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很多食物都是药物,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家将中医的“四性”“五味”理论应用于食物,认为每种食物也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是指中医和食品同时起源。
《淮南子修武训》曰:“神农尝百草之味,水泉之甘苦,使民知而避之。这时候我一天遇到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食不分,无毒者可免。
中药和食物的关系就是药食同源。
众所周知,中医和针灸是最重要的治病手段。中药多为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而人类能吃的食物也来自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一些矿物质,所以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一样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的叫药物,有些只能用来食疗的叫饮食。
但大多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也可作为食品和饮料,称为药食两用。因为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药食界限不是很清楚。
比如橙子、粳米、赤小豆、桂圆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焦糖、辣椒、茴香、肉桂、砂仁、南瓜子、蜂蜜等。它们不仅是中药,也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营养美味的食物。
了解了中药和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中药和食物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他们的区别如下:中医有很强的治疗作用,也就是常说的“猛药”。药用对了,效果突出,但用错了,就容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食物的治疗作用没有中药那么突出和迅速,食物分配不当也不会马上产生不良后果。
但不容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每天必不可少。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了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为食物的表现,对身体的平衡和生理机能产生或多或少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从量变到质变,这种效应就变得非常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的疗效不亚于传统的中药。所以正确合理的分配饮食和坚持,会起到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