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的八法需谨记!
指导阅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是太仓,水谷的气血之海。有句话叫脾胃不好百病,脾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兴衰。脾胃功能好,气血旺盛,身体强壮;脾胃虚弱,百病生。很多时候,调理脾胃可能是关键!但是,如何调理脾胃呢?学习并记住文中的八种方法!
道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转化而来的,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但是,生活中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过度焦虑、偏食、饥饱不均,都有可能伤及脾胃。道家医学中的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胃主消化。据说脾有助于胃消化的功能,故称二者。
《论苏文凌兰秘典》:“脾胃为粮仓之官,五味不同。”
《七兆云》(卷三十六):“中秋”指月之肝藏气少,肺藏唯王,宜助肝气,补筋,养脾胃。"
反面教材《老门生三》报恩:“(新鲜在原地)我在公寓里吃了几杯原酒,伤了脾胃,坏了肚子。”
道医认为,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中焦,* * *承担着转化气血的重任,所以脾胃都是“气血的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都是由脾胃由食物转化而来。也有人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类生存之本。
人从出生到长大,长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用于学习、工作、娱乐,而这些能量都来源于饮食,但饮食必须通过脾胃的配合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存亡。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脾胃气虚、气虚、形虚,没有阳气保护,容易感外邪而忽视寒气,说明内伤无论是不是外感,都与脾胃是否元气充沛有关。李东垣强调五脏有病要治脾胃,从平复五脏入手治脾胃,拓展了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叶的养胃饮为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增添了新的内容。
赵先科《医贯》提出:“食物入胃,如釜中水谷。不热不热,脾能化食。只有在下焦蒸烂,才能运。”补脾不如补肾。但在实践中,很多人还是主张补肾比健脾更好,更符合临床实际。例如,张景岳说,“水谷之海以自然为基础,精血之海以后天为基础。先天不足,但后天养成者,亦可强也。”
周慎斋说:“百病不医,在脾胃中寻,无所失。为什么要说?”脾胃虚弱,四脏无生气,使疾病持续时间长。万物来源于土壤,又回归于土壤。补肾不如健脾,这也叫。有很多人治不好病,找脾胃。"施一南《医苑》说:"胎弱而先天不足,人所不能控制,靠来世弥补先天不足。如果胃不是特别重,那怎么办?胃气重不就是肾气重吗?“这些都说明调理脾胃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调理脾胃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大类。
一、健脾法
1
补气
可用于治疗脾虚,运化乏力,使你懒得说话,四肢无力,面色晦暗,肌肉消瘦,脘腹胀满。方剂如四君子汤、沈凌白术散、资生堂丸等。
2
温阳
用于脾阳虚、内冷、畏寒肢冷、胃脘痛、清谷。药方像理中汤,甚至附子理中汤。
三
补脾阳
可用于脾胃虚弱,使杨庆不能上升,而为湿所困。抑郁的杨庆可以通过气淡味淡者来解除,从而达到健脾的目的,或辅以健脾益气之品,其益处显而易见。升杨灿法适用于大便溏泻、脾湿土湿或中焦杨琪受抑。方剂如升阳处士防风汤、升阳益胃汤、升阳处士汤、升阳三活汤等。补阳药与补气药同用,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舒、大便滑脱、脱肛。
第二,养胃
1
促进唾液或体液的分泌
发烧伤津液,口干喜欢喝酒,不考虑饮食。可以用甘寒制剂,如雪梨浆、五汁饮料等。
2
滋阴
胃阴不足,舌质干红,舌质匀亮,心烦失眠,大便干结等。,可用于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玉竹麦冬汤。
第三,祛湿
1
擦干水分
用于脾土湿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软等症。方魏三。
2
芳构化
可用于湿困脾土,举不举,腹胀闷,便溏,腹痛呕吐,或寒暖疼痛。方剂如藿香正气散、藿蒲夏玲汤等。
三
渗流效益
湿积是水,溢出皮肤,膨胀。当水过肠而引起腹泻,口淡口渴,排尿不利时,可作为利尿剂。辛辣清淡,像五苓散;苦温辛,像三仁汤、凌薇汤;如果湿转热,苔黄腻,应该是苦寒辛辣,像杏仁滑石汤、黄芩滑石汤。
四
隐帝
脾阳虚导致痰饮,大便肠鸣,食欲下降,或心悸气短,呕吐,唾液泡沫,这就像桂苓疏肝汤。
五
化痰
脾湿引痰,咳嗽痰多,痰多泡沫稀。可以用二陈汤,也可以配魏萍粉,故名陈平汤。也可以用导痰汤、香砂二陈汤。
四、淘汰法
1
帮助消化
用于食滞,不思饮食,吞酸腐,或发热,或腹泻。方剂有保和丸、山楂丸、枳实导滞丸等。
2
祛瘀
可用于瘀血积聚、胁肋肿胀、脾肿、肝肿,即左右肋下肿胀。可用鳖甲万剑、血府逐瘀汤、膈逐瘀汤治疗。
五、攻击方法
1
文同
脾胃虚寒,阴寒凝滞,便秘,或脘腹冷痛者,宜用半胱胺丸加温脾汤治疗。
2
夏寒
邪热袭胃,热转燥,结肠间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故三承气汤适用。若胃阴不足,津液湿润,虚实夹杂,可用增液承气汤、玉竹散。
六、清胃法
1
消除某人过多的火气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面颊发热,或牙龈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口腔溃疡,或口臭便秘,宜清胃散加玉女汤。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用来缓解胃火的寒冷。
2
清除热量
阳明胃热,口渴,多汗,发热,烦躁,脉大,或者对不发热的消渴有好处。宜用白虎汤,或张锡纯梁杰汤(薄荷、蝉蜕、石膏、甘草)、韩杰汤(连翘、蝉蜕、石膏、知母)。
七、苦法
脾胃病,脾湿胃热,湿热蕴结于中焦,导致心中胀满,无食欲,口粘,恶心,饮酒不多,大便粘稠。因为湿是阴邪,不能用辛温来解释,热是阳邪,苦寒也不能清除,所以宜用苦辛法,又称苦辛法,如小辛雄汤、王孟英苏叶黄连汤等。若虚实夹杂,可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八、理气法
1
文同
脾胃气滞,胃寒胀痛,喜热敷,或气滞、气虚、腹痛、腹胀者,可用傅亮丸、天台乌药散、陈翔姜奇散治疗。
2
梁三
气滞热痛,喜凉畏热。方如金紫菱散。
三
递减逆矩阵
胃热邪盛,不降反升,胃气上吐酸涩,或见呕吐,可用橘皮竹茹汤。胃中有寒邪,或痰盛气上,呕吐嗳气,口淡不渴。可用小半夏汤、傅玄代赭汤、丁香柿子汤、吴茱萸汤。
以上都是从自身器官治疗脾胃病的方法。因为脾胃病也可以是其他脏器引起的,或者脾胃病发病后影响他的脏器,除了调理脾胃,有时候他还可以同时治疗其他脏器。如肝气郁结乘脾胃,可疏肝健脾或疏肝和胃;脾气虚,本虚,导致心血不足,应健脾养心;脾阳久虚,肾阳不足,宜温补脾肾;脾虚会导致肺气虚,肺虚也会导致脾虚,缺化源,瘦肌,都要健脾补肺,等等。
说明调理脾胃可以直接调理,也可以结合其他脏腑。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调理脾胃在防治各种疾病中更为重要,值得重视。
如何保养脾胃
预防脾胃病,关键是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平时要注意保养脾胃:
1.情绪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影响很大。
所以,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好心情。据研究,不良情绪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发热、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肠胃系统的正常活动。
2.饮食调整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所以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能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有肉有菜。要定时吃蔬菜水果,满足身体需要,保持大便通畅。少吃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硬而粘的食物,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3、注意防寒保暖。
俗话说“十胃病九寒”。这真的是经验之谈,所以注意气温的变化很重要。春秋季节气候多变,虚寒胃痛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如果是脾虚泄泻,可以在肚脐处贴一个温热的肚脐贴,同时要少吃生冷的水果等等。如果感到上腹部发冷,可以及时服用姜茶。
4.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延缓消化系统的衰老。每晚睡前,还可以用手按摩上下腹部,往复40~ 50次左右,有助于脾运、消积、通污浊之气,对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