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成为保健品诈骗的最大受害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对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近年来频频传出老年人被忽悠购买保健品的消息,老年人群体陷入“保健品诈骗陷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的特点,设置各种陷阱,夸大虚假宣传,肆意侵害老年人权益。近期各地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清理、整治保健品乱象,相信此类违法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老年人也需要树立对保健品科学正确的认识。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不要轻信所谓的“健康讲座”,盲目相信所谓专家“药物能治百病”的夸张宣传,以免耽误治疗时机。作为老人的子女,也要多关心老人,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和心理需求。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区域扩大、涉案金额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以公司模式运作,利用部分老年人关注保健、防骗意识不强的特点,以赠送礼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为诱饵,获取老年人信息,再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信任,通过夸大、编造保健品功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项目的旗号欺骗老年人。老年人陷入“保健品诈骗陷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重灾区。

为什么犯罪分子会盯上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购买产品的能力较强,但对产品的辨别能力不足。

其实保健品不是处方药,但是有副作用吗?我可以随便拿吗,多多益善?没有科学结论。大部分老年人没有接触到产品信息,也无法通过网上宣传来验证保健品的真伪。很多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法律意识淡薄、爱“占小便宜”、迷信权威、固执从众等心理,为他们量身定制骗局。

如何防范保健品的欺诈和虚假宣传,是老年人及其子女,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做好的一课。

第一,要树立对保健品科学正确的认识。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疗效。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目前监管部门允许依法注册的保健功能有27种,依法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健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效,不得与药品和其他保健食品相比较。

第二,加强对保健品从业人员身份的识别、限制和监管。“保健品市场确实存在很多乱象,但因为有很强的需求,所以不能盲目消灭,需要社会的支持。”方加科表示,建立专业的保健品资质认证体系是促进保健品健康发展的关键。专业的保健品从业者和保健品营销团队是有本质区别的。专业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素养和中医药知识,不能盲目夸大产品疗效。对保健品从业者进行“发证”和设置准入门槛,是遏制保健品营销“无下限”的重要手段。

针对保健品批号问题,国家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审查力度。在近期的“全健丑闻”事件中,权健集团下架的9款保健食品中,只有“圣坤牌双仁沙棘口服液”能查到生产批号,全健公司只是委托生产厂家,其余8款产品的生产批号都没有查到。在全健官网的35种保健食品中,除了在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查到生产批号的19保健品外,还有16保健品未被批准生产。

多年来,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保健品都是“黑户”,使用过期的批准文号,编造虚假的批准文号,用“卫生许可证”作为批准文号。所以子女要帮助老人,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保健品数量,安全购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