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是第十三王朝的古都。唐朝以后为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建都Xi?

陕西省省会Xi,属于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这里曾是许多朝代的首都,被称为第十三王朝的古都。

像中国著名的封建王朝一样,汉唐王朝的都城也在Xi安。可以说,自汉朝定都Xi安以来,其后的大多数朝代都在这里建都。可以说是流动的王朝,铁都Xi安。

然而,唐朝以后,Xi安开始恢复,甚至从未成为首都。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从经济、政治、后期等方面来分析王朝所面临的不同情况。

第一,经济重心南移下的政治再平衡。

Xi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今天可能正好好。其实秦汉时期,关中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就是关中平原。

而且关中平原不仅是良田,也是易守难攻之地。依托地形优势,慢慢发展,图谋天下,就像古代,出了函谷关,就能横扫中原。

春秋战国最后一个胜利者秦朝,靠的就是关中平原的优势。经过二十六代英雄的努力,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

比如张亮对汉初关中平原的评价就很有道理:关中左有信,右有龙树,良田万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但当时南方的鱼米之乡仍然没有未开发的蛮荒之地,真正的经济爆发是在三次南巡之后。和三国时期一样,刘备和孙权的地盘好像很大。事实上,当时南方很多地方还未开发,土地贫瘠,当地的蛮族也是不稳定因素。比如蜀汉的那蛮和孙吴的山越,都是因为犯事而阻止了蜀汉和孙吴北上,于是就有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西晋灭亡后的第一次南征。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开始了第二次渡江。北宋靖康之辱后,康的赵浩棋勾践为第三渡重建宋朝。

三渡南方后,南方鱼米之乡完全开发,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经济中心的南移导致王朝频繁在南方城市建都。六朝古都南京,南宋都城临安,都是这方面的证明。

此时,随着南方的开发,Xi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不仅失去了经济优势。更不适合统治中部广大的南北方,自然也不适合在此建都。说白了,汉唐时期的重点是关中平原,然后西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西北方向,南方并不是主导重点。后来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南方经济的爆发,越来越重要。Xi安更像是西北一隅,辐射有限,太不愿意当首都了。

而且中国历代的麻烦都在北方,从西北向东北转移。比如汉朝的匈奴在西北。唐朝的突厥,突厥几乎是正北。明朝和后金时期的蒙古是先正北后东北。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这种转移对抗使北京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而Xi安则不再那么重要。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有首都的南方非常不利于抵御北方强大的敌人。北宋的都城开封不是很南,被新兴的晋国突袭,来不及组织有效的力量灭国,造成了靖康之耻。

而且经济中心在南方,首都也在南方。不仅军事形势不好,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失衡。随着隋唐以后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的形成,唐朝以后的统一王朝习惯于在北方建都,有利于面向北方边境,平衡南北经济。

第二,元明清面临的不同局面。

唐朝之后是宋朝,但宋朝只是正统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严格来说,宋朝应该是宋、辽、金、西夏三国分裂的时期,所以宋朝为什么没有定都Xi安暂且不表。

事实上,元朝的首都可以看作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体。毕竟北京是传统中华大地的最北端。同样,北京的气候更适合元朝皇帝居住,而且相对于辽阔的疆域,北京是帝国的中心,更有利于统治。

其实明朝定都北京,主要是两个原因,即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更好的面对北方边陲灾难和南北经济再平衡。

当然,南京是明初的首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江南起家,在基业上建都然后统一全国,其实这个南京都城只是一个临时的都城。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想把首都迁到Xi安。即使是洪武十三年,Xi安的鼓楼建成时,其规格也超过了当时的首都南京。洪武二十四年,太子朱标出使安,意图迁都。结果朱标回来不久就死了,老朱元璋派了个黑发的,就再也没提迁都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朱元璋死后,他的曾孙朱允炆继承了王位,目的是建立他的帝国。

朱允炆上台后,一直想着削藩而不作为。结果,他的叔叔朱迪,燕王,造反了,朱允炆输给了他的叔叔朱迪,被赶下了王位。朱迪成为新皇帝后,为了更好地抵御北方蒙古的威胁,他将首都迁至自己的大本营。从此,明朝的首都与Xi安完全脱离了联系。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明末清初的一个短命王朝,曾定都Xi安,但这个短命王朝的所谓首都只是海市蜃楼。

清朝在北京建都,可以看作是清朝继承明朝的制度,类似于元朝的制度。然而,这也有其历史原因。毕竟清朝入关后,面临着南明多年的抵抗,以及剃发更衣带来的满汉严重矛盾。曾经,它也是不自信统治。比如东北的柳条边境,就没让汉人过海关,只是想着方便跑京城。

同时,就像元朝一样,北京作为传统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体,更适合清朝的统治者,也有利于南北经济平衡。

然而,西北的Xi在经济上没有优势。随着唐朝以后王朝重心的转移,其辐射力有限。自然也不利于后来的统一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