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中西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讲究“以人为本”。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形成了中餐的特点,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它太注重食物的意义、颜色、形状,基本追求色、香、味。思维特征粗放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西方人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食物实用性的基本特征。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注重食物的多样性,轻视食物的其他功能,所以除了一些吃西餐的复杂规则外,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烹饪是一门艺术;在西方,烹饪是一种劳动。

关键词:饮食文化,食物概念,口味,营养,食物对象,食物风格和用餐礼仪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品尝中餐,所以我们或多或少对中餐有些厌倦。同时,我们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中。西餐进入中国给了我们一种新鲜感,让我们有了进入西式快餐店品尝不同于中餐的西餐或西式快餐的欲望。吃西餐一定要了解西餐和中餐的区别,吃什么,怎么吃。其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出国。去西方国家,入乡随俗,难免要和西方人一起用餐。为了不无知,还必须了解西方人的用餐方式和礼仪。本文仅从这个角度出发,简单谈一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希望能为我们在中国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两种不同的饮食概念

相对于中国讲究“味”的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讲究科学饮食,注重营养,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吃饭就像给生物机器加燃料,特别强调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各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得当,热量供应是否恰到好处,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食用者充分吸收,有没有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是大学在烹饪方面提出来的,菜的色、香、味都是二等要求。即使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美食大国法国,虽然其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与我们相似,但在营养方面,双方已经拉开了距离。

西方饮食几乎没有艺术,因为太注重营养了。各种餐饮产品的科学构成一目了然。在宴会上,人们可以讲究餐具、材料和服务,讲究菜肴原料的形状和颜色的搭配,但无论多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作为一道菜,鸡肉是鸡肉,牛排是牛排。即使有搭配,也只是在盘中进行,旁边放一盘“法式牛排”,配土豆泥和羊排。而中国是很讲究“五味调和”的,即在重视烹饪材料的自然味道的基础上,这种调和以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为指导,要符合时间顺序,要讲究季节,调和的最终结果应该是美味可口。因此,几乎每一道中国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各种调料勾兑烹制。就是家常菜一般都是素菜,比如韭菜炒肉丝,肉片炒蒜苗,腐竹红烧肉,芹菜炒豆干...如果这些原料是西方烹饪的,牛奶煮韭菜肉丝,或者清水煮蒜苗炒猪排,中国食客看到这道西方烹饪的中国菜自然会“哭笑不得”。

也正是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生吃的蔬菜更多,不仅有西红柿、黄瓜、生菜,还有白菜、洋葱、西兰花。所以他们的“沙拉”就像一盘兔子饲料,让我们很难接受。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知道蔬菜一旦加热,维生素就会被破坏,所以提倡用猛火炒。虽然这样也降低了维生素的含量,不会完全流失,但是比兔饲料好吃多了。所以中国的现代烹饪以营养和口感的最佳平衡为目标,这当然是一种“中庸之道”。西式烹饪也是比较注重营养却忽略了味道,至少不是以享受味道为首要目的。他们吃冷饮,冰镇的酒里加冰块。遍布舌头表面的味觉神经一旦被激冷,就大大失去味觉敏感度,逐渐变得无法分辨味道。那血淋淋的牛排,大白鱼,大白肉,生蔬菜,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入“道”,无一不反映出西方人对味道的忽视。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足以证明这一代属于不懂味道的人,他们不是懂味道的客人!

平心而论,谈营养也触及了中国饮食最大的软肋。虽然我们注重食疗、食补、食补,重视通过饮食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饪以追求美味为首要要求,导致很多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流失。

我们一直把追求美食作为吃饭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谚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虽然人们在称赞食物时总会说“色香味俱佳”,但这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眼、鼻、口”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人对“色、香、味”的内在感受,从来都是“味”。

-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本文可参考:)~

中国和美国饮食习惯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像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盘食物,在中国,菜被放在桌子上,每个人都分享。如果你受到中国主人的款待,请准备好大量的食物。中国人对他们的饮食文化感到非常自豪,他们会尽最大努力让你品尝许多不同种类的菜肴。在朋友之间,他们会为那里的人点足够的食物。如果他们带某人出去吃饭,关系是礼貌到半礼貌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的数量多点一道菜(例如,四个人,五道菜)。如果是商务晚宴或非常正式的场合,很可能会有大量的食物无法吃完。

典型的一餐从一些凉菜开始,比如煮花生和蒜蓉黄瓜。接下来是主菜,热腾腾的肉和蔬菜。最后端上汤,接着是淀粉类的“主食”,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有时是饺子。许多中国人最后才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东西),但如果你喜欢米饭和其他菜肴一起吃,你应该早点说。

-

论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饮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许多新事物涌入中国,包括饮食。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类似麦当劳,肯德基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的美食也是世界闻名的,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一定有中国餐馆。在美国,中国餐馆随处可见,中国餐馆在美国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正是因为中国人去了世界各地,把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带去了,外国人也逐渐进入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所以多种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存。当今社会,很多人带着好奇心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饮食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饮食;矛盾

介绍

俗话说“吃、穿、住是出门三大件”,“吃”在第一位。可见“吃”在中国人眼中的重要性,饮食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饮食起居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随着地域的不同,生活习惯也有显著的差异,而饮食文化往往是这种差异最显著的代表。徐雄(2001)指出,中美两国人民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两国的文化、习俗、氛围、历史内涵、营养价值、经济条件等不同因素造成的。现在的人只觉得中美饮食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大部分人吃饭都是用筷子和勺子。另一方面,美国人用刀叉吃牛排和面包。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的差异,还有更深层次的差异,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比如饮食观念的差异?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方式,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烹饪方法,不同的“吃”的对象等等。这些差异是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源。这些差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

(一)饮食观念不同

说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很多人会对中国的菜谱和中餐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饮食的许多特点都反映在饮食文化中,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压力大等原因,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以粮食为主,少肉多食,蔬菜为辅。这是典型的膳食结构。其中米饭是主食,蔬菜是用来吃的,帮助米饭下咽。为什么要帮你吞?那是因为主食不好吃,必须有一种物质帮助人吃。当然,蔬菜的作用和盐差不多,但和盐不一样。这次推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饰饮食,把难吃的食物做得精致;正因为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低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饭。所以中国人把追求美食当成人生最大的乐趣,吃成为第一需求。许(1993)指出,中国人非常重视“吃”,“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说明我们把吃看得和天一样重要,所以有独特的重吃轻食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之所以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吃不饱的日子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