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八个起源和传说

图例1:

腊八节是腊月初八(十二月),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朱元璋在狱中闯祸受罪的时候,正是天寒地冻,饥寒交迫的朱元璋竟然从狱中的老鼠洞里搜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煮成粥。因为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把这锅杂粮粥叫做腊八粥。我享受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朝南皇帝。为了纪念狱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并正式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图例2: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数独国王的儿子。他看到众生身心俱苦,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放弃皇位出家。苦行六年,腊月初八菩提树下成佛。这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麻一米。后人没有忘记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留念。“腊八”成了“成佛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全国各地的佛寺都举行佛浴会,诵经,并模仿释迦牟尼出家前一位牧民供奉乳糜的传说,煮香谷果粥供奉佛祖,称为“腊八粥”。腊八粥被赠送给弟子和善良的男女,以后成为民间的习俗。据说有些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会沿街捧着施舍的碗,把收集来的大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穷人称之为“佛粥”

图例3:

腊八节来源于“用红豆扮鬼”的习俗。传说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死后把三个儿子变成恶鬼,出来吓唬小孩子。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他们认为,成人和儿童患中风和健康状况不佳是因为流行病幽灵。这些恶鬼无所畏惧,只怕红豆,所以有“红豆扮鬼”的说法。所以腊月初八,用红小豆和赤小豆煮粥,以祛疫迎祥。

图例4:

腊八节源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记忆。当时岳飞率领部队在朱仙镇抗金,正值严冬九月。岳家军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粥”,结果大获全胜。那是十二月的第八天。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腊月初八用杂粮和豆子煮粥,终于成为一种习俗。

传说五:

秦始皇修长城,所有民工都奉命前来。他们很多年不能回家,他们依靠家人给他们送食物。一些家在千山一水之隔的农民工,无法送饭,导致很多农民工饿死在长城遗址。有一年腊月初八,没有饭吃的民工合伙积攒了几把粗粮,放在锅里煮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作为纪念。

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着艰苦节俭的生活,攒了一大笔钱,但他们的宝贝儿子却辜负了期望,娶了媳妇也不贤惠。他们很快就失去了他们的财富。腊月初八,小两口又冻又饿。幸好有村民和邻居帮忙,煮了一锅米、面、豆、菜混在一起的“杂交粥”。意思是:“吃个混粥,记住教训。”这粥让小两口改掉了坏习惯,走上了正道,靠努力生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腊八粥的流行习俗是人们遵循它来警示后代。

传说七:

西晋时,有一个很懒的年轻人,总是游手好闲,游手好闲,可是他的新婚妻子多次劝他都失败了。然而,年底十二月初八,家里不做饭了,小伙子饿了。他把家里的米缸、面袋、锅碗瓢盆都找了一遍,把吃剩的粉和可食用的下脚料洗干净放进锅里,煮了一碗糊状的粥喝。从此,他苦苦思索,后悔不已。当地人借此机会教育孩子每到腊八就煮粥喝,既表示在腊八这一天不会忘记祖先勤俭节约的美德,也希望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图例8:

在关于腊八节起源的传说中,流传最广、公认的传说是牧羊女齐乐救佛。这个传说被认为是腊八节起源传说中最真实的一个,腊八粥也是传说中的。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因为忍受了众生的苦难,离开了自己的宫殿去修行,但是经过多年的苦修,释迦牟尼还是一无所获。一天,他想在河里洗个澡清醒一下头脑,但洗完澡后,他太虚弱了,无法爬回岸边。

这时,一个牧羊女经过,把他拉上岸。她的名字叫苏耶达,意思是健康。苏叶达给了他一碗米饭栗子煮成的粥。吃完饭后,佛陀精神饱满,来到菩提树下醒来。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

此后,佛教弟子将腊八称为“佛教开悟节”,同时,粥也被视为腊八日的良药。每年的腊八节,寺庙都会给佛祖奉上稀饭,分给世人。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