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阅读诗歌《参军(四)》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用更直观、更有趣的方式把孩子带入诗歌的世界。

总的来说,导游图是在了解后收集背景资料、图片等信息参考,偶尔临摹、绘制参考而成。

映射想法

中心图

把四首诗对应的图片一个一个画出来,按照诗的每一句把整个画面布局出来,帮助你记忆。

(按分支顺序解释整个模式)

右上方是一片雪,旁边有云,寓意远高;右下是一座古城边塞的城门,与诗遥相呼应;左下方是一个士兵,盔甲有点破,露出里面衣服的颜色;左上方是黄沙,天上飘着一些黄叶。

分支机构(一级、二级)

*顺时针读,按四首诗的顺序展开。

诗的前两个字作为一级分支,后两个字/三个字拆解。

青海/长运/暗雪山、古城/王源/玉门关。

黄沙/百战百胜/身披金甲,不破/楼兰/一去不复返。

小图标

黑色方块:意思是“黑暗”

望远镜:代表“眺望远方”

矛+叉:表示战斗。

足迹:代表“回归”,有回归的意思。

原诗

青海有一座黑漆漆的雪山,白云悠悠,孤城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破楼兰不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汉族。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后人称赞他为“七绝”。他的边塞诗苍劲有力,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素有“诗人江宁王”之称,有《王昌龄集》等诗歌170余首。有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诗歌的总体观念

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云使雪山变得暗淡。

俯瞰玉门关的理想城市。

经过多次战斗,黄沙刺穿了盔甲,

不突破楼兰城不回家。

诗歌背景

盛唐边塞诗意境高远,风格悲壮,犹如雄壮的号角,吹响了一个又一个热血沸腾的历史。

盛唐边塞诗人视野开阔,心灵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他们是古诗词界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巅峰。

在这些边塞诗人中,王昌龄是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四言诗在初唐时期就开始成熟,但其表现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优秀的作品并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将四言诗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是与李白一起创作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甚至有人说他超越李白。他非常有名。有“诗人王江宁。”名声。所以称他为江宁王,或因他是江宁人,或因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参军》几乎全是佳作,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前线士兵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歌:

青海有一座黑漆漆的雪山,白云悠悠,孤城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破楼兰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话让战争的气氛变得十分饱满酣畅:“黄沙金甲百战”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表现了将士们轻装上阵、富国强兵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