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铁路工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据我所知,上世纪50年代以前,铁路职工待遇不错,值班人员都是人力车上班。当年骑人力车相当于现在开宝马奔驰。
50年代以后,职工待遇逐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地方政府。我爷爷一个月80多块钱养活四个孩子,而外面当地企业一般工资是每月30 ~ 40元。到了80年代,铁路的工资水平终于不再显示其优势,有时甚至低于地方企业。
20世纪80年代后,铁路部门经历了约20年的收入增长停滞期,低于地方企业。尽管那时仍有“铁饭碗”,但普通员工的待遇很差。甚至铁路警察里的待遇也比地方公安系统差很多。外面的警察月薪已经到了七八千,铁路警察月薪两千多。这期间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2013之后,铁路职工收入开始大幅增长。但由于起步较晚,整体不如其他国企。
说到人员素质,我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岗位上,企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任何单位都有混混,看素质一般。从平均素质来说,铁路部门的员工比地方企业要好。
谢谢邀请悟空!
提到铁路职工,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列车员,然后是火车司机、列车员等等。铁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企业,对外交流很少,所以留下的印象很少,这是合理的。
第一次坐普通列车,列车员是男的女的,卖一些产品(不破的袜子,保健鞋垫等。);后来坐动车的姐姐满脸笑容,真的很辛苦,尤其是春运高峰。
我有一个远房叔叔,他加入了铁路局,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让我对铁路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铁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的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人来保证铁路的安全。他进入了一个铁路部门,工程科。他经历了一次实习,亲身体验了一线铁路工人在一线的辛苦。
工务段叫铁路医生。他们负责维护和修理铁路线,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所以雨雪天气越恶劣,他们越不能懈怠。最冷的冬天也是春运高峰期,所以他们必须经常巡逻和检修,以确保铁路的安全和春运的顺利进行。我叔叔只是千千一万名铁路工人中的一个,他的工作只是铁路工作中的一个。无数的铁路工人日夜保障着铁路的运行,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让社会飞速发展。我想对所有的铁路职工说,谢谢你们的辛苦。
我父亲和我都是铁路工人。因为铁路工人的流动性,父亲常年在铁路线周围跑,做新线的勘测和测绘。他总是穿着深蓝色的铁路制服,背着一个大工具袋。他一个月回来两三次,每次来了又走。几年后,我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一个线路检修场的维修车间工作。我的工作是机械装配工,专门为铁路制造一些配件。整天和钻孔机和老虎钳打交道。如果施工现场太忙,我们还会跟着车间主任,拿着轨道尺(测量轨距的尺子)给铁路线换轨。身上的蓝色工装裤往往又油又脏,认不出本来的颜色。当时我们系统的员工在我们单位管辖范围内是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工作证加免票)。虽然那时候很辛苦,但是和同事一起工作很开心,有说有笑,很怀念在铁路上工作的时光。
很辛苦。出差坐了卧铺,睡前茶喝多了,睡上铺很难不睡。偶尔上个厕所,但每次下来穿鞋,上铺“翻了个身,亮闪闪”的两只鞋就放在了下铺。一位空姐仔细观察后,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清理每一个铺位。出门在外,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感到一股暖流。随着车轮和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车厢里已经传来了一阵阵鼾声。看看手表。将近午夜了。女乘务员已经巡视完车厢的最后一次,也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她坐在一楼的角落里,抱起胳膊,眯起眼睛...这时,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怜爱,做什么都不容易。此时此刻,大多数女人已经在一个温暖的小家里,在一张温暖的床上。作为一名铁路乘务人员,她离开了丈夫、孩子和家,来到这里通宵服务陌生的面孔。360行每一行都有困难。作为乘客,我们要相互理解,自觉维护列车秩序和卫生。
平凡却温暖。
大一第一次离家。和爸爸坐火车,从县城出发。
那天等车的时候,我站得离火车轨道太近了。一个铁警批评我,退后!很尴尬。
后来每次放假回家,总会遇到那个又矮又胖的铁警。有时候半夜下车,听到他说小心点,慢点等等,让我觉得很温暖。
我已经很多年没坐火车了。今年春节坐火车回家。当我下车时,我又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有些已经老了。十几年来,他一直守在县城的火车站。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我家乡的人,感觉很亲切!
铁路职工应该和基层列车员接触最多。说说真实的印象吧。
普通列车上列车员的第一感觉就是辛苦。特别是一些跨越大半个中国的长途列车乘务员,如广州-乌鲁木齐、长春-海口、哈尔滨-昆明,需要在车上住一周以上。虽然工作条件可能在逐渐改善,但是长期生活在车上,饮食、卫生、休息都不能完全正常化,对身体还是有伤害的。从广州回武汉,坐了两次K字头的火车。行程时间只有10多小时。到站后还是觉得很吃力,腰酸背痛。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不习惯,但你不能否认,即使你坐在车里什么都不做,也是辛苦的。更有甚者,有些列车经常人满为患,列车员还要收拾行李。
高铁列车员第一感觉就是漂亮。我第一次坐武广高铁是在2010,也是第一次看到列车员都是年轻女孩,穿着和传统铁路服装完全不同的制服。感觉很专业,上车的时候列车员会打招呼。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跟进,这种感觉逐渐淡化。不知道是不是高铁发展太快,管理没跟上。我以前觉得高铁上的女生都是体制内的人,至少工资还不错。后来才知道,他们很多也是第三方外包人员,工资不高,工作时间长。
在我国,铁路职工还是一个比较神秘的群体。我想这种神秘感也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这种工作性质让他们禁声、谨慎、高度负责。因为他们要保证安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外界干扰。
大多数铁路工人都不容易。据我所知,机车乘务员和车站值班员(车站助理值班员和旅客)一样,在机车上说话,作业有视频监控。他们常年熬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死在工作岗位上。最危险的是调车队的接驳和动员,在外面工作,不论晴雨,蹲在车上。工务段的线路工和电务段的信号工常年在室外工作,有远程视频监控,手机定位,录音监控。车辆的车检也是常年熬夜,外面有视频监控,所以通勤的车票没有座位号,所以最怕的就是通勤车上没有座位,因为现在通勤车上乘客很多,都有座位号。只要有乘客来,就必须让座,通勤车上的票几乎都能卖出去。没有通勤者可以坐,敦煌线上经常刮沙尘暴,里面的灰尘特别呛人。所以希望有关领导能同意把所有通勤车换成空调车体,多加一节车厢,留两个通勤者坐,这样我们才有座位。
我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对铁路工作的印象是:一是辛苦。像工务系统,几乎都是室外作业。冬天极寒,夏天极热,一年四季受风、霜、雪、雨。第二,点大于线长。铁路工人大多在沿线工作,很少在家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家人。第三,三班倒的工种多。像火车司机,车站工作人员,列车员,铁路供电,电力工人,调度系统等。,都是三班倒,很辛苦。第四,非常危险。列车服务系统的调车作业员、供电系统的接触网作业员、车站的通水作业员、工务系统的巡视作业员、电务系统的信号员都是经常在线路上工作的,工作危险性很大。第五,很脏。大家都坐过火车,一般排便都是在火车上进行的。众所周知,像陇海线这样的主干线每天都有无数的旅客列车经过,当然也会有无数的便溺在轨道上。工务系统和电务系统的工作人员主要在轨道上工作,非常脏。第七,生活不规律。铁路上的工作经常加班,经常出国旅游,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正常睡觉,经常不能照顾家里。第八,收入很一般。铁路上很多工作收入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第九,铁路职工水平高。1,很耐寒,很能打。在防汛抢险、设备检修、工程建设等工作中,不怕苦、不怕死、无私奉献。2,很守规矩,很守规矩。在铁路工作中,只要有特殊情况,只要一声令下,每个员工都会雷厉风行,严守纪律,努力完成任务,不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3.我非常敬业,热爱我的工作。只要进入铁路行业,大部分员工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工作有多辛苦,多危险,他们都会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踏实地完成各项任务。4.非常顾全大局,理解组织的困难。有无数的铁路工人把家安在冷清的车站,无数的工人不得不乘坐通勤车去买菜,无数的工人不得不通过卡车去外地看病。但他们努力工作,克服困难,默契地坚守工作岗位,理解组织的难处。这就是我们的铁路工作和铁路工人。
看到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人,我的第一印象是:第一,觉得自己的事业比较光明。第二,我觉得为人民服务也是他的工作。在这里工作的铁路职工,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对乘客平易近人,在正常范围内满足乘客的要求或能帮助或耐心解释这样的铁路职工,值得乘客尊敬或爱戴。有多少或极少数铁路职工认为自己不关心自己的工作,不与旅客打交道?说只是请求搪塞和坚定圆滑的态度?这会让人对少数铁路工人产生最坏的印象。总的来说,铁路工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尽力做好工作。从旅客方面来说,也需要理解和尊重不超范围的要求——总之,相互支持和理解,共同努力,让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辉煌。
铁路的工作岗位很多,旅客能接触到的主要是乘务员(列车员、列车长、列检员、餐饮服务员)。暂且以空乘为例谈谈个人印象。在我的印象中,列车员是一个高贵的凡人。都说列车员的职责是打扫卫生,但也负责检票、补票等技术工作;说他们负责接送乘客,但也负责组织乘客;说是服务员,其实也是安全员,要对乘客的各种问题负责。都说列车员走遍全国,现在火车稍微整理一下就要返回,不能像“导游”一样待几天。过年了,普通人都和家人团聚了。乘务员比平时更忙。女性结婚生子后,产假期满后可能会逐渐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吃一顿青春饭。目前需要聘用具有良好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一定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空乘人员。可以说,乘务员尤其是高铁乘务员的素质并不差,但他们的岗位,甚至列车长,也是工人编制。空乘有时候是有意见的,但是在责任和利益面前都是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的。我认识的几个空姐给我的印象都是堂堂正正,堂堂正正。列车员应该受到乘客和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