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绝世英雄

历史上关于曹操的争议很多,对他的形象和评价也一直在变。从晋朝到北宋,以正面形象为主,但从南宋开始,对曹操的评价开始下降。原因也很简单。曹魏统一的北方地区在历代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后世的统治者都视曹魏为正统。南宋朱,一方面为了满足小朝廷一隅太平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又不敢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征服失地,于是朱等理学家开始以宣传三国时期南蜀政权的合理性来自欺欺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这些走狗朱视为异端的曹魏政权,面对当时北方的匈奴,对外战争从未败北,一寸土地也未失。这与汉奸不敢交出失地,不敢向外族低头纳贡求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嫉妒和自卑。我们打不过外敌,就丑化打赢外敌的人!就像我们打不过金人一样,我们对付能打得过金人的岳飞还是很有一套的!这是南宋以来正统发生变化,曹操评价下降的主要原因。

?后来南宋的错误观点一直沿袭,但近代以后,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比如鲁迅、毛主席等人都发表过很多正面评价曹操、翻案的言论,也极大地改变了当时人们对曹操的看法。

?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曹操在人们中的评价越来越高,其中易中天先生可以说功不可没。当然,也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更注重人物等因素,而不是名义上的名字。

说实话,写曹操很难。虽然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而且他的人生经历也很丰富。但由于知名度和影响力很高,无论是谚语还是典故,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都知道这样一个叫曹孟德的人。关于他的小说和作品自然是层出不穷,想要在其中独树一帜是非常困难的。

而曹操也是三国第一人。《三国志》第一篇是《武帝纪》,曹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学。《三国演义》大部分也可以说是关于曹操的故事,尽管他并没有以正面角色出现。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还是选择写曹操,一方面是出于我个人对他的敬仰。另一方面,既然要写三国,就绕不开曹操。所以我在这里就以史实为主,夹杂相关野史和轶事,并附有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有所创新,给大家一些帮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单从名字就能看出自己的立场是站在曹操这边的。既然不是历史书,表明立场是很正常的;但同时,我很佩服刘备。毕竟一步一个脚印是小学生的行为。两人都有自己可贵的闪光点,也对对方评价很高。如果不是汉末乱世,他们可能会成为互相欣赏的同僚。所以,虽然我的发言可能会以偏概全,但总体上还是会保持客观的态度。

说到曹操,不得不说他的名篇《让郡公自知》。这篇文章写于210,赤壁后第二年,是曹操对当时诸多谣言的回应和反击。文章语言坦诚,气势磅礴,充满英雄气概,表现了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鲁迅评价说:“在曹操本人,他也是改造文章的创始人。不幸的是,他的文章很少流传。他胆子很大,文章也挺有效果。当他大惊小怪时,他毫无顾忌。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篇文章还被选为汉末散文的优秀代表进入大学课本。在这里,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曹操的自我。

?曹操在文章中首先描述了自己做县令教育百姓的初心,让天下人都能认识自己。但他在济南任国民大臣时,因打击权贵,革除营私,触犯权贵,后为避祸自保而辞职。

?辞职后,原本打算在家乡成立一个社团,过上打猎、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但因为黄巾起义,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被朝廷再次征召为皇军校尉后。我认为我可以为我的国家做一个小偷,我因为我的工作被授予了一个头衔。我死后,在墓碑上题了一句话:“西将军曹侯之墓,为汉室所征。”后来因为董卓去了北京,天下大乱,这个野心没有实现。

?之后又相继击败袁术、袁绍、刘表等人,天下太平,曹操当上了丞相。曹操在这里还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如果国家没有孤儿,不知有多少人会当国王!”

?曹操描述了自己的身世后,对针对他的言论一一进行了反驳。他还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军权,单纯为了名声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灾难。同时,一旦他放弃军权,原本统一的北方必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同时,曹操还把自己和周文王相提并论,说他不会取代汉朝。当然,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最终取代了商朝。此番言论或许也为曹丕代汉做了铺垫。

?在文章的最后,曹操还直接表示,之所以让自己的三个儿子接受封侯,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作为外援来照顾。

?曹操的文章并没有回避。可以说好话坏话都说过,也让当时朝中的反对者无言以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他早期的感情和心路历程。难怪鲁迅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同时,他对自己前半生志向和经历的记述也值得我们探讨。虽然他的话不一定都是真的,但确实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说起曹操,很多人都知道他真名叫夏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成了太监曹腾的养子。曹操也因为这个身份受到了很多政敌的攻击,但客观来说,这些攻击是不公平的。东汉末年,这个宦官确实乱了,以石昌时为代表的这群宦官,坏事做尽,罪不可赦。但曹腾确实是这众多坏太监中的一个,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曹腾的来历不简单。他是西汉名臣曹参的后代。有些人可能想知道曹参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是如何沦落为宦官的。其实是这样的:在曹腾的父亲曹节看来,宦官虽然名声不好,但权力很大,可以天天陪着皇帝,家里人在宫里也能得到照顾,所以特意把小儿子曹腾送到宫里当宦官。

?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曹腾入宫后直接被任命为黄门大员。曹腾本人当然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公元120年,汉顺帝是当时的皇太子,邓太后因为曹腾年轻,心机重,让他侍候皇太子读书,特别受汉顺帝宠爱?,后来韩即位,曹腾被提升为中常侍。?

建康元年(144)八月,韩驾崩,刚满两岁的韩之子韩崇帝继位。永嘉元年(145)正月,汉崇帝继位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当时,大臣们都认为应该让一个老而有德的宗室做皇帝,他们都喜欢清河王刘。外戚季梁为了继续掌权,立年仅八岁的渤海王刘虹的儿子刘缵为皇帝。

于是朝廷官员分成两派。一派由古力领导,他立清河为帝。另一派以季梁为首,推举刘智为皇帝。正当两派争论不休的时候,曹腾看到时机成熟,亲自去见季梁,表示支持刘智当皇帝。他还指出,青河王为人是严格的。如果他真的是皇帝,恐怕就不安全了,但是如果他堂堂正正的站着,就能长盛不衰。于是季梁毒死了汉献帝,立刘智为汉献帝。

?汉桓帝即位后,曹腾、长乐太傅周复等七人因政策有功,被封为侯婷,曹腾被封为费廷侯,升为大长秋,并加了一个特殊的职位。曹腾在朝廷供职三十余年,经历过四个皇帝,却从未出过差错。此外,他还推荐了许多世界名人,如、卞绍、严谷、张闻、张桓、唐、等人。

?曹腾心胸宽广。当时蜀郡太守送了礼物贿赂他。益州刺史在附近发现了一封信,便上书蜀县令,弹劾曹腾,要交给廷尉批评。汉桓帝知道书信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不怪曹腾。按理说,曹腾作为四朝元老,还是有建立亲信的权力的,很容易被他干掉的那种树。但曹腾对弹劾宰予并不在意,一直称赞宰予是个称职的官员,可见其忠心。

?由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宦官,包括郑和、知望和魏忠贤。但要说最好的,其实是曹腾,原因很简单。

太和三年(229)六月二十六日,尊曾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为高皇后。直到西晋魏朝,这个称谓一直保留下来。曹腾也成为曹魏时期拥有帝王称号的六人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宦官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的称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当然,曹腾虽然忠厚老实,但也是一个高贵的皇后。但是,在当时的人眼里,曹操的出身并不怎么光彩。后来,这成了他的政敌攻击他的主要论据。但同时曹操得以衣食无忧,可以说是有利有弊。所以曹操属于典型的出身不好但家境不错的家庭。

?虽然演义里的曹操总给人一种被追着跑的感觉,但如果看三国历史,曹操本身的武功还是很强的,这可能和他年轻时的游侠行为有关。年轻时的曹操机智机警,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任性侠义,放荡不羁,不学无术,导致了许多奇闻轶事。

?曹操十岁的时候,在龙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攻击曹操,但曹操无所畏惧,沉着应对鳄鱼。鳄鱼吃不下东西,就跑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一个成年人看到蛇就退缩了。曹操哈哈大笑,无辜地说:“我不怕龙潭里的鳄鱼,你却怕一条蛇。太可笑了!”当人们问起时,曹操告诉了他们实情,他们都惊叹于年轻的曹操的勇气。

?这个故事来自刘钊的《幼儿传记》。真相无从考证,但从侧面反映了曹操非凡的青春。这个故事已经很传奇了,但似乎证明了曹操的武功。在《孙胜的异同》中还有一个更传奇的故事。

?张让是十常侍之首,也是众多宦官中最厉害的一个,在党派之争的灾难中迫害了不少文人士大夫。年轻时身居郑南将军之位的曹操自然看不起此人。因此,曹操进入张让的官邸,试图暗杀他。张让发现他派人追杀他。曹操挥舞着朴刀,从大殿中走了出来。张让的卫兵无法靠近他。曹操战且退。当他退到墙边时,他跳了出来,跳过了墙。

?后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对这个故事做了轻微的修改。曹操刺杀的对象由张让改为董卓,曹操也由原来的无双改为智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修改。

?曹操年轻的时候,袁绍和他经常喜欢当游侠。他们两个有一次去看别人结婚,趁机溜进主人的花园,半夜大喊:“有贼!”众人都出来观看,袁、曹拔刀抢了新娘。"。他们跑出去了之后,半路迷路,被荆棘缠住,袁绍动弹不得。曹操又喊:“贼来了!”袁绍又惊又急,急忙跳了出来,两人终于逃脱。

?虽然很多传奇故事都发生在曹操的童年,他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机敏,但当时的人们并不在意。他们仍然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不认为他有任何特殊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和南阳的何清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之人不可助,而能安之人,是何事?”?南阳的何清对他说:“汉朝将死,天下安身之人,必是此人!”南阳的徐绍以识人著称,他曾对曹操说:“平之奸,乱世出英雄”。

?公元174年,曹操20岁时升任孝宗。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以来流行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但后期基本上为宗族所掌握。所以,虽然曹操确实有才华,但曹操这次被选为孝,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地位而不是能力。在当时权贵的眼里,曹操不过是又一个二代纨绔子弟,但他们很快就为自己的轻视付出了代价。曹操升任孝廉不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尉。东汉都城洛阳是皇族聚居的地方,很难治理。曹操一到岗位,就宣布禁止,严肃法纪,并做了十多根五色棍挂在衙门周围。"任何违反禁令的人都将被一棍子打死。"坚硕的叔叔,皇帝宠信的太监,晚上被禁止前往。曹操毫不留情,用五色棍打死了简硕的叔叔。结果“首都没了,没人敢犯罪了。”所以曹操得罪了一些权贵。因为父亲曹嵩,曹操被调到敦丘(今清丰县)。

?广合元年(178),曹操因其堂弟、妹夫极力怂恿侯,受到宦官的惩罚,受到牵连,被免职。之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就回了老家乔县。

?广和三年(180),曹操被朝廷征召,任命为易朗。此前,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密谋杀害宦官,不料被宦官加害。曹操写了一封信,说窦武等人是因为官德被陷害,导致奸臣满堂,忠臣却得不到重用的局面。他的话很诚恳,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后来曹操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政治日益腐败,曹操自知无法纠正。就像曹操后来在《让郡公知道自己的故事》里说的,曹操一开始确实有做郡公太守、教育百姓的志向,曹操也确实有。可惜在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人是不能被世人容忍的。如果是治理天下,曹操这样的官员很可能会得到重用,成为一代有能力的大臣。可惜这是在东汉,更大的乱世即将到来。

?钟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队长,奉命与黄福松等人联手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黄巾军大败,数万人被斩首。然后搬到了济南。在济南任职期间,曹操管理事情一如既往。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十余县,县官依附于你的权力,贪赃枉法,毫无顾忌。在曹操之前,各国都不予理会。曹操到任后,下大力气整顿,十分之八的长官都免了。济南震动,贪官外逃。“政教大,一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