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健康大全大学

中医认为,冬季是藏精的季节,冬季气候寒冷,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许多旧疾复发或加重。

《黄帝内经》对冬季养生的描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和冰躺在地上,不打扰太阳。如果你早睡晚起,你必须等待太阳,这样你的野心就会被隐藏起来。若有私意,若有,驱寒则暖,不泄则肤,使气竭。这个冬天的气应该是滋养脏腑之道,但如果逆着走,就会伤肾。春天会枯萎,活下来的人会很少。”

每到冬天,很多女性和老年人都会出现手脚和腰部发冷的情况,甚至严重的时候还经常因为四肢冰凉而夜不能寐。虽然白天情况好一些,但是也冷。这时候按摩阳池穴就有了温热的作用,可以让你的手脚不再冰冷。

取穴:手背向上提。手腕上的皱纹中,有一条最靠近手背的皱纹,其中央有一个压痛点——阳池穴。

“阳池”本身就是积蓄太阳热能的意思。有时候人体的阳气不起作用,说明胃里有浊气。“浊气不去,新血不生。”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络的功能,将热能传导到全身。

随着气温下降,尤其是冬季,人更容易感冒生病,人的免疫力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下降。那么冬季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建议你长期按以下四个穴位。

1,风池穴

取穴:风池穴与风府穴水平,位于乳突后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胆经吸收气血热量后转为阳热大气,故名。操作时针尖向鼻尖倾斜0.5寸,也可以直刺。平时在家可以用四个手指固定,大拇指用力扭动,达到酸胀感。

功效:风池穴对头痛、头晕、失眠、落枕、面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多按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曲池穴

取穴: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置在手臂外侧,直角屈肘末端。按摩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托住手肘,大拇指用力向下压,直到按摩过程中感到酸痛肿胀为止。重复三次。

功效:曲池穴对各种发热、上肢不利、炎症都有帮助,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也可以经常刺激这个穴位。

3.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穴位,拇指和手掌并拢后肌肉凸起最高。临床上常作为止血止痛的穴位,操作时要注意避开底层骨结构。

功效:属于大肠经,对各种肺部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便秘、闭经等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得到缓解。

4.足三里穴

取穴:端坐时,足三里位于外膝以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按压揉捏达到有酸胀感,然后沿着小腿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揉搓双腿。

功效:足三里位于胃经上,有燥脾湿、生胃气的作用;因为经络循腿,还能缓解咳喘、腰膝酸软、肠鸣、腹胀。

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泡脚一定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但是,你会泡脚吗?冬天泡脚要加四种食材。

①生姜能散寒。

生姜属于中医辛温解表药,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毒副作用小。

取生姜15-30克,拍平,放入锅中,加入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约10分钟。煮熟后,倒出所有姜水,加入一些冷水至40℃。

②艾草温肺。

艾草是一种温和、苦涩、无毒的药物。具有回阳、调气血、祛湿散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差不多。一般用30-50g的干艾草水煮泡脚,煮法同上。

③肉桂皮肿胀

肉桂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用它泡脚可以缓解肾病引起的水肿。眼睑或面部、足部、脚踝水肿的情况下,用手指按压水肿区域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凹陷。

可以用15克花椒和桂皮泡脚,做法和姜一样。

④红花防冻伤。

红花是妇科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的功效。冬天容易冻疮、皮肤皲裂的人,在初秋使用红花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取红花10-15g,如前所述用开水泡脚,可预防和改善冻疮。

冬天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及时添衣,防止胃部受凉引起胃痛或加重旧病。

1,来一杯丁香暖胃茶

“丁香暖胃茶”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防止寒气伤胃。

材料:丁香3克,砂仁5克,生姜2片。

做法:将以上三味药放入茶壶中,用开水浸泡,不要泡茶。或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饭后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降逆止呕。

忌:适用于受凉后胃脘痛、腹胀、呃逆、呕吐的患者。胃阴不足或脾胃积热者忌用。(如果服用后症状没有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

2、板栗莲藕排骨汤

材料:去壳栗子200克、莲藕500克、排骨300克、姜片(3-4人)。

做法:排骨切块,用冷水焯一下去血水,捞起备用;莲藕去皮,洗净切块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中,加入2000ml清水,煮沸,转小火1-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功效:滋阴补中。适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