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谈到健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饮食和运动,比如药补、跑步等。其实精神健康更重要。如今,大多数人的营养可以得到基本保证,但要真正过上轻松、快乐和有趣的生活并不容易,更不用说长寿。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加快生理衰老速度,也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道教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把精神养生放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他修养的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健康
道家提出过“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等观点。以信养性,即通过宣传道教的作用,坚定道教的信仰,有意识地培养道教,达到与天地同命的理想。道教为什么能养生?
道教的“道”不是指人们常说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哲理,而是指宇宙遵循的大道。换句话说,这是自然规律。道教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能治国平天下外;而道家则将两者结合起来,主张通过修身养性来统治世界。所以道教所追求的神仙境界,就是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份的理想,就像老子所说的“是无私的,所以可以私。”道教的神仙,其实就是你我心中早就认可的理想人格。
2.以德养生
在道家的观念中,养生不仅包括养生,还包括道德修养。这是道教养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易经说:一个好的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庆典。保健和道德修养密不可分,道德修养不仅对保健有帮助,也是保健本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先秦道家文化中,“德”是一个基本概念,它与“德”相联系。没有道德,怎么可能得到?德能化气。其实老子是把“玄德”的修养作为“上火”的关键。这个“气”是怎么养成的?那就是“以道配义”,即在内心培养正直的道德,从而与天地相通,激发内气的功能。《太平经》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天地之“德”体现为“气化之气”。它把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结合起来,把自然宇宙的运行划分为两大时期和两大空间位置,并用“刑德”来说明其功能特征就时间而言,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就空间而言,东南属德,西北属刑。道德支配生命,惩罚支配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