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上广为流传的“冬病夏治”养生法,要做好!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得到缓解或消失。那么为什么冬病夏治呢?
因为这类问题,基本都是“虚寒体质”。通常伴有:手脚冰凉、怕冷怕暖、怕风怕冷、精神疲劳等。中医认为,阳虚导致内寒。即使在盛夏,他们也可能睡在被子和袜子里。
“冬病夏治”的人容易虚寒。冬天的时候,外面的温度是冰冻的,两次寒流来袭的时候根本没有解冻的可能。就像我们晾衣服一样,雨季衣服半个月不晾是一个道理。夏天,外面又热又晴,太阳在体内升起又消散。那些“积寒”会倾向于背部或关节。我们知道,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地方,是全身的表面。此时体内积聚的寒气就容易被驱散。所以有“冬病夏治”的做法。
冬病夏治的目的
1.引发疾病
夏季人体阳气最充沛,皮肤毛孔大开,药物更容易进入穴位和经络,通过经络和气血到达病灶,起到治疗作用。
2.固体元素
在中医的“夏治”过程中,药物或按摩通过神经反射刺激人体的调节,促进抗体的产生,提高抵抗力。同时调节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滋养阳气
冬病夏治也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夏季为阳,借助自然阳气,排出体内的阴寒,起到强身壮阳的作用。
4.防患于未然
中医认为百病从寒开始,冬季外界环境寒冷。如果体内有寒气,疾病就不容易好起来,还会导致寒气在体内积聚。冬病只是冬天治标,夏天治本。
通过“夏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驱除体内寒气,去除致病原因,改变体质。另一方面,冬季的寒气会沉积在体内,成为病因,导致气血不畅,关节疼痛,手脚麻木,畏寒。夏季治疗可以去除病因。从两个方面起到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认为冬病夏治只有“三伏贴”,其实不然。三伏贴片只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实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熏蒸、洗浴都是冬病夏治。
此外,还有内服汤剂、丸剂、片剂、药膳、食疗、运动等,也可归入冬病夏治的范畴。
但是你需要根据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
冬病夏治原则
在中医看来,冬天是阴天。在冬季,由于身体阳气不足,加上环境寒冷,邪气的侵袭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如咳嗽、哮喘、关节痛等。
夏天主阳,人体和自然界的阳气在夏天的三伏天最盛。这个时候,杨灿被中药温暖和驱散,这可以增强抵抗力,治疗疾病。
祛寒湿的生活调理方法有很多种,没有具体的方法说哪种最有效。因为所有的饮食起居,生活调养都可以帮助身体消除寒湿,都是有效的。
比如寒湿体质的人,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饮食要有节制,不要长期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如果你有寒湿和脾胃严重的症状,你可以经常在足三里做艾灸,加强脾胃的功能。平时可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身体旺盛,不易受邪。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因为热而贪凉,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产生邪气。生活也要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湿地,避免在雨中涉水。
如果症状严重,也可以采用针灸或熏洗、外敷药物等综合治疗。
如何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养生?我认为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控制食用冷冻冷饮:
“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季阳气不足,无法驱散阴寒。夏季阴寒之气会倾向于流向背部和太阳经络。夏天吃太多冰冻冷饮,会“浇灭”杨琪升散的热情,阴寒之气也会被“克制”。特别是对于阳气有点不足的朋友来说,夏天喝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之类的,再加上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效果就是旧感冒未去,新感冒又生。要知道寒气是会积聚的。而身体受寒气侵袭的地方,必然有瘀血,称为“寒凝血瘀”因此,夏天最好控制吃冷冻冷饮。
适当发汗散寒祛湿;
寒湿之邪堵塞经络关节,就像路上的障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一般来说,寒湿停留在关节会引起疼痛,寒湿停留在脏腑容易引起腹部包块(小腹结块、肿胀、胀满,或疼痛)。腹痛是因为郁怒、肝损伤、失职、血液循环不畅、气滞血瘀;脾虚,升降异常,痰食阻滞);寒湿停留在经络里,经络就会不通,气血就不得行。不仅会四肢不温不火,还会经常出现麻木感。
夏天很多朋友因为怕出汗,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下,所以运动频率较低,出汗的概率降低。其实夏天适当出汗有利于体内寒湿的释放。因此,尽管夏季气温较高,但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最好适当运动,适度出汗,这样不仅有利于寒气的积聚,也有利于新寒气的扩散,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每天喝一杯热水。
或者红糖,姜水什么的。
夏季外界气温高,阳气分布,体内相对有阴气(阴气不同于寒湿之邪)。如果贪图清凉,长期喝冷饮,会有加重体内阴寒的倾向。建议即使气温较高,也可以喝一杯热水,尤其是在酒后感觉有点热、有点汗的时候,既能降阴气,又能帮助寒气发散。也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阴气重、寒湿重的人,还可以用红糖姜水代替开水。因为“姜”的刺激性味道,有可能出汗。如果不想出汗太明显,可以“服姜汤凉”,也就是微凉后再喝,可以暖胃散寒。也很好。“汗水是心脏的液体”。夏天适度出汗可以泻下心火,还可以及时排出皮肤中的寒邪,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方法。
夏宜静扬了一下:
夏季,古人通过泻心经气血(火),补膀胱经虚弱(寒)来养生。心属火,宜在夏天;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的体表,相当于人体的“扇”,是抵御外寒的屏障,也是疏通内寒的通道。因此,夏季适合休息,即适当的冥想有利于养心潜阳。
从夏季治疗冬病开始:
人容易疲劳:涂抹药膏滋养人体的强项,如足三里、关元、气海。
腰痛怕冷:表示人体内寒气过重,肾虚,要用温阳膏放在大椎、命门、肾俞穴上。
睡眠差:用药物镇静安神,心脏、膈肌、内侧部用药;
胃口不好说明脾胃功能不好,所以要在足三里、中脘穴用药(或按摩也有一定效果)。
来自黄绮社会同学会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