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问一下“指导”这个词的来源吗
(2)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以思想为指导,结合呼吸,运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者理疗。
又称“导音”。导气以和,引体向上以柔。指呼吸俯仰,手脚屈伸,使气血循环,促进健康。常与说服、思考、吞服津液、自我按摩相结合。俗称医疗体操,也有俗称肢导为外导,内气运动为内导的。
道教起源于古代,最初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受到当时神仙和医家的重视。后来道教将其作为修炼方法之一继承下来,并使之更加精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循环。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它,并把指导作为健身的重要方法。人们认为它具有调节健康、消除水谷、消除感冒、益血、治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1972-1974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年诸侯家族的墓地)出土的帛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游图。原帛画长约100 cm,与前段40 cm帛书相连。这幅画高40厘米。上下四层画了44个各种人物的引导图,每层画了11张图片。每个图案的平均高度为9-12 cm。每个图案都是一个男人的肖像,男的,女的,老的,年轻的,穿着衣服的或光着背的,都是用细致的笔触画的。除了个别人物用器械锻炼外,它的操作大多是非武装的。图片旁边有一个手术名称,可以分辨出一些字。其中涉及的动物有鸟、鹞、鹤、震颤、猿、猴、龙、熊等八类,与五禽戏相似但缺少鹿戏、虎戏(说明华佗五禽戏是由导图演变而来)。本来没有图集名称,现在的名称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组确定的。
三国时期,华佗将导引法归纳为五法,称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全面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简单易行,对后世的医疗保健起到了促进作用。
导法是古代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从医学意义上讲,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因,积极防治疾病。在保健意义上,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活力,焕发青春。
△金的《抱朴子》。至俗》:“知药之寿,吾取之以求长生;知龟鹤之寿,导其增年有效。”
△宋立石《续博物志》卷七:“李弼五六年未尝一粒,荧屏上可轻。引煤气的时候可以把蜡烛吹成灰。导,骨可闻,骨可锁。”
△邓源穆的《东晓图志》。司马:“住在天台山,潘先生,身体之事,传谷指导。一切都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人耳》:“谭市生,亦信导之术,已作数日,若有所得也。”
△《庄子·刻意》:“呼吸,吐故纳新,担鸟之施,只为长寿。此道所引之人,举形之人,彭祖寿考之也。”
△《苏文怡方议论》。“在中心,...病为痿寒发热,其治当以按蹼足为导。”
△唐注:“导指筋骨,动四肢...导按网,中国人把它作为养心理气的正道。”
△唐慧琳《诸经音义》:“凡夫自摩自捏,伸手脚,除劳烦恼,谓之导。”
△《抱朴子内篇》:“无论你伸或屈,或俯仰,或行或卧,或立,或迟疑,或行,或唱或歇,皆有所导。”
△《云七征》卷三十二至三十四也详细载有其法,称“导之法可助人延年益寿,须调气,使血脉畅通,百病可除。”
△道经中有大量的引导方法。
参考书籍:程,整理。沈婧山居指南地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8+0。价格18元。全彩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