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如何养生?

长夏是夏秋交流的季节。这个季节又热又潮湿,而且多雨。防潮防湿成了这个季节养生的主题。同时,汗液是长夏心之液,所以长夏养心也很重要。

什么是湿气?

长夏是指农历六月,夏秋之交。太阳依旧炙热,雨水丰沛,水气蒸腾,湿度十足,是一年中最重的季节。长夏以湿气为主,我国很多地方高温多雨,尤其是南方。人们所说的湿病在这个季节更常见。在这个季节,空气中的湿度是最高的,最多的人因为外伤暴露、汗湿衣服、涉水淋雨,或者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甚至感受到湿邪而生病。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面的湿气蒸发有关,它的伤害往往是从下部开始的。临床症状如下肢溃疡、湿性脚气、白带多与湿有关。对于湿度,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和物体的潮湿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人体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人体适宜的湿度为40% ~ 60%,温度高于25℃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在夏天的三伏天,由于高温、低压、高湿的作用,人体出汗后汗液不易排出和蒸发,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发生肠胃炎和痢疾。如果湿度过低,上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会大量流失,从而降低抵抗力,容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在漫长的夏季,由于天气闷热,雨水不断,空气潮湿,衣服和食物容易回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会感到不舒服。穿潮湿的衣服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引起肠胃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漫长的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止湿邪的入侵。养阳防湿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那么在漫长的夏季如何注意护阳呢?首先,人不能只关心眼前的舒适,过分躲避炎热。比如晚上空调开得太低,他们即使不忌口也还是想吃冷饮,导致暑寒之邪。晚上吹空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遮住腹部。很多农村都喜欢穿“都嘟”,符合养生之道。《养老长寿》一书中指出:“夏天若热,若到屋檐下破窗,不能乘凉,以防贼受风。”长夏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杨琪,关键在于暑热外蒸,发汗,打开毛孔,使身体最易受风、寒、湿。其次要防止湿的侵袭:湿为阴,易伤阳,尤其是脾胃阳。盛夏,心与之对应,长夏,人体五脏之一的脾与之对应。

所以长夏的湿邪最容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是易清淡少油腻,应以温性食物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张昌霞,应“温而不饱,常而进...胖的时候应该是个警示”。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应该是热一点,而不是冷一点;不要吃太多,但是可以吃的稍微勤一点。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辛辣的食物可以使人出汗,在闷热的环境中增加凉爽和舒适。此外,通过食用辛辣食物,可以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提高体内热值,从而有助于预防高温高湿环境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等常见现象。要防止湿气的入侵,就要避免生活环境中的湿气: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气容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黄帝内经》中也指出:“湿害者,先苦也。”Lower指的是人体的下部。意思是湿气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从人体下部开始的,因为湿气的形成往往与地面的湿气蒸发有关。所以对人的伤害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白带等。因此,在漫长的夏季室内,必须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房间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和衣物会被霉变和长毛损坏。它还能损害人体的阳气。一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儿童是由于住在潮湿的房子里引起的。夏季养心

《黄帝内经》在谈到如何在漫长的夏季进行精神养生时,明确指出“要使心灵生气,要使华英美丽,要把气发泄出来,外爱则此夏气应是养生之道”,这就是说,在夏季,精神要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美丽,要避免生气,使体内之气通畅,自由宣泄,外倾,显示正确。在精神保健方面,中医认为“冬要藏”、“春要住”,但夏季要放,即精神要饱满、充实、外向,因为人体的机能是旺盛的,与充足的空气相协调,如果空气松懈,人体的一切机能都会被破坏。但是,炎热的夏天往往很烦,烦的更热,所以静下心来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指出“热生于南方,火由热生”,热主夏,应在心中。心主血脉,藏神,为君主之官。太多的情绪会让你难过,让你感到不安。比如《黄帝内经》中的“悲、忧使你心情激动,心就会动摇。”一方面说明情绪异常会损害你心脏的功能。另一方面说明,如果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可以影响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夏季里,调理身体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长夏酷暑当季,烈日炎炎,汗如雨下。汗为心之液,心最易受伤,即中医所谓的“强火吃气”,“心主神明”,产生许多精神症状,如心烦、谵妄、昏迷等。中暑患者,很多人会陷入昏迷。此时宜用针刺或手压“任重”穴(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宣石”穴(位于双手指尖),针灸放血。长期天气以湿热为主,特点是高温无风,早晚气温变化不明显。这种天气容易让人情绪低落,人会感到焦虑和无聊,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在漫长的夏季里,心理养生的基础是保护心脏;另外,在精神上,也要“让华蓥作秀”。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一个支撑点,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这样精神才能有寄托。

sdfsadf

长夏的饮食调理比其他季节更重要。这是因为当人们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新陈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一方面是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另一方面是热天出汗导致很多营养物质从汗液中流失。而且人在漫长的夏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限制了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都可能导致体内营养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或其他疾病。综上所述,夏季的饮食调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方法是:蛋白质的补充。

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液氮的排泄增加,从而造成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10% ~ 15%,每日供给量应达到100g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要在鱼、肉、蛋、奶、豆类中选择蛋白质。维生素添加剂

这是因为在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另外汗液排泄出更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据测定,一毫升汗液中的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果你出汗5升,你就会减掉50毫克。此外,汗液中还有维生素B1和B2。因此,在夏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是普通标准的两倍甚至更多,大剂量的维生素B1、B2、C甚至维生素A对提高耐热性和体力都有一定的作用。夏季成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瓜、桃、李等,维生素C特别丰富,维生素B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更为丰富。人们可以在夏天补充这些食物,或者口服一些酵母片。水和无机盐的补充

夏天气温高。当身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仅体内水分不足,钠钾也会大量流失。钠的缺乏会造成严重缺水,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最好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以减缓身体排汗,减少人体水分蒸发。炒菜时,比平时多放一点盐,但随它去吧口味清淡。

夏季饮食调理,除了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要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要在盛夏吃,利湿的食物要在长夏吃,因为中医认为“长夏更湿”。那么,有哪些食物有上述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