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有哪些要点?
冬季六节气是自然界阳气下降,万物收伏,气候寒冷的季节。古人云:“冬为终,万物收。”此时万物有灵,阳气潜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冰雪寒冷,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处于休眠状态,为下一个春天积蓄能量。人与四季相对应,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必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的适应性,正如《内经·灵枢》中所说的“人对应天地”,“人对应天地,人对应日月”。人体的生理机能也是相应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称之为“阳气潜伏”,有利于精气的滋养和积聚,所以冬季的六节气是养生保健的最佳季节。
1.冬季宜储精,及时保存。根据“万物皆藏,肾气水旺”的特点,需要避寒温,抑阴护阳,平衡阴阳,守“隐”固肾气,增强体质,防病延年。冬季,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经历了六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和严寒。人们应该根据冬季六节气的特点进行健身。比如冬天的六个节气,天气寒冷,阴盛阳衰,就容易患阳虚。无论是养生长寿,还是补虚祛病,都要注意温补阳气,慎用或少用滋阴药物。
2.升起太阳御寒,调整日常生活适应严冬和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单薄。这样一个万物凋零的形象,往往会让人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心情抑郁,尤其是老弱病残,情绪变化更为明显。所以,心理调节很重要。冬季六节气精神调整,重在稳定心神,注意表情平静,不要使情绪过于激烈,以免惊扰潜阳。正如《苏文·四齐调灵》所说:“若藏其志,若有私意,若有之。”这里指的是适应冬天精神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封闭,日常生活的调整要顺应自然。《苏文四齐调灵》说:“早起晚起,须待太阳。”指出冬季宜早睡晚起,早睡可滋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暖。晚起养阴,待日出,以避寒求其温,使人体阴平。尤其是阳气不足的人,风骤起时,尤其宜早卧晚起。《徐莉·袁剑》说:“冬天防寒防风。”《养生镜》提出:“冬三月收藏受阻时,最好坚持元阳滋养真气。”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过低,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劫伤阴精。冬天,阳藏于内,阴在外。如果调节不当,就会扰乱里面的阳气,迫使阳气外泄,或者内热积聚,形成阴虚火旺之证。春季会引起热病或诱发慢性病。这也与苏文四气调神理论中的“秋冬养阴”原则相悖。
冬季六节气保暖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换气,防止因通风不良引起的头晕、胸闷等缺氧,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或者养一些水仙花和观赏鱼,调节空气湿度。寒冷的冬天,人们要注意保暖保暖,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弹性好的内衣更好,贴身保暖。外套要宽一点,这样气血才能流通,四肢才能舒展自如,舒适自如。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足部与地面接触时,散热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较细,远离心脏,供血保温性能差。脚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女性腹泻。所以,冬天脚部保暖非常重要。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的脚保持温暖。除了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注意锻炼脚部,比如跑步、竞走、散步等。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洗脚搓心,不仅可以去除污垢,御寒保暖,还可以补肾、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防治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冬天一般适宜在室内锻炼,适合其寒冷的温度。室内环境应温暖、舒适、清洁、防寒,以滋养精气。
3.性交,补肾藏精,冬季六节气养生,重在保持肾精紧闭,对促进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得病。”明确指出,如果人们不知道冬季的藏养之道,而精液在冬季仍然会频繁渗漏,那么他们的身体必然会一天比一天虚弱,虚则导致寒邪乘虚而入,藏于体内,潜伏的邪气日积月累,来年春日初升,必将引起热病。《寿世保元》也说:“精为肾之主。冬天要节制房事,不能纵欲伤肾精。”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今不足百岁之人”的原因是“不知节欲养精”。老年人因肾精不足,导致髓海空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肾主骨,所以肾虚也会影响骨骼的生理,导致老年人骨骼虚弱,腰膝酸软,行动不便。可见“精”的虚弱导致了人体的衰老。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是养肾精,节制房事,以维持体内精气充足,维持内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养生延寿录》说:“冬常闭时,不可出精,而天道时,冬可藏精,故可长生。”它指出“冬天布施,应得百分。”认为冬季六节气要实行节欲,节欲会使你的精神和气血绰绰有余,肾阳巩固,身体强壮。同时,人体的背部是阳经运行的地方。冬天,背部保暖非常重要。背部保暖的方法比较简单。冬天有阳光的中午,可以把背对着太阳晒1 ~ 2个小时,既能温暖背部,又能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也可以穿一件贴身的棉质、羽绒或皮草背心来暖背。另外,冬天睡觉注意不要让后背着凉。
4.运动、护阳、塑身在冬季六节气的恶劣环境下,人体机能容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他们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比如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一旦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可引发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多,引起外周小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血液流变性改变,可加重原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损害,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作或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等。,冬季常复发,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运动项目是很有必要的。锻炼场所应以室内为主,天气晴朗,室外锻炼适度。这样不仅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淤,也是一种积极的增热保暖防寒措施。为了适应冬季的气候,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冬季的六节气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人的体质来定。冬季六节气锻炼不宜在严寒、大风、大雪、雾露天气进行,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冬季六节气运动量要适度。千金方说:“冬天天地合,血藏。人不可流汗泄阳,害人不浅。”这说明太阳的精神隐藏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如果运动量过大,会耗散太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