乡墓、伍子胥简墨石、五子堂、五子潭、石堤凼等。,从2400多年前的吴越战争时代流传下来,广为人知,尤其被人们津津乐道。于是,浙江省民间作家协会顾问、著名民间文学作家陈伟俊先生对在嘉善发现如此多关于伍子胥地名的传说感到惊讶。其实嘉善有很多关于酒的民间故事。如果你收集它们,也许你真的可以出版一本书!“胡芬好酿”的酿造始于唐代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哭好酿酒》的诗,纪念民间一位酿酒的朋友。诗中说:姬佐黄泉,老泉犹宜酿。夜晚没有黎明,你在向谁卖酒?当时,在胡芬湖东南的徐塘市场(据考证,在西塘镇西门外约一里处),有一个聪明的酿酒师。他酿的酒和当地的黄酒不一样。当地的酒虽然醇厚,但颜色是乳白色的(俗称“三酒”),他的酒是市场东北的“徐婷泉”的水。据说,在当时,这个春天,五水(今汤唯镇)的幽兰泉和丁栅的东泉(因泉在湖荡中间而得名东泉荡)是嘉善地区最著名的“三泉”。再加上那个酿酒师酿的酒比别人多了几道工序,所以这酒不仅色泽橙黄透明,而且醇厚。每到冬季酿酒季节,方圆这里就盛产葡萄酒。所以各地客户都称之为“香沙人”,初入文墨的酿酒师总觉得这个名字不雅观。有一天,他临摹了李白的诗《哭求好酿》后,觉得诗题中的“好酿”二字很合心意,既表现了水的善用和酒的好酿,又包含了嘉善酿,于是将家酿命名为“好酿”,又叫“太白酒”。这是嘉善“好酒造”传说的最新版本。据了解,历史上嘉善地区较为考究的酿酒作坊一般使用地下水(即泉水)。过去曾听说,来自葡萄酒商店的水必须流到胡芬湖(深水区)的中心,并在漩涡处被舀取。传说胡芬湖下有许多泉水,泉水常年涌出。酿酒界有“水是血,曲是骨”的比喻,嘉善黄酒一直非常重视水。我有一份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6年)创立的李一元酒厂(嘉善酒厂的前身之一)后人李建伟写的关于“古镇西塘酒厂”的资料。这位80多岁的老人说,李一元的酒楼用的水和其他作坊不一样。当时李一元酒厂就在镇上徐家浜东侧,酿酒的水就在镇上。虽然这条河的长度只有100米左右,但是河里的水质一年四季都很清澈。偶尔有人往河兜里扔漂浮物,自然会流到河口,进入港湾河。据说河底有原始泉水,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所以在这里取水酿酒,几乎就像矿泉水一样。可惜徐家浜已经被填平,成了唐玺镇建新路的一条支路。根据嘉善酒厂保存的原始记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嘉善黄酒一直采用从深井中抽取的地下优质矿泉水酿造。唐玺古镇位于胡芬水系,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治理和其他小流域治理的成功,以及水乡古镇西塘作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当地政府和县环保、水利部门加大了改善和保护水环境的力度,所以这片水域的水质清澈纯净,方圆几十里没有污染。正如酿酒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永清所说,“名酒源于好水。嘉善黄酒成就斐然,归功于水。古镇西塘的地表水清澈干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是酿酒行业不可多得的瑰宝。”去年,李建伟在向嘉善黄酒有限公司赠送“西塘‘李一元’百年”酒瓶的仪式上总结了嘉善黄酒的成功之处,即好水、好米、好地理环境。嘉善地处嘉禾地区腹地,“野生稻自长”,“庄稼秋收”。从省级文保单位——大王圩遗址发掘出的水稻和双刃石犁可以证明,嘉善先民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生产。这里水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沃土遍地,气候温和湿润。农民世代种植水稻,历史上被称为“浙北粮仓”。据史料记载,这一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贡米”产地。解放前,上海流行“西塘薄饭”。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申报》定期刊登嘉善“西塘薄米”行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全国重点商品粮产区之一。“粮食政策”放开前,这个县曾是全国粮食贡献最大的百强县市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53到2000年,嘉善为国家提供了近50亿斤商品粮。谷物酿酒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资料显示,早在7000年左右,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已经用谷物酿酒了。但农业的发展是历代粮食酿酒的前提。嘉善黄酒的酿造生产每年消耗大米约2万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丰富的优质大米资源为酿造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饮酒不再停留在“口感好”的方面,而只考虑“营养”和“保健”的功能我国清代伟大的养生专家、嘉善学者曹廷栋曾在著作中介绍过饮酒养生的经验:吃饱后,立一小碟饮酒,至今仍有古之意。米酒最好,其次是曲酒。就拿那些已经老了很多年的人来说吧。好米酿出好酒。因为嘉善黄酒是以优质糯米和晚粳米为原料生产的,所以这种酒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据专家测定,嘉善黄酒含有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等21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超过啤酒和葡萄酒,因此适量饮用嘉善黄酒也有利于养生。值得一提的是,“胡芬”擅长酿造葡萄酒。不仅水、曲、米俱佳,而且酿造工艺独特。这种酒是先用秀水和细粮制成黄酒,再用糯米混合陈年黄酒在冬季酿制而成。《解放日报》记者张业平曾写过通讯《胡芬湖冬酿》,对黄酒的“冬酿”有这样的描述:寒冷的冬天,记者来到胡芬湖下游唐玺镇的嘉善酒厂,看到冬酿的繁忙景象,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在传统的酿造车间里,将刚洗出来的白米放入蒸饭器中,蒸出的米香糯糯,用酒药和麦曲发酵一定时间,再加入米和麦曲继续发酵,陈酿。存放的时间越长,酒就越醇香。在冬季酿酒季节,(嘉善酒厂)每天要喂6万多公斤大米,生产65,438+000多吨葡萄酒,仍然供不应求。(1995 1.5解放日报)好黄酒的生产,是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天人合一”的自酿佳品。因此,在国家级评酒会上,专家们对“胡芬”等名酒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嘉善黄酒”已经脱颖而出。如今,五根越窖生产的“嘉善黄酒”和殷珊生产的“绍兴黄酒”已成为中国黄酒制造业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