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非遗文化?

1,侗族大歌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侗族大歌,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曾亮相,被誉为“如清泉般闪耀的音乐,穿越远古梦境边缘的旋律”。

2.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锣”、“双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式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阳花鼓主要分布在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

3.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变种。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劳动者在过去寻求安慰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曲。田歌有独唱、二重唱和三人、五人、七人和九人合唱的形式。最常见的就是把当地的悲欢离合拍成长篇爱情故事,到处传唱。

4.昆曲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朝(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所有的现代戏剧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川剧、京剧。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也是培养京剧演员的基础科目。

5.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黎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等纤维制作衣服等生活用品。黎族人民从小就学会了扎染纱、双面绣、单面提花等纺织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