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拔罐呢?

按摩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以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体表通过经络、穴位、脏腑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脏腑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通过按摩刺激体表经络和穴位,也可以通过经络把治病的“信息”传递到患病的脏腑,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常见的按摩方法如下:

1.推送方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某一部位用力,向单一方向推动。此手法适用于头面部、四肢、胸腹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

采取方法

用拇指与其他四指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相对,拿起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逐一交替取用。适用于颈、肩、四肢。其功能是开窍、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遵循法律

用指尖或手掌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下压,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停顿一分钟,再轻微揉搓。这种方法通常与揉捏结合使用。指压法适用于全身穴位;掌压适用于背部、腰部和四肢。具有疏通经络、解痉、调理关节的作用。

4.魔法

将手掌贴在人体的某个部位,以圆周运动的方式触摸。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跌打损伤引起的严重肿痛患者。具有止痛、调和气血、理气、消食导滞的功效。

揉捏

在患者的某个部位或穴位,用手指、大鱼际、掌根、手掌轻轻揉捏、轻轻旋转。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四肢,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散结、祛瘀止痛、和胃的功效。

擦拭

用手掌的鱼际或鱼际在患者体表的一长段上快速来回摩擦。配合按摩介质,如红花油、洋葱姜水等。该方法具有壮阳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舒筋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7.摩擦方法

用两掌托住患者肢体,相对用力快速摩擦,在摩擦过程中上下移动。此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按摩结束。

8.摇动方法

医生一只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只手握住被摇动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此关节为支点,使肢体在最大范围内往复运动。具有平滑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肩周炎。

9.扭曲法

用与食指、中指或中指相对的拇指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做揉搓动作。有调筋通络、舒通关节之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指尖麻木疼痛。

10.点方法

将指尖、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在患者的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并逐渐用力向下压。常用于腹腔、后腰、四肢。具有温经活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腹痛、四肢疼痛等病症。

11.摇动法

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快速、连续、小幅度上下振动。具有疏通经络、调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作按摩的收尾手法。

12.派发

手指微微弯曲形成空心掌,稍用力拍打患者患处。常用于颈、肩、背、四肢。具有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拔火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相信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因为它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曾经被普通人视为重要的日常治疗方法。如何在家中安全有效地使用拔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树等专家。

拔罐的时候,病体是舒服的。

“拔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也称“拔管”或“吸管”。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罐内的空气排出,使之负压吸在皮肤上,产生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能祛寒湿、通经络、化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清热,具有调节阴阳平衡、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的目的。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拔罐疗法来治疗。比如人到中年,肌肉酸痛很常见,按照中医的解释,多为风湿。拔火罐时,火罐口可罩住患部,可缓慢吸出病灶内的水分,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关节痛、筋骨酸痛等不适。

拔罐可以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头晕、眼肿、咳嗽、哮喘、腹痛等疾病,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多次拔罐。

在家操作的时候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专业治疗,拔罐当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家里自己拔罐,很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拔罐事故也很多。如果随意涂抹穴位,有时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用竹筒。如果找不到,可以用玻璃瓶、陶瓷杯,但口一定要厚,要光滑,以免火罐口太细,伤到皮肉。底部最好是宽的半圆形。

拔罐前要将罐洗干净晾干,然后让患者舒适地躺下或坐着,露出要拔罐的部位,再向罐内点火。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拿着罐子,另一只手拿着点燃的探头。操作应该迅速。在将点燃的探针在广口瓶中摇动几次后,取出,并迅速将广口瓶放在待处理的部件上。火还在烧的时候,要把坛口紧紧盖在患处,不能等火灭了,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有坛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就好。注意不要加热罐子口的边缘,以免烫伤。

一般拆罐需要15-20分钟。服用时,不要强行拉罐,不要用力拉,转动。动作要点是一只手将易拉罐向一侧倾斜,另一只手压住皮肤,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易拉罐,易拉罐自然脱离皮肤。

也可以用走锅法。移动易拉罐是指易拉罐盖好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握住易拉罐,轻轻提起,推拉易拉罐在患者皮肤上移动。你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前后移动。这已经处理了几个部分。搬罐时要注意涂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防止搬罐时皮肤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