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维山的主要景点

多福寺坐落在绝味山上。该寺始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朝将军李克用和晚唐之子李曾来此拜佛。寺内有1615块石碑(明万历四十三年),有“东裕元迈汉唐”的记载。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晋王李克用、子村村在此焚香刻石,即山上之庙。”宋朝被兵变所灭,明洪武年间(1368 ~ 1398)在原址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坐北朝南,亭台楼阁都是砖、木、石结构。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独特,被称为“真三院”。都是三院,还有九院。现有建筑有三个庭院。进院首先看到的是3间房宽的山门。山门外塑有二将、二王、四天王,山门四周有钟鼓楼。进山门后,前面是大雄宝殿,宽7间,深5间。它歇息于山顶,重檐,五拱铺成,四周回廊环绕,规模宏伟,内含三佛四菩萨,高度达十余尺。主像后有1倒坐观音像,为明代杰作。寺内三面墙上绘有84幅释迦牟尼原生故事壁画,衣衣滴粉勾勒,一幅幅与自然景观相连。二院正面是佛经楼,东面是文殊阁,西面是黑龙堂。五间房宽的佛经楼,是一座两层建筑,洞下有亭子。六根木柱立在洞前,形成一座大厦。洞穴由青石制成,为无梁结构。洞两边的明石柱上有傅山的字迹。上阁佛经楼是一座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有三座文殊阁,阁内有三尊高约5米的佛像,精美逼真,是古代泥塑艺术的瑰宝,周围明代壁画保存完好。你的石洞就是傅青主的阅览室,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的傅山墨迹和清光绪年间(1875 ~ 1908)刻的“傅青主读书室”石碑犹存。黑龙堂为硬山建筑,宽3间,深1间。殿内神龛中有1尊龙王像,左右各有4尊“风、雨、雷、电”像。门前有一口古石井,井底石板上刻着一条青龙,是文殊菩萨圣人传下来的,叫龙池。三晋大院主体建筑为千佛殿,宽5间,深3间,为山顶式建筑。两侧有厢房,石阶左右两侧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唐代种植的千年牡丹。

此外,寺东约11米的悬崖上雕刻着非云峰,南面有一座尼姑庵院,有三间石屋,基石高达数尺,曾是尼姑的居所,如今小院犹存。庙里有许多松柏。

出了多福寺东侧的小门,顺着石阶小路,在北侧的山谷边缘,有两棵同根生长、相互缠绕的古柏,人称“师徒柏”和“夫妻柏”。这棵柏树有许多感人的传说流传至今。多福寺藏经楼下的石洞正面墙上,有清末刻的“傅青主阅览室”,还有傅山的墨迹。很多人误以为这是“霜红神社”(安)。其实这里是傅山修建霜红祠之前,借僧室学习的地方。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左右,傅山曾在多福寺附近修建了一座尼姑庵,名为青阳庵,清代以后又称霜红庵。是傅山为了读书写字而建的。傅山曾说:“道观青羊寺在宋寅,故有云:秋山有问不尽,霜叶能成山红。”(《自画红叶》)

傅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清代曾云写《傅山传》,说他“要学古今之书,百家争鸣,不能喧宾夺主,大声敲,小敲。”郭写《傅山传》,说他“学了很多书,所以称之为学海”。傅山的朋友顾曾说:“读书不多,就会耽误学业。虽然你学了四五十年,你也同意。”傅山少年时,除了在私塾读书,还在太原兰村窦大夫庙前的一棵老杏树下搭了一个彩虹窝,作为留学之地。1642年夏(崇祯十五年),傅山在他的诗《那是怎么回事》中第一次提到在绝维山建庵:“兴起?尼姑庵的小结构可以用一辈子,而且“我发在北郊,人猜西起”,说明这个尼姑庵是新修的,但是因为经常去它那里,已经家喻户晓了。他有《青羊寺诗三首》,记述了青羊寺的修建、经营和驻寺情况:“我不是为瞿昙客串,而是来此再添高峰”;流苏松柏絮凉,红叶雨香。山下村庄看不见,山南响北。”“幽花开春,尼姑助陈皮开石门。暖雪满山葡萄,香风阵阵野玫瑰。"他还写了一首诗《石中升》,描写他如何从山下爬到绝维山:"石在高声歌唱,微风却在轻轻吹拂?秦徽。芒果鞋穿云,一朝在西,就是一个崛起。“傅山大约37岁的时候修建并入住了这座寺院,也就是他开始求学的时候。

然而没过几年,明朝灭亡了,这让他没能实现“闭门苦读十年圣经史”的心愿。明太祖死后,四处游历,直到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五十五岁。时而居太原宋庄,时而居绝维山避世,将青阳寺改名为霜红龛,既符合红叶之景,又有“霜红花”之意(因当时秘密反清会将清朝比作“红花”)傅山著述甚多,其哲学著作、医学著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写于这一时期,且多写于霜红龛中。他有两首诗,描写他在霜红神社写书时的专注:“古人学富三冬,懒则难攻毒。江碧惜月阴,傅山醉霜通宵”(《红叶楼》);“紫云绿树多岩,花小怯。一缕青烟在白中缠绵,先生在写养生书(《青阳寺》)。正因为如此,后人在收集整理他的作品时,将其命名为《霜红龛集》。

傅山是太原阳曲西村人。他曾在太原东山宋庄居住,并多次入住土堂(静音寺),在绝维山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足迹。在多福寺附近的森林里,有一处建筑遗迹,有很多石头,推测可能是霜红龛的遗址。土塘静音寺,又名大佛寺,位于土塘村西,绝维山东8公里,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依山而建,东临汾水,古柏参天,绿树成荫。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重修土塘阁楼》碑记载,汉代土山崩塌,坠入洞中,洞中土堆高达10尺,说是山崩,是佛教净土的成因。因此,村民们请来了雕塑家来加工雕刻,并为他们建造洞穴。1739(清乾隆四年)1立碑,又称“大佛造于汉”。据考证,静音寺始建于北齐,1205(金太和五年)重修,明代又多次重修。该寺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坐北朝南,为长方形建筑,南北长130m,东西宽40m余。它占地5200平方米,有25个大厅。以前是南、中、北三家医院,现在是两家医院。前院主要建筑是西南大佛洞。山洞前面有一个高台。平台上有1座重檐歇山顶的亭子。馆内土洞深17.70米,宽7米,高12米。它有一个砖石结构和阿弥陀佛的粘土雕像,高9.46米,底部宽6米。这尊雕像气势恢宏,雕刻精美,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的样子,又有中国古代村民的风采。佛前有两尊菩萨像,亭前台阶下雕有一对晋代石狮。大佛雕塑和高开洞建筑的确切年代不得而知。当地关于大佛诞生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广为流传。

“土塘大佛”是固阳区县外八景之一。大佛东面静音寺天王庙的四大天王泥塑已被破坏,原有的钟楼也被拆除。穿过天王堂,进入前院,有三个东厅和三个西厅的窑洞。后院有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等佛像。东殿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的彩绘木雕。西殿有地藏王菩萨像和严君十殿,南有韦陀殿,均为明代雕塑,但为清代所绘,已失去造型风格。

以前寺庙旁边有很多柏树,树枝弯弯曲曲,生长奇特。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也是固阳区县外八景之一。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傅山隐居于此,相传住在前院西厅窑洞。有确切的依据,是傅山手书庄子《人间世》的后记:“贵司之冬,我自汾州迁土地堂,行李只有那株南华经,所以一直写这些文章。”另一本手书《行乐》打赌:“土塘大佛陶南冻。”“圭司”指1653(清顺治十年)。傅山有10首土塘杂诗,其中有两首描写了这里清雅秀丽的景色。一首关于冬天的诗:“冬山静如眠,不废其美。树外有一条河,冷月弯弯。你睡懒觉,只能乐在其中。”有一首歌是关于春天的:“隽隽在春柳之外,春山与争姿。”群组成春云,句句懒得想。我心念也极高,观之便定。"

寺旁古柏生长奇特,“土堂怪柏”也是太原一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山寺壁立,清溪潺潺,寺内古柏苍翠,殿宇巍峨。晋国大夫窦恕,字念犊,封地太原,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设祠祭拜。神社在凶石山下,所以又叫凶石神社。宋元丰八年六月,寺内被分水淹没,隧道北移重建。历代都有古迹留下。现存的门、亭、厅为元三年(1343)重修,部分仍保留宋金风格。另一方面,中仙阁很大,后檐柱换成了正殿的明廊柱。结构简洁严谨,在金元建筑中并不多见。寺旁的清泉从猛石山的悬崖上喷涌而出,清澈见底,还有数不清的鱼儿在游动。因水温低,故称“冷泉”。与苍柏古寺交相辉映,尽显典雅。“猛石冷泉”是太原的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