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风景区历史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出家时,宁丰子住在青城山。他曾向黄帝传授“龙跃之术”以驾驭风云,黄帝建坛祭拜其为“五岳之父”,故后人称青城山为岳父山,并建观(岳父观)以示纪念。

在古代,它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云起、陕西景福山并称为五仙山。分别供奉真武当摩帝、五岳张任宁丰真君、昊天玉帝神、降妖护道佛、广助普渡佛。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尹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把青城山确立为道教名山的是张道陵。东汉舜帝初年,入鹤鸣山(今成都大邑县),建立五斗米道,又名石天道。何铭和青城山属于古老的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何铭来到青城山传毛,并在山中羽化。

公元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张道陵在撰写二十四书后两年,到达青城山,在此传教并创立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术的同时,形成了丹道、自然、易学、医学相融合的独特而完整的体系,成为中国四大武术流派之一。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真正成为“神仙之都”。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寺庙遍地,高道辈出。

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玄宗先后投靠蜀。周日,唐僖宗命令青城山建造有2400个座位的灵宝道场。唐末五代时,一些著名的道门人物也出入四川,如游览青城山的肖鹏、陈抟,杜光庭、谭乔等都死于青城山。

其中,晚唐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并撰写了大量道教书籍。后人在白云河边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唐朝末年,著名道士杜光庭来到青城山。石天道教传统与上清道教相结合。上清道学声称道学的修炼可以上升到“澄明的天空”,高于旧石天道学的理想“太澄明的境界”。北宋第三十代石天张继贤曾来此朝拜,复兴了长岛关的石天道脉。

南宋惜春元年(1174),陆游来到这里,写下一首诗:“山中仍有读书台,风为画开道。渡边一树乐师还在冰壶,紫罗兰何时来?”张,与杜光庭同时代的青城山道士,晚唐五代画家,以画道教题材著称。明代青城山道教属于全真道龙门派。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亡。

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派道士陈庆觉来到青城山主持教育事务,再次改变了局面。现在的青城山道教属于丹岱碧东派全真道龙门派。

扩展数据

青城山古称天苍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改名。相传轩辕黄帝穿越五岳,将青城山命名为“五岳之父”,故又称山之父。被称为青城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青城山四季常青,群峰环绕,形似城墙。因此被称为“青城山”。

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因有“杜青、魏紫、天地居住”的古老神话而得名“青城城”。到了唐代,佛教发展迅速,山上佛道发生了领土之争。

官司打到皇帝身上,唐玄宗信以为真,亲自下诏判断“道观仍在山外”。但信中把“青城”改为“青城山”,故改名为青城山。这不是传说,唐代的碑文全文至今还保存在山上。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圣地,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成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青城山紧邻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形似城墙;森林幽深茂密,四季常青;丹梯千步,曲径通幽。全山以静净取胜,与剑门之危、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坐索道到景区大门前的观音阁,再上山到上清宫、老君阁、观音。景区外有圆明宫(圆明宫道士辟谷养生培训所、白云寺、玉清宫景区),圆明宫、白云寺、玉清宫不在景区内。

百度百科-青城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