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阴虚体质
这种体质的机理是由于阴液不足,营养流失,身体偏瘦,所以容易口干咽燥,鼻干便燥,舌短脉细。同时,由于阴不控阳,阳热之气比较旺盛,产生内热,所以表现为手脚发热,喜冷饮,舌红,脉数。阴虚燥热内盛,故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阴虚则滋补不足,易患阴虚燥热,或邪气易由热而化。平时她耐冬不耐夏,不耐暑燥——邪。
《黄帝内经》说:“阴虚生内热。”阴虚的人往往肾阴虚,因为中医所说的肾、肝与激素分泌、神经系统、骨骼、生殖、泌尿系统有关。重在滋补肝肾心肺,然后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一)情感基调
无论是阴虚体质还是湿热体质的人,都急躁,情绪过于偏激,进一步加剧了体质偏差。所以要多注意情绪调节。
1,调整情绪,稳定心态
阴虚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烦躁易怒。野心太大容易化火,情志太多,或暗中耗阴耗血,或助火生热,容易加重阴虚湿热质的倾向。所以要学会善于调节情绪,释放不良情绪,安神定志,缓解情绪。
2.修身养性,心安理得
在精神修养方面,要遵循“静而空,神在内”的原则,多静少动,读一些指导思想修养的经典著作,提升人生境界。还可以在休闲旅游中,在道教和佛教的寺庙中体验精神修炼,了解生活,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相对平和的状态,养成控制情绪的好习惯。学会正确对待喜与悲、苦与乐、顺与逆,保持稳定的心态。
(2)日常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急躁不安,怕热易失眠,仍然是能熬夜的群体。因此,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生活有序,对调节体质有重要作用。
1,居住环境的护理
阴虚的人怕热喜凉,适应秋冬,暑热难受。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居住环境要安静,所以要选择朝南的房子。尤其是秋季,干燥更容易伤阴,所以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节。
2、日常生活工作护理
阴虚的本质是阳亢盛,因为阴不控阳。阴虚体质的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藏养殷琦。工作压力大、熬夜、剧烈运动、酷暑工作和生活环境都会加重阴虚倾向,应尽量避免。
3、冬季护理
多注意保护阴精。肾阴为殷琦之本,偏阴虚者宜节制房事,惜阴藏精。过多的性交会导致对袁茵的损害。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阴虚体质的人要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容易引起燥热,但口干咽燥,或咳痰咯血,会加重体质的偏颇。
(3)饮食调养
阴虚体质的滋阴原则是滋阴潜阳,降火润燥,养阴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注意食物的选择和饮食禁忌。
1.多吃甘、凉、润、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
如糯米、小米、黑米、乳制品、莲藕、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甘蔗、黑豆、黑木耳、生菜、豆腐、核桃、黑芝麻、松子、蟹肉、海蜇、猪肉、猪蹄、鸭肉、鹅肉、兔肉、鹌鹑、鸽肉、鸡蛋等。这些食物性味甘、寒,都有滋阴的功效。最好用一些有血有肉的产品滋阴补血。如甲鱼、燕窝、海参、牡蛎、文蛤、贻贝、扇贝、鱿鱼、紫河车等。
2、忌吃刺激性食物,温热芳香的食物。
如油炸食品和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如葱、姜、蒜、韭菜、辣椒、花椒等。
3、药膳调养
选择合适的药膳补益肝肾之阴,最适合阴虚的人。比如四种滋阴粥:山药100g,粳米2000g,枸杞子25g,百合25g。放入水中煮至熟,加入调味料。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4)运动健身
阴虚体质的人锻炼的原则是选择中、小强度的项目,有武术的锻炼适合较柔和的锻炼,目的是达到内功锻炼、生津止渴、生津养阴的效果,有利于体质的提高。
1,锻炼原则
运动要选择比较柔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以滋补肝肾为目的。比如可以经常打太极拳、八段锦、古井功、游泳、静态气功等较柔和的运动,以达到生津、吞津、养阴的效果。也可以练习传统的动静结合的健身项目,比如练习“六字经”中的“嘘”字,养护肝气。游泳可以滋润皮肤,增强体质。静态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促进脾胃运化,增加津液生成,有利于改善阴虚体质。
2.锻炼方法
阴虚者阳亢,应尽量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并注意桑拿浴不宜。而且在炎热的夏季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会导致出汗过多,阴道液的损伤也不利于身体的休养。
(5)药饵保健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所选用的中药和中成药应具有滋补肝肾、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功效。禁用壮阳补虚之品。
1,常用中药
常用的滋阴中药可以是燕窝、百合、枸杞、桑葚、沙参、天冬、黄精、生地、玄参、玉竹、天花粉、冬虫夏草、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山药、龟板、罗汉果、石斛等。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肝肾、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功效。
2.药物诱饵处方
肺阴虚者宜服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用天王补心丹、白子养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阴虚火旺者,宜服大补阴丸、白质地黄丸。比如长寿保命丸,将枸杞子、地骨皮、菊花、牛膝、石菖蒲、远志、生地等分,炼蜜为丸,梧桐树大小,每次60粒,每日一次,温酒送服。其功效是滋阴安神、明目乌发、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未老先衰、心虚健忘、肝血不足、头晕耳鸣、头发早白等。
1,刘主编《中医养生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
2.王琦主编《中医专业不用中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