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医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毒性抑郁和缺乏

[摘要]根据患者的表现,我们可以区分症状,是毒,是郁,是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细分的毒药是什么?内脏和器官哪里有毒?什么是抑郁症?是抑郁症吗?血瘀?痰郁?又湿又郁闷?抑郁症?水郁?肥胖抑郁症?分而治之。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要分别对待。毒药解毒。治病只有三种方法,没有别的方法。引导和引导的方法是什么?也是一种治愈抑郁症的方法,其他班级也模仿。

一.导言

三元病因学说、三元病理病机学说、三元辨证学说都是三个字,易学、易懂、易记、易用。从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我在这里学医,在不求人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在晚年寻找长生不老的痕迹。传统不偏离,西医也应用,医学只有走向医学三原则才形成。

1.1毒素:根据程度和严重程度,各脏器、器官、四肢均有病变,各种红肿热高,渗出、疼痛、细菌病毒等感染,无菌性炎症,理化或微生物毒素侵入,器官变性、功能障碍,或肿胀无头、肿痛。毒药可以在内脏中找到,也可以在皮肤、骨骼和肌肉中找到。寒毒(暗红、不热、肿、无头)和热毒(红、肿、高)是有区别的。人体的器官也有上千种,其症状主要是毒性。以下是毒药的分类:

1.1.65438+根据寒热的多少,可分为风寒型或风热型。此外,皮肤过敏引起的风团、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风疹等。

1.1.2火毒:多见于头面部,可见于红眼,可见于口舌生疮,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1.1.3热毒: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感冒或风寒不严重。各种感染或免疫紊乱引起的过敏反应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会对心脏和大脑产生毒性作用。

1.1.4脏腑毒素:脏腑的病变部位,加上毒素的性质,就是诊断结论。

1.1.4.1对心脑有毒:或发热,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心悸、胸闷、发热、失眠,甚至坐立不安,称为心邪;四肢抽搐,颈部僵硬,眼睛下垂,多见于风毒或发热后。古书上说邪气入心包,其实是脑肿胀或者脑水肿。因为心脏藏灵并向大脑供血,心脏和大脑神经受损的病变可被视为对大脑有毒。分为心毒性、脑毒性和神经毒性。

1.1.4.2肺热毒:咳嗽、胸痛、咳痰或咯血、呼吸困难等。“邪热则先肺”。严重时引起肺脓肿,中医称之为肺脓肿。

1.1.4.3胃肠道或肝脏毒性称为湿毒性。寒湿与湿热是有区别的,呕吐、恶心、恶见于胃。腹泻和肠内腹痛。多为自然界湿浊所致,故宜芳香化湿,热证明显者宜解毒利湿。肝病属湿毒,多见于急慢性肝炎。有中毒症状者,有明显的热为湿热,无热为湿阻。

1.1.4.4中毒:多见于膀胱发热、急慢性肾炎,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并伴有碎石,或水肿、发热。病因古称湿热毒邪,治以清热利湿。

1.1.5疮毒,多见于身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以恶性疮毒、溃疡为最常见。是内脏肿胀所致,如肺痈,在肺毒、肠痈中已有发现,即阑尾炎、肝痈、盆腔炎等。恶性肿瘤疮感染。

1.1.6血(camp)毒:在有风毒或热毒的疾病中,出血是血毒的主要表现。如果皮肤潮红,或者斑疹隐隐,则是营养中的毒,引起出血,则是血中之毒,即血毒。血液中毒往往伴随着心烦意乱或精神错乱的病变。

1.1.7(鼠疫)流行性病毒:是一种急性、重症传染病,各有各的症状和特点,但大多以上面看到的毒素为主。还有肺结核,疟疾,非典,禽流感,黑热病,艾滋病。

1.1.8寒毒:因冷痛、缺血性坏死、腹部冷痛引起的关节肿胀。颜色深,喜温怕冷,不红肿,久不愈。

1.2抑郁:抑郁是指停滞不畅、不顺。根据气、血、痰、脂、湿、食、水、脂的不同,情志为气郁之首。简而言之,郁则不通,气滞则满,血瘀则痛而青,痰阻则不利于咳痰,或喘息,或狂喜;潮湿导致疲倦,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导致腹胀,少食,腐烂。停水时,胃肠道会有水的声音,胸胁部挂饮引起的咳嗽,或全身水肿。脂肪肝、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较为常见。

1.2.1气滞:由于情绪障碍,易受情志因素诱发,饱胀不适,影响消化功能或身体各器官功能失调。

1.2.2血瘀:主要病理变化为疼痛、青紫瘀阻、血管扩张或组织结块。

1.2.3痰阻:因痰阻咳痰不满意者为有形痰,或因痰声如癫痫伴有精神障碍者为心神痰。或者痰引起的肿胀成核。

1.2.4水肿:见于皮肤、眼部水肿,或胸腔等身体组织各部位积水。

1.2.5吞咽困难和便秘:常见于消化不良或排便不畅。

1.2.6湿阻:腹胀、纳差、消化不良、苔腻、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

1.2.7血脂下降:包括血脂升高引起的动脉硬化、供血不良等各种并发症。

1.3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1.3.1气虚乏力,主要表现为倦怠。

1.3.2血虚,面色苍白有手指甲,动则心悸;

1.3.3阴虚表现为津液不足,眼睛干燥或干涩,手脚心热为阴虚火旺;

1.3.4阳虚导致体寒,身体机能下降。或腹部冷痛,或四肢冷痛,或阳痿、疲劳和体寒等。,主要表现为感冒和功能下降(感冒应排除风寒毒以外的症状)。寒肿者为寒毒,寒而不肿者为阳虚,寒痛者为中寒,与脾胃中间不同。

毒,郁,体虚,疾病无数,离不开它的教派,根源于毒和郁。见源,毒郁虚,辩证易。辩证地看,要把三者融为一体,把毒郁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运用排除法,对三要素中的毒郁、虚进行综合分析。理论融合,如水,融入体内,从而达到大道合一,善如水,实现三元论的最高境界。

临床大港:根据患者的表现,区分症状,先分为毒、郁或虚,或三者兼而有之,或兼而有之。细分的毒药是什么?器官毒药在哪里?什么是抑郁症?是抑郁症吗?血瘀?痰郁?又湿又郁闷?食物堆积?水停了?肥胖抑郁症?分而治之。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别对待。毒药解毒。抑郁则一路顺风,舒服则生龙活虎,虚弱则补之。治病只有三种方法,没有别的方法。引导和引导的方法是什么?也是一种治愈抑郁症的方法,其他班级也模仿。

掌握以上三个原则,就是三路!药用尽了!要想包罗万象,就必须是武术、医道、老子之道。

第一,道分阴阳,这是总的原则。一源三歧,毒郁。毒郁与虚,病因病机,辩证不可分,疾病有千百种,离不开毒郁与虚。毒郁虚是医学的三元理论,将阴阳二元论升华。

毒郁虚证是西医的必修课,也是中医学生的提高课。业余中医养生学得快,用得好,效果好。这一节完了!西医的各种检查方法是中医诊断方法的延伸和补充,应结合应用,不必排斥。比如b超、CT是检验的发展,丰富了中医的内容,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理论的发展。三医是包罗万象的医学。

辨证很容易:中医把咳嗽患者辨证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分为风热、风寒、寒燥、温燥引起的咳嗽,内伤咳嗽分为肝火犯肺、痰热阻肺、痰湿内阻、肺气虚、肺阴虚。所以,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看过,得出不同的结论。辨证用药不一样,所以诊断用药错误的人很多,辨证标准没有统一。西医学这个真的很头疼。同样的药方可以治同样的病,但是这个人有效,其他人无效。但是,新医学只有三种,即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和辩证法。对付咳嗽,只是解毒化痰,化痰就是祛郁。虚者不能呼吸,补虚,故治咳嗽!治多病,一毒霸天下,三元素霸天下。如果辩证标准和用药标准高度统一,就不会出现错误,任何医生都会得出同样的诊断。

“读万卷书,临床无所适从”是中医的通病,很多同学为此转行,因为中医的规范化和辨证用药很难把握,很难有同样的疗效。中医的辨证问题是困扰医生、制约疗效的一大难题。有了三元论,就像漆黑的夜晚,拿着钥匙很难找到锁眼,突然就亮了,头发都埋了。原来中医是这样的!解决了几千年遗留的老问题。这样,各个层次的中医,在学习了新的医学之后,突然觉得自己就在房间里,标准一样,大家都能听得懂,就解决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问题。

信宜三元医学,中医不学,不能当中医。不学西医,就治不好病。中西医都在学,中西医都在走向统一。以后就没有中医西医了,学完都是信义三元(元)医学。

病机只有三种:知者,毒,郁,虚。百病归宗,今日和谐。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剪去枝蔓,建立主干,化繁为简。

对病情的检查分析,西医的参与,现代检查手段,都是中医诊断的延伸。辨证论治应以毒郁虚为主。这是三元医学新中药的特点。

三元医学理论应用的关键点是:一是疾病的性质,即区分毒郁和虚,二是确定疾病的部位。一旦确定了五脏或病位加上毒郁虚的病位,就知道怎么治了。

注:参考文献:

1《三要素理论基础及应用举例》,吴雪雯,见《中外医学》27卷09期41页,2008年3月-21。

2“所理解的三元理论是医学的终极模式”,吴雪雯,见《中外医学》第26卷第23期第64页,2007-12-01。

3《三元医学病因病机及辨证理论》,吴雪雯,见《中国现代名医》,2008年3月,第46卷第8期,第85页

4关于吴雪雯三元医学的中医分类,参见《光明中医》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总第148号),第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