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做好初三,重点培养后进生。
有一种说法是初中生不如小学生,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大学生在很多行为习惯上不如高中生。这种说法虽然有点不妥,但也值得思考。的确,小学生集会后,地面是干净的,高中生集会后,会有很多纸片,大学生集会后,地面会是“狼迹”。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转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你看,同样的人走在街上吃橘子。张家港人把橘子皮装进自己的塑料袋或者扔进垃圾桶,麻城人则到处扔。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大环境培养出来的。我们的大环境不好,只能靠我们的小环境,只有把我们的小环境变成我们的大环境。我这里说的小环境是我们学校。所以,从我们的学生进入我们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应该密切注意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我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十条禁令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引导。学校领导决定高一新生从夏季入学考试开始就要学习这些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记得去年,我报名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两个出名的淘气鬼。其实远不止两个,不过我孩子那时候也是大一。报名的时候,他去我的报名处看我班的新生花名册,顺便说了一句:“你考了两个好学生。”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那些打架出名的,初中就被通报处分了。”我一细看,正好两个同学中有一个姓张的还没报名,就不自觉的有了关注他的想法。等,等,等,11点半左右,他妈妈终于把他带来了。我看到了一个典型艺术家的头,但他的身体就像一棵弯曲的树苗,总是歪着站着。结果他成了我班第一个进教室前剃三次头的学生。另一个叫陶的学生也在进入班级后剪了几次头发。他是著名的“PK”学生。有一次,他剪完头发后,我正好上课前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他的头发短到符合学校的要求,但是他的左边剪了一个英文字母“P”,右边剪了一个英文字母“K”,后面剪了一个英文字母“W”。我看到后把他带到办公室,但我没有发脾气。我只是笑了笑,说:“恐怕不好。放学后我们把它处理掉吧。”奇怪,放学后,他真的剪掉了。其实远不止这两个调皮的学生,还有一大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我重点培养了这些学生,对培养全班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
古代哲学家孔子曾说:“少即是自然,习惯即是自然。”这充分表明,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种行为,不用思考,不用任何思想,更不用说意志,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为成年人的一种自动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行为。虽然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好习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培养出来,坏习惯却是逐渐形成的。我们很多老师,看到我们的学生已经是中学生了,对他们的很多坏习惯很不习惯,看到之后满脑子都是愤怒。有的班主任经常在一起聊天,说一年级9班没有调皮的学生。其实不是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两个同学,我们班还有“烟鬼”和“回嘴王”。一个学生在我做的一份关于大一新生的问卷中的一个专题里写了“上网,顶嘴”。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真的学会了他顶嘴的长处。然而这些同学都被我的“手软”招式打败了。因为我很清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实每个学生,尤其是中学生,都是追求进步的,都是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的。他们不想犯错,也不想刻意反对老师。他们犯错误是因为他们现有的习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一些感性的语言手段,多一些理性的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也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师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作风上的楷模。学生往往是“以德为师”,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的言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室的黑板没擦或者地板没擦。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做法是,“某某,今天是你擦黑板的日子,下次记得!””说完快速擦黑板。地面没打扫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拿着扫帚把没打扫的地方打扫了一遍。两种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我发现后者比前者好。慢慢的,忘记擦黑板的人少了,地面也渐渐被打扫干净了。所以,正如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榜样一样,教师也应该在教育中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育中潜移默化。
第四,重视家庭教育,多和家长沟通。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孩子在家,家长要善于把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很多学生家长有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一般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习惯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我们应该让父母意识到“如果你培养好你的习惯,你将受益终身,但如果你没有培养好你的习惯,你将终身受罪”(教育家陈鹤琴)。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努力。作为班主任,要建立“家长联系卡”,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作为学校,应该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经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现在我们学校开了家长学校,对我们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大有裨益。
五、各科老师配合,教学管理齐抓共管。
行为习惯是人经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一时半会儿不容易改变。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稳定下来,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好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各科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在教学中,各个学科的老师都要有目标,有标准,有一致的要求,不能任性,一意孤行,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然会对坏习惯产生防御作用。
六、习惯培养无小事,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的形成是在小事上的情感体验积累,所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无小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这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应该坚持不懈地做。比如,注意提醒学生在晚自习时关掉饮水机的电源,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会时排队进入会场,可以使学生形成有序入场、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进办公室时,让学生喊一声报告,可以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讲礼貌的好习惯;用餐时强调学生吃多少买多少,吃得饱饱的等等。,可以杜绝学生吃零食的现象,让学生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习惯;当一些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我们班主任要重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复习好习惯的要求。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滴水穿石,日积月累,让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