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常识
有人认为关节炎只是“老年病”的一种,但今天这个观念应该更新了,因为最近10年,年轻人的骨关节炎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如果你即将或已经步入30岁,最好保护好自己,开始学习骨骼和关节的保健方法。
颈部关节:注意姿势,多做运动。
点头和摇头时,我们经常使用颈部关节。颈椎,尤其是脊柱的前三块骨头,弹性非常好,但是一旦受伤,就会变得非常僵硬。看电脑和熨衣服会使身体向前弯曲,容易对椎间盘造成压力,进一步加重颈椎关节的僵硬,所以工作时最好不要长时间低头。
保护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下巴尽量压向胸部,然后抬头看天花板。动作要慢,连续做五次,然后同样缓慢的把头往下压10次,有利于锻炼颈部关节。
肩关节:行走摆臂+举手拉伸。
学生或在课堂上工作的学生经常肩膀疼痛、僵硬,甚至肩膀活动受限。原因是肩关节活动不足。其实肩关节是全身比较轻松的关节,因为肩膀通常不承担任何重量,所以肩关节磨损严重的概率很小。如果肩关节不够活跃,最初的症状是洗头困难,然后肩膀僵硬。
保护建议:日常生活中,不要固定一个姿势太久。如果双手举过头顶做一些拉伸运动,可以提高肩膀的柔韧性。为了防止驼背增加肩关节磨损,每天可以把肩膀向后转10次。此外,走路时摆动手臂也很有帮助。
肘关节:拉手柄时注意鼠标。
举重会造成肘关节损伤,同时做拉伸、旋转等动作也会拉伤肘关节附近的韧带。很多人都知道“网球肘”或“高尔夫球肘”,这是由于肘部反复练习造成的。
保护建议:抓东西的时候最好把手柄换成大尺寸的,这样就不会太用力了。使用电脑时,最好将鼠标贴近身体,以免拉伸肘关节韧带。每天弯曲和伸直手臂10次,可以保持肌腱和韧带的柔软。
腕关节:经常抓握+手腕运动。
手指关节比腕关节更容易磨损。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女性,比如织毛衣或者在生产线上,发病率非常高,经常会感到拇指根部疼痛。
保护建议:日常生活中,双手最好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经常做抓握动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握着,手腕从左到右上下活动。活动越多样化,对手腕和手关节越有好处。
膝关节:负荷小+控制运动。
人体60%的重量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拉伤,髌骨软骨也容易在长期摩擦后出现问题。所以人过了30岁以后,要特别注意膝关节的保养。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突然用力和快速扭转会冲击膝关节,极易受伤;平时不运动,长时间突然走路或跑步也容易造成半月板或髌骨软骨损伤;肥胖也是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
保护建议:如果你的膝关节经常疼或者有问题,就要尽量避免爬山、上下楼梯等对膝关节有很大压力的运动。即使你的膝关节一直保持健康,长跑和负重登山也要适度。在日常运动中,倒着走是锻炼膝盖的最好方式,可以让膝关节充分灵活,是很好的热身运动。
2.中医有几种常见的正骨手法。
* * *有六种,希望能帮到你。
1.艾灸:用手触摸病人的伤口进行初步诊断是最重要的环节。确定是骨折、断骨、裂纹、脱臼以及有无并发症,再根据伤情进行处理。
2.提法:提起陷骨,使其恢复正常。如果你遇到腰部扭曲,或肋骨凹陷,使用公式。
3、连接:使断骨闭合,恢复如初。
4、端法:用手托住患部,考虑力度,或由外向内支撑,或直端斜端,这样会使脱位的关节不偏不倚地恢复原位。
5.按摩方法:“推”是指通过推来恢复患肢,“取”是指用手捏患部,使其慢慢恢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感觉气血不通,功能受损或关节散结,就用按摩的方法。
6.* * *方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液循环不畅,气血受阻,功能障碍等病症,用手慢慢向下压,使瘀血阻滞的气血部位畅通,胀开,有助于循环。
叶静本草的精英团队希望您满意。
3.什么是正骨术?
正骨新八法是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1)触及内心。用手指和腹部触摸骨折部位,用心感受。手法会逐渐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了解骨折移位,无论是分离还是骨片。医生要在脑海中建立骨折移位的三维图像。
虽然通过x光可以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状,但x光只能给人一个平面的指示,触摸心脏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临床上运用其他方法治疗该证时,手触心脏将成为主导方法。
②拉伸牵引。骨折复位最初的手法是一个或几个人捏住骨折的近、远段,先使肢体在原来变形的位置沿肢体纵轴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继续牵引,纠正肢体的缩短畸形,恢复肢体的长度,为实施其他正骨手法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骨折近段位置不易改变,远段因失去连续性可活动,故采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减少骨折段的旋转或角位移。
(4)提起压到底挤压。用来减少骨折侧向位移的方法,古代称为矫直。
骨折外侧移位可分为前后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通过提压矫正,后者通过端挤矫正。医师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托住骨折远端,或上下推动,或挤压左右两端。
⑤摆动和触摸。用于横向和锯齿状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性。
双手固定骨折,在助手的牵引下,从左向右或上下轻轻摇动骨折远端,直至骨摩擦音消失,称为摇动法。触摸可使骨折端紧密插入。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另一只手轻拍骨折的远端。
⑥挤压分割骨头。用于矫正两骨并置骨折移位的手法,医生用拇指和手指从骨折部位的掌背挤压或捏紧两骨之间的间隙,使骨间膜紧张,并拢的骨折端分开,使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置的双骨折可像单骨折一样复位在一起。
⑦折叠顶部并摆动。采用叠顶法矫正肌肉丰富部位的骨折,单纯牵拉拉伸无法矫正较大的重叠移位。
拇指并排抵住骨折的凸出端,双手手指环绕骨折的凹陷端,用力按压凸出端使骨折的原始成角增加到30~50度。当骨折端骨皮质接近时,用四指环绕突然伸直远折端成角,反向折叠矫正畸形。旋转法用于矫正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和软组织嵌顿性骨折伴向后移位。
双手握住远近断端,按原骨折移位方向反向旋转,使断端相对。8按摩* * *。
此法是经络按摩在骨折复位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对骨折复位后骨折周围受损的肌腱进行调理,但经络按摩应轻柔使用,仅作为最后的辅助手法。
4.“正骨八法”有哪些内容
清代吴倩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则》中将触、接、端、举、按、揉、推、取列为正骨八法。
剔骨也叫整骨,即骨折、脱位通过手法复位。骨折复位的基本原则是骨折远端向近端靠拢,做到稳、准、轻,争取一次性复位成功。
以下是对常用整骨手法的描述,实际上包括了上述“八法”的内容。在触摸心脏之前,你必须用手触摸骨折处,这样x光片显示的骨折处的位移才能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三维图像。
触摸时要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真正了解骨折的具体位置,达到“机触外,巧长内,手随意转,法从手来”的地步。拉伸牵引“欲合则先,分而合”是整骨手法的重要步骤,主要用于抵抗眼肌的阻力,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
牵引时,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连续,以促进断骨分离,为下一步手法复位创造条件。旋背用于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和后移。
旋转手法用于在保持牵引的同时,通过沿着肢体的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
5.有朋友知道如何更好的学习骨科知识吗?
怎么说呢?一点一点看。学骨科,首先要懂解剖学。运动系统的解剖必须要动,然后神经系统的解剖必须要懂。
了解循环系统也是必要的,看专业书籍也是必要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看看骨关节损伤。想了解骨病,可以看看《实用骨科》,不过这本书不太好,其他的都不是真的好。我刚才说第四版《骨关节损伤》比较好,可以作为教材,很基础。有时间的话也要学习一下影像学的知识,和解剖学关系密切。断层解剖必须学好。
然后骨科涉及到手术,最基本的简单手术技能如清创、缝合、皮肤缝合都要懂。平时多从网上学习专业知识。丁香园,医学生论坛之类的网站都不错。骨科看似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很有技巧。手术中要灵活运用,很多都是后期积累的经验。
而且骨科手术也是要时时更新的,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也是需要你去了解的,慢慢学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可以慢慢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希望这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