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黑瓶子上写着“洋药面”。有什么特殊用途?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特殊”的物品。虽然是古董,但和其他文物有本质区别。这背后,隐藏着清宫的一个大秘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特别”的文物会是什么?

如果说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在故宫和明清宫廷旧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自1925成立以来,在全国各地收藏文物。如今,故宫博物院建筑面积已达7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654.38+0.8万件,其中不乏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文物。

在众多藏品中,有一件文物极其“特别”。它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黑色瓶子,但黑色瓶子里装的是一些白色粉末。黑色的瓶子上有一个标签,上面有图书管理员写的“洋药面,清装,72g”的字样。此外,标签上还有一堆英文字母“氢醌”。虽然很多游客懂英语,但是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大家都说不知所措。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文物一定是个宝藏。毕竟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仔细探究它的“真实身份”。翻开英语词典,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对苯二酚”的词汇意义。原来它的中文定义是“对苯二酚”。“对苯二酚”,又称“氢醌”,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功效很奇特,有非常好的祛斑效果,所以在现代欧洲很受欢迎。这时候很多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瓶子里装的是一种化妆品,而且还是进口化妆品。但是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进口化妆品并没有今天这么受欢迎。一件从西方进口的物品,从欧洲漂洋过海到东方,它的价格一定很贵。

这样的“高端化妆品”谁会用?答案也很明显。普通人当然买不起。估计只有皇宫内院的嫔妃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按道理,宫里有很多御医。御医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还要负责皇室的保健和医疗。后宫嫔妃有痘痘斑,都是大夫自己准备的。这样后宫的嫔妃们就不用去尝试“进口药”了。

故宫博物院里的“氢醌”直接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清朝的皇宫里,神医们配制的“美容养颜”药方几乎都不管用!正是因为“外来和尚会念经”,嫔妃才会另辟蹊径,用“进口药”代替医生开的药方。在外人看来,皇宫里的生活极其奢华。在生产力极低的时代,如果能吃一顿饱饭,人是极其满足的。宫里的嫔妃,从入宫开始就被安排在自己的卧室里。他们不仅不用在宫里从事复杂的劳动,而且还有专人一日三餐为他们服务。嫔妃们身着绸缎,头上珠光宝气,尽显皇家奢华,不知让多少民间女子羡慕不已。

但普通人不知道后宫嫔妃的奢靡背后,隐藏着多少痛苦的血泪。嫔妃们每天都得待在自己的卧房里,眼巴巴地盼着皇帝揭自己的招牌。多少个日日夜夜从希望变成了失望,渐渐的也从豆蔻少女变成了闺房。随着忧郁的加重,各种斑点已经悄悄爬上了他们俊朗的脸庞,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保持青春。而进口的“对苯二酚”也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把握的美好自我,成了留住青春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