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套种珍稀鱼类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要点?
(1)培养条件
(1)池塘条件:一个正常的自然养殖池塘或在低产农田周围挖沟改造的提水池塘,要求环境幽静,日照充足,排灌方便,水陆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水质新鲜无污染,符合NY 5051-2001标准。
(2)设施:逃生墙采用水泥板和铝板,用竹桩支撑,用细铁丝缝合,上部土0.5-0.7m,下部0.2-0.3m,四角呈弧形。池塘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最高水位的界面上,用水泥涵管伸入池内;出水口与进水口相对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封住,防止逃逸,进水口需要配一个用筛网丝做的管袋,防止有害生物随水进入。大池塘有1 ~ 2吨水泥船,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同时配有水泵、增氧机、值班室等设施。
(3)设置临时养殖区:在池塘中间设置总池塘面积为1/10 ~ 1/5的临时养殖区,用于种草前暂养蟹种,待水生植物长势茂盛后在5月左右撤离。
(2)放养模式
(1)清淤消毒:放养鱼苗前排干池水,清除多余淤泥,暴露或冷冻15 ~ 20天,过滤注入30 ~ 50 cm淡水,每亩用100 ~ 150kg生石灰溶解后全池喷洒消毒。
②施肥和水培: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30 ~ 40cm深处,盖上底泥,在池中缓慢释放。也可以使用无污染的清洁肥料,如复合肥、长效肥等。施肥量根据池水和污泥情况灵活控制,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 ~ 200 kg。
(3)种草抛螺:2月左右种植伊乐藻和播种苦豆子,在土中种植带草茎的伊乐藻,将细土和苦豆子与草籽混合后撒在池底。一般种植伊乐藻,宽度1 ~ 3米,留2米左右空白带,播种苦豆子,宽度1 ~ 3米,1 ~ 2个月即可发芽。清明前,在养殖区投放新鲜田螺,每亩300-500斤。
④鱼苗放养:见表5-2。
表5-2蟹-鱼套种模式鱼苗放养表
表5-2蟹鱼套种模式鱼苗放养表(续)-1
(3)日常管理
①饵料投喂:饵料品种有蚌肉、螺肉、小鱼小虾、小麦、谷物、糕点、南瓜、红薯、水生或陆生鲜草等。,也可以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根据天气、水质、天然饵料数量、各种养殖品种,估计可以灵活掌握某一阶段和生长季节的池塘蓄水量。中华绒螯蟹采用“两头细中间粗”的方式,荤素结合,合理搭配,定点投喂,每天下午投喂1次,第二天检查,余缺减少,短缺增加。一般按照池塘蟹体重的7%左右安排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混养品种主要利用蟹、鱼的饲料和残饵,一般不专门投喂。
②水质管理:一是水质要求。透明度30 ~ 50厘米,水色脆黄绿色。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pH值为7 ~ 8,中性偏碱性,氨氮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02毫克/升..第二是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皮;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节,要保持深层水位,时刻保持水质新鲜,溶解氧充足。三是为水加水。当水被自然侵蚀,水位太浅时,要及时加水;当水质过强时,应及时更换淡水,尤其是夏秋季。第四是化学和生物调节。定期对整个池塘喷洒生石灰水,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
③防病:放流的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鱼种用漂白粉或敌百虫消毒10 ~ 30分钟。生长季每20天施生石灰1次,每亩5 ~ 10公斤,既能消毒防病,又能改善水质,调节酸碱度,增加钙质,促进蟹、虾蜕皮生长。生长季每月加药饵1次(饲料50 kg,大蒜素25 g,每日两次,共3天)。此外,化肥、水生植物、工具也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④捕捞暂养:6月5438+10月后捕捞成蟹,捕捞的河蟹暂养在蟹箱中出售。青虾轮换上市,达到4厘米以上的成虾定期捕捞出售,防止性成熟繁殖后死亡。鳜鱼、黄颡鱼和翘嘴红鲌在年底时在干池塘中收获。
(4)养殖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注意种草抛螺:池塘养殖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增加隐蔽场所,还可以作为植物饵料。水生植物种类包括苦豆子、黑藻、伊乐藻和空心莲子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 ~ 70%,多余的水生植物要清除,尤其是伊乐藻生长旺盛,容易堵塞水面,尤其是后期要定期清理渠道。蜗牛是螃蟹的优质天然基础饵料。当它们在水中生下螃蟹时,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成为螃蟹自由觅食的新鲜饵料。在投喂期,要根据蟹的食量适当补充。
(2)合理投喂鱼饵: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都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但食物结构不同。鳜鱼一生以鲜鱼鲜虾为饵,主要吃底层小鱼,如鲫鱼、泥鳅、罗汉鱼等。黄颡鱼不仅吃蟹池中的新鲜鱼虾,还吃人工投喂的螺蛳或鱼浆和植物饲料混合物;在蟹池中,翘嘴红鲌主要以小型中上层鱼类为食,如鲢鱼、夏鲤等,同时也以人工投喂的死鱼或冷冻鱼块为食。所以在蟹塘混养中,为了提高珍稀鱼类的产量和规格,可以适当投喂饵料。
③慎用药物:鳜鱼和黄颡鱼对药物敏感,使用渔用药物时要有选择性,准确计算剂量,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更要慎用,一般用低剂量或不用药物。养殖全过程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NY 5071标准。鳜鱼容易出现缺氧浮头,严重浮头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水质不能太肥。定期补充淡水,保持池水新鲜和高溶氧,是混养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