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物论:地、人、自然。

01

庄子,字周,战国时(今安徽蒙城)人。他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鉴于庄子在文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后来被唐玄宗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据《史记》记载,庄子曾做过漆园官,即管理林场的小官。他这辈子从来没有富过贵过,生活也经常贫困。

庄子鄙弃富贵名利,在乱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他以为汪洋是肆意地超然物外。

《庄子》分为内、外、杂三篇。相传《逍遥游》、《万物之论》、《一代宗师》等七部著作是庄子的真迹,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一般认为《外篇》是庄子弟子所作,《杂文》是庄子学派及后来学者所作。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深刻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还表现在文学造诣上。

庄子的文章富于想象,思维辩证,文笔有趣多变,善于用寓言阐明哲理,给人一种超然脱俗、深邃飘逸的感觉。

《庄子》的文体已经脱离了引经据典,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对此评价很高:“汪洋为君,风度大方,晚秦诸子之作,不可为先。”

南国老仙以哲学家的智慧、作家的优雅、美学家的情怀、思想家的深度,讲述了一个自由、洒脱、淡泊的人生。

02

读《庄子》有一种感觉,“买得起,放不下。我可以放下,但我买不起。”这是一种矛盾心理,看!真的很难理解。不,你看!又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你,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迷宫,让你欲罢不能。

在我看来,《万物论》是最精彩的一部,体现了庄子最核心的哲学思想,哲理深刻,语言晦涩。

正因为其推理的深刻,古今万物之论的注解最多,各有各的道理,让人无所适从,无所适从。

如果你想感知万物理论的奥秘,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理解它。虽然你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你可以体验你的心路历程。

就像爬一座山峰,虽然历经千难万险,但是当山峰转到顶峰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庄子的哲学观点是“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万物理论中的点睛之笔,显示了庄子“调和万物与认知”的哲学抱负。

先秦时期唯一探索宇宙奥秘的道家学派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自我认知和探索天人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03

《万物之论》开篇,庄子设计了一个神秘的场景,高超的写意,精彩的寓言式场景描写,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抓住了读者的心。

郭子,潜行而坐,仰望天空,发出嘶嘶声,似乎失去了耦合。颜游到前面,侍候他说:“你住在哪里?坚实的外形能让它看起来像一块木头,但坚实的心能让它看起来像灰烬?今天的隐藏机器不是过去的隐藏机器。”子琪说,“憋着不好,反倒要问?你知道我今天的损失吗?女人听得见人,听不见地,女人听得见地,听不见天夫!”

郭子气看起来像一个禅定的禅师,身体柔软,抬头,慢慢地向天空呼气。那种无忧无虑,无忧无虑的感觉就像是灵魂出窍。

学生颜成子有站在旁边说:“怎么了?诚然,身段可如朽木,精神和思想可如灰烬?”

青子回答说,“我今天忘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间飒飒’,但没听说过‘人间飒飒’。就算你听说过‘地动山摇’,你也没听说过‘大自然’!"

理解了这段话后,我进入了一种烧脑的状态,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庄子想表达什么?

庄子对子琪“入迷”的描写可谓一绝,表情生动,人物刻画高超。

事实上,庄子通过青子之口,谈到了“万物为一”的奥秘,即“自然”的概念。古今关于“自然”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是关于自然的声音,有的是关于万物的生成,有的是关于人的复杂情感。

04

子游曰:“地响则人皆知,人响则人不如竹。敢问天声。”子琪说:“天才之人夸耀各种不同,并成就自己。咸是自作自受,谁生气了?”

子游说道:“地是地洞发出的声音,人是丝竹发出的声音。我将冒昧地问你自然是什么。”

青子说:“所谓自然,就是万物互不相同,各生成各的样子。都是自然形成的。有没有外力推动他们?”

“吹万差”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吹万是生万物之道,吹万是自然。庄子形容大地为大地呼气,名为风,风吹万物发出不同的声音。

风虽然差别很大,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地的气息”。人类的赖借助丝竹吹出不同的声音,表达人类不同的情感,如喜悦、欢乐、缠绵、忧伤、忧郁、痛苦、悲伤等。,它们丰富、复杂、多变,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变化的暴露。

庄子想表达的是“万物为一”的本质。每个人都在睡觉,我独自醒来。庄子是孤独的。他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一切众生,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人的声音需要人为创造,大地的声音需要他人激发。只有自然,没有别的,才是不自然的,自然的,符合道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思想,认为“人应随地,地应随天,天应随道,道应自然”。宇宙万物都是由道而生,自然而然,没有外力。而人是万物之灵,承担着自然的使命,所以庄子视人为自然的代表。

05

如果你没有我,你就没有我。它也很近,我不知道它在干什么。如果真的有屠杀,那一定不是我。

没有与我相对应的外在事物,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呈现外在事物的方法。这种认识似乎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我不知道是什么驱动了这一切。

看似有“真宰”,却毫无头绪。这段话还是和老子想的一样,“无名,天地之始;名声是万物之母。"

天地混沌之初,因为混沌无法分辨,所以没有名字。当世界与万物分离时,就有了名的概念,否则就无法区分万物。也就是说,有了名称的区分,就产生了一切,否则就没有一切。

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自我意识,人类开始审视人与万物的区别,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人类从此有了“心离”,自私与贪婪,争论,是非之分,情绪等等。

万物同源论包含两层含义,即万物统一的“宇宙观”和“认识论”,人类世界本质上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

本文通过对万物理论的分析,打破蒙蔽双眼的迷幻景象,擦亮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镜,揭示大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