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寿命很短。不会是中医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们常说古代的神医在中医方面水平很高,但是我们看看这些古代的皇帝,他们的寿命都很短。这是不是说明中医水平其实没那么好?经常有人说这个古代皇族寿命短,不擅长中医。很多朋友问我这个问题。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寿命往往很短?

我们主要以清朝的皇帝为例。为什么皇帝的寿命更短?这和医师的水平有关吗?我觉得这主要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和医师水平无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我们对皇帝及其子女的寿命进行排名,你会发现,清朝初期,寿命较高,越往后越短。那么这个现象在中国其他朝代也是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

开国皇帝一般都是一下子当皇帝,经常骑马,射箭之类的,所以运动量很大,所以体质还不错,寿命也比较长。

那去后面怎么样?越来越养尊处优的背后,骑马、打仗、开弓往往是不够的。所以后来这些皇族子弟越来越坏。然后有人说你看这就是清朝的命运。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养尊处优,所以身体越来越差。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锻炼。

我们都知道一天可以吃三顿饭。许多现代研究表明,你吃得越多,你的预期寿命可能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是国外用老鼠做的实验,而且很好吃,很饱。它的寿命很短,而且很胖很臃肿,不愿意动,寿命很短。另一组老鼠呢?你给它的食物量不够,让它有点饿,但没饿死。因此,它的寿命特别长。这是基于动物实验,所以吃的太好不是好事。

那么你对王室吃法了解多少?又肥又甜又好吃是吧?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帝每餐要吃几个菜?应该有120车道,这是正常规律。然后有的皇帝要节俭,那么姑且说没必要做那么多,但就算节俭,也有几十道菜。那么像甘龙这样的皇帝,稍微懂一点养生,所以他的菜里面会放药材什么的,寿命也不错,是皇帝里面最长的。然后其他不懂这些东西的人,我要好吃的,那太可惜了。

然后到了清朝末期,这个规矩越来越讲究了,所以菜也越来越多。到了慈溪,120的菜可能不够。那么问题来了,这120的菜都是现做的吗?嗯,你觉得皇宫里面也要按程序进行。现在要做饭,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他会给你做皇帝喜欢吃的菜。有些菜只是做做样子,已经在火上炖过了。皇帝说开饭,他们马上从远处上来,皇帝不吃。所以,知道这道菜不会被动,我就接下一顿地热饭,这样就不用另做了。所以和光绪皇帝一样,他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权威。现在只做了附近的几个菜,远处的都是来回上的。所以你说120菜好?其实也不一定,有的皇帝吃的好,有的吃的真的不好。

所以皇帝的饮食,按照我们今天看到的,确实很乱。如果你有权力,像乾隆一样,你吃得多好。如果皇帝没有权力,那么你吃的东西可能就是为了应付过去。所以这些120的菜往往非常非常难吃。所以可以说大家都觉得这个清朝皇帝应该吃的很好吧?事实上,事实往往很复杂。这种皇家饮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适合我们的健康,并没有促进健康,反而往往有破坏作用。那么,像皇家饮食这样的事情能被内科医生控制吗?不行,这个御医插不上话,因为有专门的厨房之类的,这个宫里有规矩。所以这个饮食是第二个因素。

皇帝的生活,御医真的干涉不了。例如,明朝的郑德就非常喜欢玩。他在北京郊区建立了各种娱乐场所,如豹舍,在那里他饲养老虎、豹和珍稀动物。你还在做什么?收集世界各地的美女。然后根据文献记载,他接受了广泛的美女,比如西域的,金发碧眼的,比如朝鲜来的美女,这些美女也吸引了他,于是他就没日没夜的做爱。那么朋友们,想想吧。这样下去皇帝身体会好吗?一个中原人,你要找一个金发碧眼的,一个,我猜,还可以。你找十个,你找几十个,或者一百个。我想这个身体会毁了。所以医生花了很大力气来恢复他的身体。

当时谁是郑德皇帝的御医?中医名医薛立斋。薛理斋是帝国医院的大使,也就是院长。他在医书里说,他侍奉皇帝到什么程度?我厌倦了生病,我需要休养生息。为什么?陛下不会听你的!皇帝说你要禁欲是什么意思?你不想活了?对吗?我继续玩。我做完了会告诉你的。给我一些春药。不补,不能看着他死。你修好后,他更骄傲了。所以这个医师非常非常难。这个薛立斋为此煞费苦心,弄得自己心情不好,身体也有问题。他得给自己开个处方。你能从哪里反驳这一点?

帝王的这些生活习惯,远不是御医能够干预的。比如清朝,清朝咸丰帝死的比较早,31岁。为什么?因为清朝咸丰帝是有名的好色皇帝。咸丰是个弱者,所以正赶上内忧外患,赶上鸦片战争,内心感到很难过。能不能靠点什么来解解忧?一个是喝酒,一个是招美女,专门让太监出去找美女,尤其是汉人美女。一般在这种清朝皇室的婚姻中,选择的女子有满族、蒙古族等,但咸丰帝喜欢汉族美女,就去江南招美女。结果在这些美女的陪伴下,身体越来越差。去世前,她已经很虚弱,不停地咳血。如你所见,这和什么有关?这个和酒色有关系。

那么像这样的事情和医师关系不大,医师也管不了。你说我提个建议告诉皇上,你的三宫六院不合适,要改成一夫一妻制。你敢提吗?你提了之后,你就快死了。所以,医师的工作基本上是在一根腐朽的木头上,我会尽力为你修补,让你慢慢腐朽,但在整体环境下,医师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很有限的。

首先是近亲结婚和乱伦,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因为当时满族是游牧部落,入关后仍然保留了很多游牧习俗。当时女人是自己的财产,所以游牧部落有一个习惯,就是首领死后,他众多的妻子会被继承给他们的儿子,或者分给这些兄弟。现在看来很奇怪,但在中国古代游牧部落中很正常,比如匈奴。这种现象在清初未入关时比较明显,所以入关后才接受了汉文化才得以调整。

清朝皇帝的婚姻都有哪些问题?还有政治婚姻,就是和谁结婚,为了拉拢他所属的部落。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皇太极,他的前五个妃子,都来自同一个蒙古部落,就是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族。三个妃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姨妈和外甥的关系。你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姑娘嫁给了皇太极,所以她姑姑也和她同时嫁给了皇太极。我们现代人一看就觉得不可接受,但那时候古代人觉得很正常。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顺治皇帝娶了两个老婆,都是他舅舅的女儿。你什么意思,他的表弟。后来孝庄文皇后的孙女之一也嫁给了顺治。这是什么?这又是他的学妹。这种近亲结婚,我们现在知道会导致基因问题,所以孩子会特别有病。这也是清朝皇室后来越来越弱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你认为内科医生能决定这个原因吗?我决定不了,然后当时整个氛围就是这样,内科医生能做的很少。

像这些皇族,女孩子一般在几岁结婚?12、13岁结婚,有时候甚至比这还要早,12岁之前。为了这件事,皇太极曾经亲自下了一道诏书。那是什么?据说女人如果在12岁之前结婚,必须严惩,必须等到12岁才能结婚。这是当年的晚婚,也就是说皇太极亲自下诏书,说所有人都要晚婚,必须晚婚晚育。那么怎么才能晚婚呢?12岁结婚算晚婚。12岁之前千万不要结婚。

所以皇帝下了这个命令,大家执行了吗?没有实施,皇太极本人也没有实施。是皇太极自己的公主,自己的女儿很早就出嫁了。比如他的大女儿居伦公主在12岁之前结婚,他的二女儿在11岁之前结婚,他的十四女儿结婚时刚过9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清朝皇室,早婚的情况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那么早婚怎么办?你会很早就有孩子。这个时候你的身体还没有成型,你只有九岁,只有十岁。当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强壮的时候,你就要生孩子了。这对女性的打击也特别大。那么为什么有些皇族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生病,生病死了,有的一出生就死了呢?很多人说这不是医师的水平,但这与医师无关。你们是世世代代的至亲,然后早结婚早生子。这在体质上肯定是非常非常有问题的,即使有先天性疾病。这也超出了医生的干预范围。

刚才是公主,其实皇帝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清朝顺治皇帝。你知道顺治皇帝多大继承皇位吗?他六岁继位,然后皇帝继位后要有皇后,所以很早就结婚了,14岁生了第一个儿子。顺治皇帝活到23岁,那么他在14到23岁之间生了几个孩子?某* * *生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

那么如此年轻的皇帝和年轻的皇后的妃子等所生的孩子质量如何呢?,当他们的身体还没有长大?肯定不好吧?于是第一个孩子,14岁出生,只活了两个月,第一个女儿活了一年零七个月,然后第二个儿子,还不错,活了五十年,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了。然后二女儿活到32岁,还不错。她成年了,第三个女儿五岁就死了。然后第三个儿子康熙皇帝活了69岁,算是长寿了。四女儿七岁,五女儿六岁,以此类推,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这个生存质量很差。为什么?和他早婚早育有很大关系。这是当时皇室的习俗,而这些事情是医师无法干预的,所以他生出来的孩子质量很低,我觉得无论你怎么调都很难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比如慈禧最后是怎么死的?她患了严重的腹泻,最后因虚弱而死亡。当时内科医生给她治疗,其实就是带着这些问题来的。当时,有一个名叫石欢的医生,一个刚从外面招聘来的著名医生。是清朝的皇帝把全国各地的名中医招到北京来给自己治病,于是就招了石欢。

他当时说要用乌梅丸的方法治疗。吴梅丸对治疗腹泻,尤其是寒热错杂的腹泻有很好的效果。本方中有热药,如附子、干姜等。以及感冒药,如黄连、黄柏等。,既冷又热。但是这个药方递上来的时候,军部看到了,说这个药方费了好大劲,这个用药有点苛刻。谁来拍这块板?效果不好怎么办?所以这个处方在几个幼稚的成年人之间徘徊,没有人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大家就明白了,给皇帝治病的药方其实不是由御医决定的,而是最终由这个官僚体系决定的。所以大家都说这一面不行,一定要开出一个平和平淡的药方,不出事,就呈现出来。于是开始处理药方,结果这个慈禧死了。所以慈禧自己也拿不出好方子。

当时,从全国各地招募名医,其中有一位江南名医,名叫杜。这个杜很博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后他被招进来以后,他给太后治病,后来他写了一本书,讲了这个过程。然后当时他给光绪皇帝把脉,光绪皇帝说,你有好的诊断,就按你的思路开,不要改,也不要听别人的。意思是你要坚持自己的方法,千万不要受官僚的影响去改药方,按你说的开就行了。所以他觉得应该能治好光绪皇帝的病。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医师在值班。今天两个医师一起问诊,第二天就换两个医师一起问诊。这个杜发现,轮流值班的后果是,你开的处方马上就变了,无法执行。怎样才能治好他的这种病?他自己也说过,我们去北京给皇帝治病,无非就是想能够治好皇帝的病,然后博取功名。现在看来这个名声肯定要丢了,不仅丢了,没问题就好了。

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名叫陆润庠的官员。这个陆润庠来自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懂医。他考上了状元,当时在北京做官,所以因为是状元,皇帝也很看重他,有时候还经常和他讨论医学。所以有时陆润庠会来皇宫见皇帝。杜告诉,卢大人,你也懂医术,而且你家的医术也是高明的。你对看病有这个看法吗?这样看的话,不仅不好看,将来还要承担责任。如何做到这一点?请告诉我。你知道陆润庠对他说了什么吗?他说宫里的规矩一直都是这样的,你去看医生就是不出事。每天进去问诊,就是这个过程。不多说了,宫里再说吧。关于这件事你说太多不好。这是法庭的规则。你真的不应该问太多。

这个制度是如此的腐败和僵化,以至于医生根本无法施展他的才华。杜博士实际上一直在那里,直到光绪去世,但不幸的是,他未能显示他的才华。

所以你觉得这个医师水平不好吗?不是这样的。后来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生病了,就把杜招到北京,在北京呆了一年。当时袁世凯有胃病,很严重。结果,杜吃了一副药,袁世凯的胃病基本上一下子就缓解了。袁世凯觉得特别神奇,说我的胃病不是一天两天发生的,那么多医生都不看好。这个西医都看过了,大家都没办法。你的药会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把这个杜钟君留在身边,让他做了一年的官。但是杜·钟君呢?后来回到民间,在北京行医。那么杜的后人,我们可能都熟悉。她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她的丈夫是演员陈。杜·钟君呢?他曾经写下他如何进宫向皇后诊脉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御医要见皇后,要把脉,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能控制的。

那么医师的水平高吗?它很高。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全国的医生至少是优秀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优秀的。因为从全国各地招进来的名医都是有学问的,他们来到皇宫,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问题没能施展抱负,自己的手段根本无法施展。那么为什么皇帝的寿命这么短呢?其实这个和医生关系不大,因为影响因素很多。这个问题应该更多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我觉得这是比较客观的学术观点。我认为单纯以此事来评判医师的水平是不公平的。

那当然,你说医生水平这么高?不一定,就是从全国各地招的名医水平很高,但是医院的医生很多。时间久了,因为整个管理体系特别老套,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格,医师的处方尽量平淡,能应付就应付。这是因为医生想尽量不发生事故,不失去理智。那么民间所说的“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医方”是什么意思呢?只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仔细想想,也是当时腐朽的管理体制造成的。

所以今天我就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详细的给大家讲一讲,让大家都明白。看问题的时候要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然后看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这样才能全面公正的看待一个问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否则很多因素不看,就抓一点,这叫钻进死胡同,很容易走偏。如果我们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衡量世界上的一切,那么你看事情会更全面,会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医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