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美食》的哲学思考
大胆如诗人李白,只肯写出“玉盘珍贵,直抒胸臆”这种空泛羞涩的文字。只有苏轼不羞于吃,甚至觉得有意思。温柔的时候,他唱的是《那是河豚想往上走的时候》;精力充沛的他喊着“一天300个荔枝”。
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相传有许多名菜与苏东坡直接相关,更多的菜肴以他的名字命名。
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满、东坡腿、东坡芽、东坡墨鲤、东坡糕、东坡酥、东坡豆腐、东坡肉。
诗中有食,食中有诗。
苏轼喜欢羊肉汤。冬初一吃羊肉时写道:“秦只煮羊肉汤,龙里有熊蜡。”
有一天,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洁锅,缺水,柴火抽不起。不要等他熟了再催他,热度够了他就美了。
黄州好猪肉,价格便宜如粪土。富人不肯吃,穷人不懂做饭。早上起来打两碗,满满的,根本不用担心。“虽然是些猪食,但诗歌里少了些孤独也是必然的。
在一次美食聚会上,苏东坡用最爱吃的竹笋煮猪肉,味道不错,于是写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好而不瘦,竹笋炖肉”。和之前的《猪肉颂》一样,也是暗藏玄机。
野菜,烧饼
“秋来霜露园东,芦芥生儿孙。我和他讨厌的一样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吃鸡和海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鸡鸭鱼肉更美味。
胡风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餐的地方。他把生长在这里湖边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胡风湖有藤菜,好像比得上汤。”
蛋糕:“小蛋糕就像嚼月亮,里面酥脆滑腻。”
野菜:“与其给和尚家熬山药汤,不如绕麦田问野草。”
雨笋:“大江环抱知鱼美,好竹连山感笋香。”
酒:“何时有明月?向天要酒”,
“喝不够,味道特别长”,
“我对酒感兴趣,经常拿着空杯。”
苏东坡吃了一个老太婆做的年糕,忍不住写了一句诗:“玉色手搓匀,蓝油嫩黄。”夜眠春知重,平美裹臂。"
短短28个字,就勾勒出了均匀、鲜艳、酥脆的年糕特点和看起来像美年圈的形象。果然,一个吃货能写诗,连美食都变得文艺了。
荔枝
树枝
“一天300颗荔枝,你还不如成长为一个岭南人。”
59岁被贬徽州时,苏公迎来了事业的最低潮。他把精力转向食物。很快,他发现惠州其实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惠州本地的食物并不邪恶,官民之间都很友善。”
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自己栽培了种类繁多的菜园,有像莼菜一样好吃的藤菜,也有百吃不厌的荔枝。
一天,他的儿子苏果为他的父亲端了一盘新鲜的荔枝。苏东坡品尝后非常喜欢。荔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出了《荔枝谭》,“罗浮山的春天是四季,鲁菊杨梅是新的一季。一天300个荔枝,我不想长大成为岭南人。”
苏轼也爱品茶,经常在诗中赞美茶。“白云峰下两旗新,绿悠悠鲜谷雨春”形容的是杭州城外满山茶园的景色。
《从来不美茶似美人》和另一首诗《想把西湖比西湖》被编成著名的茶楼茶社协会。
苏东坡的诗稿中有许多与食物有关的佳作,如《蔬菜汤诗》、《吃猪肉诗》、《豆角肉》、《一次鲸鱼之旅》和著名的《美食家赋》。
舌尖上的“东坡”
东坡红烧肉
大家都知道“东坡肉”,却不知道这道美食的诞生,是靠着苏共对群众路线的坚定不移才得以升华的。宋代诗人周紫芝说,苏东坡最喜欢吃猪肉。
“东坡肉”据说是他第二次回杭州当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那时,西湖已经基本上被杂草淹没了。
他上任后,动员数万民工,清除农田,疏通湖港,把挖来的淤泥堆积起来,筑起长长的堤岸,建桥疏通湖面,使西湖重现生机,得到水的灌溉。
这条堆起来的长堤改善了环境,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水利效益,也增添了西湖的风景。后来,它形成了“肖春苏堤”,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当时老百姓都称赞苏东坡为地方做了这件好事。我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春节的时候,他们都给他送猪肉,表示心意。
苏东坡收了这么多猪肉,觉得应该和几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分一份。他让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饪方法烹饪,按照民工花名册,和酒一起分发到各家各户。
人人称赞,轶事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教的人中,除了学书法、写文章,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
农历除夕过后,民间家家户户都做东坡肉。用来表达对葡萄糖苷的怀念。现在已经成为杭州的传统菜肴。楼外楼酒楼模仿他的方法烹制这道菜,供应天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传至今。
烤羊蝎子和宏志鸡
而他的风度,充分体现在不拘小节,锐意创新。比如当地有个盐场,苏东坡发明了吃盐扇的方法。烤出来的盐焗鸡,皮脆肉烂,骨香,味浓。
他最得意的作品是烤羊蝎子。惠州商业落后,市场分散。至少屠夫每天杀一只羊。苏东坡偷偷告诉屠夫“留点大梁给我。”大梁骨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羊蝎子。
苏公小心翼翼地煮着羊和蝎子。他先把它们煮熟,涂上薄薄的一层酒和盐,放在火上烤,直到它们稍微烧焦。蝎子上的肉丝脆嫩,吃起来三分香。它尝起来像蟹肉。
如今,羊蝎子火锅风靡全国。其实早在一千年前,苏东坡就以他的天才和创造力发现了羊和蝎子的美味。那时候,不管是自愿还是无奈,让一切变得不平凡,就是天才和平庸的区别。
他和他的妻子王朝云研发的炸鸡外脆里嫩,色泽金黄。它被称为鸿志鸡,比肯德基早800多年。是我们可爱的东坡叔叔。
因为当地有一家盐场,除了煎和炸,他还创造了一项新的烹饪技能——盐焗鸡。他家的盐焗鸡皮脆、肉滑、骨香、味浓。
苏轼在广东期间,制作了著名的弘治鸡,一种美味的烤羊排。苏东坡改良东坡肉后,因为富含梅干菜,就用东坡肉来煮。
成为了广东引以为傲的梅菜红烧肉,也为我们带来了遍布全国的“羊蝎子”。苏轼对后世的饮食有很大的贡献。
东坡的养生之道
苏轼对美食的热爱,源于他对生活的激情,食之道,是人的生存之道。只有口腔和腹部调理好了,才能有好的身体状态。
因此,苏轼认为饮食之道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所以他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生”理论。
他还写了一个养生的方子给朋友,说是战国时传下来的,但“我服有效”。这件轶事被记录在《东坡支林》中。
换句话说,苏轼的好朋友张鄂向东坡先生请教养生之道:“一方面无贵,一方面早睡为富,一方面安步当车,一方面夜食为肉。”
什么都不贵。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追求名利,不要留恋官场,不要把荣辱看得太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提出了养生理念:“静而虚无,随真气,守神于内,安而不疾”。
所以,精神应该从追求名利等物欲中抽离出来,用来维护自己的健康,而淡泊名利为“贵”。
早睡才能有钱。
指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金银珠宝更珍贵。古人说“睡和吃是养生的重要任务”,“能睡能吃能长命百岁者。”
“睡眠不足、劳累过度,久则耗气伤血,进一步损伤五脏,导致各种疾病。
悠闲地走过去,而不是坐在马车里
意思是人不要贪图舒适和体力消耗,要以步行代替骑行或骑马。多做运动可以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著名保健专家华佗也主张人体要多活动。他说:“人体要工作,就会抑郁,血液就会流动,疾病就不会诞生。”
晚上当肉吃
意思是人要吃饱了再吃,而不是对美食贪得无厌。进一步说明,饿了才吃饭。
虽然是简餐,但比山珍海味更甜更美味;吃饱了还要勉强吃,即使好吃的摆在面前,也难以下咽。
不要吃太多,直到你觉得饿了。《守时宝源》主张:“食不过半饱而无滋味,酒不过三分勤”。
这也是古人关于“饮食适度”的经验,有理有据,行之有效。如果你太饿,太热太冷,肥甘,暴饮暴食,你会死得很难看。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其实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这种养生观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历史给了苏轼一生的磨难,苏轼却笑着给了他一个传奇。
“人生是一顿美餐,也许是鸿门宴,也许是待客的一道菜;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蔬菜根的粗粮;即使你很穷,没有食物,有时你也可以尽情享受。”
“每顿饭都有不同的味道,但生活大多平淡。真正的美食家不在规格,也不在美食,怎么品尝都不应该有偏差。”
“要尝,就要用心去尝。细细品味,即使是普通的米饭也是香气四溢;如果不在乎,再好吃的东西也是无味的。”
石,用心做人,用心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快乐的。珍惜每一口食物带来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