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疗法的操作方法

临床上使用的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动作。据他们说,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常用的只有二三十种。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其受力方向,可分为以下五种。(平面力技术)

有推法、揉法、搓法、搓法、擦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前后、上下、左右推。推法应用时用力要由轻到重,根据不同部位确定力度。力大的时候,作用到达肌肉和内脏;当力很小时,效果到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为50- 150次/分钟,开始缓慢,逐渐加快。推拿按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头推。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力量、促进肌肉生长、消除疲劳、放松肌肉。

2.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表面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做回转揉捏。

一般揉法的力度都不大,只到达皮下组织,但是再揉的时候作用在肌肉上。频率为50-100次/分钟,一般由轻到重再到轻。这种手法比较温和,多用于疼痛部位或强有力的手动刺激后。它还可以用来放松肌肉和缓解局部痉挛。操作时手指和手掌要紧贴皮肤,不能在其间移动,同时摩擦皮下组织,范围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摩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拇指按摩、足底按摩、肘部按摩、手掌按摩等。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帮助消化。

3.艾灸: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的皮肤表面作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回转运动。操作时,手指或手掌不要贴在皮肤上,在皮肤表面做旋转摩擦,力度轻柔浅,只到达皮肤和皮下。按摩频率视病情需要而定,一般30-60次/分,100-200次/分。这种方法采用单手搓或双手搓。常用于按摩开始时,或剧烈疼痛部位及强力按摩后,放松肌肉。按摩的旋转方向一般为顺时针方向,根据部位不同有指搓、掌搓、掌根搓三种。

按摩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调理脏腑,增强皮肤弹性。

4.擦拭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按摩部位压平后,以平衡压力向一侧摩擦的方法。它的力量可以在皮肤中很浅,在肌肉中很深。其力度不大,效果较软。一般一般是双手同时操作,或者单手操作。根据部位不同,有手指擦法、手掌擦法、肌腱管理法三种方法。擦法不同于推法,其用力一般比推法重。推法是单向移动,擦拭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随意来回移动。擦的频率也比推慢。

擦拭法的主要作用是开导、镇静、醒脑、扩张血管、增加皮肤弹性。

5.揉: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手法。它的力很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其频率较高,达到100-200次/分钟。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反应,所以经常要搓到皮肤发红,但不要划伤皮肤,操作时多使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这种方法可以单手操作,根据部位不同有手指搓和手掌搓。图21。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活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以湿散寒。有按法、捏法、拨法、振法、弹法、捶法、踩高跷法、滚法。

1.按压方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按压的力度可以浅到皮肉,深到骨头、关节、某些内脏。操作时,压力要有轻有重,使患部有一定的压迫感,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奏的按压和放松。这种按压方法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力度和频率,不能过重或过急,要灵活。根据部位不同、疾病不同、治疗目的不同,手法可分为拇指按压、中指按压、拳头按压、手掌按压、肘部按压。图23。此外,还有用按摩工具按压。

按摩的主要作用有疏通经络、祛瘀止痛、矫正畸形等。

2.捏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对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进行深而持续的捏压。图24。捏法刺激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力必须由小变大,使其作用由浅入深。在穴位使用捏法时,可能会有强烈的酸胀感,称为“上火”反应。捏法也可以叫指针法,意思是指针。另一种与捏法类似的切指法是用一只手或两个拇指轻而密地捏成一排排,一边捏一边向前推。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在组织肿胀时通过向前推动来分散肿胀。

掐法主要有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消肿化瘀、安神开窍。

3.拨法:指尖嵌入软组织间隙,然后侧拨。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能有酸胀反应,用的力度应该是患者比较能耐受的。还有一种方法叫刮痧,也是用指尖接触较厚或硬结的软组织进行刮痧的方法。刮痧的方向可以根据病变的方向来确定。

拨刮的主要作用是解除肌肉痉挛,解除组织粘连,舒筋活络,关节通畅,消肿止痛。

4.振动法:用指尖或手掌按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使之连续震颤的一种手法。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双手的肌肉不断发力,使力量集中在指尖或手掌上,形成冲击力,使按摩部位颤抖。操作要坚定快速,这样才有穿透很深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动用手振比较累,可以用电动振动器进行治疗。但是最好有电动的头部和面部按摩器。通常每个穴位可以做1分钟左右。振动法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交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振、掌振、电振三种。

振动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5.弹跳法:用手指背击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演奏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会滑落,这样食指背面会在脑海中用力演奏。打球的力度要有轻有重,用力要有弹性,以免造成疼痛。此手法多为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可在关节周围弹奏。

弹力法的主要作用是疏通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

6.拍打法: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称为拍打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击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为击打法。拍法较轻,多用于胸、背、表浅关节;重击力很重,到达肌肉、关节和骨骼。拍打法轻而慢的操作,可以舒展筋骨;快速重击可以刺激肌肉。无论打还是打,都要用手腕发力,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交替进行。行动要协调灵活,努力也要灵活。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拍打和抽打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击打方式可分为直拳、卧拳和侧拳。

拍打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舒筋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痛。

7.踩法(也叫脚踩法):是用脚掌踩在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各种动作的方法。可以同时按脚,也可以交替按脚。蹬踏时,用脚掌前侧重点放在治疗部位,一次松一次踩,力度要合适,切不可用力过猛。频率要慢,腰部处理要与患者呼吸相协调,切忌突发。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不愿意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一定不能强迫。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近端。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踩高跷是按、压、揉、推的结合,按摩强度比较大。这种方法要谨慎使用,不适合老人、体弱者和儿童。

8.滚动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方法。术中掌指关节微屈,手掌背小指附近部位紧贴治疗部位,腕掌不断摆动,协调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为了使滚动的力量集中在手指上,在滚动前手腕微微弯曲,手指微微张开,手背平放在按摩部位,帮助你发力。但是,(3)按摩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穴半分钟左右。

2.患者俯卧位

(l)扣除。医生将双手分别放在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揉搓5-7次。

(2)碾压法。医生将两只手掌和手指从上到下交替放在脊柱两侧,反复揉搓5-7次。

(3)按肝俞、肾俞、命门约半分钟。

3、病人坐好

(1)夹点法。医生一手托住一个肩膀,另一手用拇指、食、中指、无名指对称托住后颈。从上到下重复操作2分钟。

(2)在每个点上点击堤丰、唐寅、阳光和任莹大约半分钟。

(3)敲击法。医生用手和四指交替轻敲颈、肩、臂,重复操作5-7次。要求拍打手法要轻、要快。

注意事项:

告诉患者生活规律,不要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然后把你的手恢复成原来半握拳的形状。有节奏地按一下,向前滚动。频率约为100次/分钟。滚动时,用力要均匀,这样手背的滚动压力才会持续作用在按摩部位。不要跳跃、撞击或摩擦。滚法有很深的作用,达到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大、肌肉丰满的部位。这种方法一般是单手双手交替操作,或双手同时操作,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顺关节、解痉筋膜、消除疲劳。有揉法、握法、搓法、抓法。

1.捏法:提拉皮肤,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揉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大拇指对着食物中指,提起皮肤,双手交替扭转向前推。操纵的力度可轻可重。轻者,患者感觉轻柔,舒展;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会感到疼痛。频率可快可慢,快于100次/分钟,慢于30 ~ 60次/分钟。另一只手握空拳,食指中段对着拇指指腹,握住皮肤,双手交替扭转向前推。揉法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操作。揉搓常用于治疗儿童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也可用于成人接受揉搓。

2.握法:用大拇指对着食物、中指或其他手指作出相应的钳形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个收放或连续揉捏的动作。握法不同于捏法,力集中在指尖,而是在指尖和手指的整个掌面。握的时候手腕要放松灵活,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同时,方法可以与配方结合,可以一起使用。经常在提肌腹时使用,提肌腹时要用力,用力要垂直于肌腹。即纵向肌腹水平上提,横向肌腹垂直上提。这种手法的力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手法强度以抬起时感到酸痛、微痛,放松后感到舒展、轻盈为宜。通常是定点持捏提手法,也可以是移动持捏手法。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部位,可采用手指握法、四指握法、五指握法和摇握法。速度可快可慢,有节奏连续,不能快也不能慢也不能马虎。

手法的主要作用是解除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

3.揉法:是双手在四肢上揉搓的方法。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强度较轻时,肌肉感觉放松,强度较高时,有明显的酸痛感。频率一般在30- 50次/分钟左右,揉搓速度开始时由慢变快,结束时由快变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散经络,调和气血,疏通关节,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4.配方:配方是指医生用双手按压的方法向上提起,或在治疗部位用双手按压的方法向上(反方向)提起,或用手向下拿起的方法。在临床上可分为暂停法和结束法两种。

(1)公式

病人坐着。医生站在患者的病例中,告诉患肢抬起头,伸直(手向内)。医生左手握食指和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和小指。先慢慢引导放松该部位,然后用力抬起三次。每抬起1次,关节就能发出1的啪嗒声。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终结提法

病人坐着。医生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放在患者同侧耳垂下,拇指放在耳后高骨处,食指放在下颌骨角缘处。在对准并坚持后,他的手被迫向内站立,同时向上抬起。但应用此法时,一定要注意,双手的颌部一定要对准患者同侧耳垂的下后侧,双手要卡住患者的头部。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不能压迫颈总动脉造成危险。有摇动法,拉伸法等等。

1.摇动法:是一种摇动身体的方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边拉边上下或左右摇动。也就是像抖绳子一样,柔中带刚的抖动四肢,使四肢随着抖动力像波浪一样起伏。根据部位和疾病的不同,抖的次数也不同。抖一般作用于手腕、上肢、下肢、腰部。图38。这种方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和韧带,具有舒展筋骨、畅通关节、消除疲劳、恢复和复原异常解剖位置的作用。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用摇床治疗。

2.延伸法;是肌肉放松时被动拉伸关节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一种特殊的被动运动按摩。这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以使关节暂时超出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这种操作技巧难度大,需要跟风,做到拉伸动作有力而不野,幅度大而不野,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拉伸方法可以包括上肢拉伸、下肢拉伸、腰部拉伸等。图40。拉伸法的治疗作用是拉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脱位,增强肢体活动能力。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帮助有活动障碍的关节伸展、屈曲、起伏的方法。屈伸法也可称为拉伸法或拉伸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这种方法必须顺其自然,不能暴力,拉伸力要作用于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以克服其拉力,利用反向力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运动方向要按照各个关节的正常运动方向和角度。在做活动时,一定要以缓慢、平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增加屈伸的可能范围,并在此范围内继续活动,逐渐增加同延活动的角度。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慢慢放松恢复。重复几次。这种方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要放在能使要活动的关节充分活动的位置,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为逃避疼痛而出现异常。拉伸适用于人体的所有关节。

屈伸的作用是松解粘连,平滑关节,增加肢体活动度。

2.摇动法:以关节为轴,做一个轻而慢的四肢回转。这种方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体位摆放要恰当,摇动动作要适中平稳,速度要慢,幅度要由小到大,根据病情适当。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范围。摇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以用圆周运动来治疗,比如手腕抖动等等。

抖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平滑关节,增加肢体活动度。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称动法):扳法可适用于人体的几个部位,如肩、髓、腰、颈。就是一只手按着人体的某个部位,另一只手拉着其他部位。它们都使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来旋转或伸展关节。图44。扳法也是一种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治疗肢体功能障碍和脊柱小关节的交锁脱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积极的骨干方法。拉并不是大范围的被动运动。手术过程中,要牵拉的关节必须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个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稍微加大的操作。拉的时候一定要利用情况,了解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不能超出生理功能。按用力方向和实施方法分,有侧拉、回拉、斜拉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是松解粘连,帮助复位,刮关节,解除痉挛,消除疼痛,拉伸肌肉和韧带。

4.背法:医生和病人背靠背站着。医生屈肘托住患者的肘部,然后屈膝,臀部抵住患者的腰部,抬起患者的背部,使其双脚离地。左右方向摆动,上下方向晃动,使腰部有牵引感。图45。手术时要注意肘钩不要滑脱,并要求病人不要站立。背部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部扭伤、腰椎间盘疾病、腰肌劳损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