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西用餐习惯

在衣食住行方面,除了食物,其他三个中国人都逐渐拉近了与西方人的距离,与世界接轨。首先,在着装方面,中国街头穿西装的行人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国,西方人穿的“中国制造”和中国人穿的“中国制造”没什么区别。其次,在住房方面,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和人均面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高端社区并不亚于欧美。此外,中国人的私家车质量接近欧洲国家。

只有在食物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有最大的不同。西方人不太注重吃,莱菜的形式和味道。首先要注意的是营养搭配,其次是口感。人大注重莱菜的形式和口味,先注重色、香、味,再注重营养搭配。中国人的“民以食为天”把粮食放在最重要、最高的位置。而西方人则把性放在第一位,这与中国“充满温暖,对性有欲望”的观念相悖。林语堂先生受过严格的中西文化教育,对西方饮食的便利性有过精辟的论述:

英国人不把食物当回事,而是把它当作一件随便的事...英语中没有cu1s1Ne(烹饪)这个词,他们只有烹饪;他们没有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厨师,而只是简单地叫厨师。他们本来不叫菜单,叫d1shes。他们没有一个词叫美食家,所以在童谣里叫它贪吃肠。

中国人对吃的兴趣很广泛,各种食物都有摄入。所有的动物,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搬到餐桌上。上世纪80年代,四川破获一起猎杀大熊猫案。当警察赶到嫌疑人家时,他正在锅里炖大熊猫肉,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肉。中国的满汉全席需要三天三夜才能享用,在西方人眼里就像是阿拉伯神话。就连治疗疾病的中草药在中国也被带上了餐桌,这就是所谓的药膳。西方人在饮食方面缺乏中国人的开拓精神,他们对待每一种食物都很谨慎。据传说,当西红柿从阿拉伯传到西方时,没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冒险试了一个,别人看他吃了一天一夜都平安无事,也开始小心翼翼的收下了。西方的食物品种单调,最爱的无非是牛肉、鸡肉、鱼肉。他们甚至很少吃河鱼。我猜他们是怕荆棘还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在欧洲,很少看到人们在湖泊和河流中钓鱼。大多数喜欢钓鱼的人都去海里钓鱼。西方人也很少吃猪肉。当你打开西餐的菜单时,你很少看到猪肉的菜肴。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内脏,欧洲体十几年前就明确表示,任何动物内脏都不能做成食物卖给人。法国鹅肝这道让美食家垂涎三尺的菜可能是个例外。西方人一般也不吃动物皮。他们认为动物皮含有高胆固醇。我国在向国外出口冷冻鸡肉的同时,也在进口鸡爪。鸡爪除了皮就是骨头。西方人不吃,就低价卖给我们。我们称鸡爪为鸡爪。宋美龄去世前活到了103岁。她最喜欢吃鸡爪。

从形式上讲,中餐是组合餐制,西餐是分餐制。在内容上,中餐的原料包罗万象,物尽其用;西餐的原料屈指可数,怎么吃都吃不够。从口味上来说,中餐油腻,咸。西餐清淡,微甜。孰优孰劣?真是千钧一发。中餐是基于几年的历史沉淀,西餐是基于完善的科学理论。现在中餐经过改良逐渐进入西餐圈,而西餐作为先驱通过文化把原汁原味带到了中国。中西饮食文化正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中餐,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中国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在生日那天吃生日蛋糕,吹灭带有典型西方饮食文化符号的蜡烛,因为西方文化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每一个角落。

西餐的用餐制度能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尊重人的选择权。你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各取所需,自由选择。中餐的分餐制度往往是由长官和长辈决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点一大瓶饮料,你不吃也得吃。你很少有自己的选择,只能随大流。中国的家长式作风和行政意识无处不在。

西餐里的莱菜种类虽然简单,但餐具却很复杂。吃了一顿比较正式的西餐,只有刀叉勺子的数量和菜的数量差不多。不像中餐,就算是国宴也不过是一双筷子,一把勺子。中国人的筷子取代了西方餐具的刀叉功能,更加灵活方便。杨振宁博士说:中国人发明筷子是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使用筷子使人的手指灵巧,思维敏捷。

除了人种和遗传因素,方人个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每天摄入的牛奶远多于中国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是遗传,第二是变异。遗传是先天的,而变异可以通过后天进行。

过去,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远低于中国人。上个世纪,他们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生活文明,在日本各地开始了牛奶工程,让每个日本孩子都能增加牛奶的摄入量。这一招早有成效,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也在逐年提高。在欧洲,平均身高应该是荷兰最高的,荷兰人喝牛奶最多。他们几乎把牛奶当水喝,因为他们有牛奶。他们的国家盛产牛奶和郁金香。中国人的牛奶摄入量一直很低,不仅身高受影响,而且很多人上了年纪会驼背,患骨质疏松症。于是就出现了很多骨科医院,很多药厂生产钙片,从而形成了年轻不喝奶,年老吃钙片的恶性循环。你可以看到哈药六厂钙剂的广告中的钙是如此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放牧多的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因为喝牛奶多而长高,驼背少,骨质疏松少,骨折少,骨科医生少。前几天和一个从澳洲回来的朋友聊天。他说澳大利亚墨尔本只有三个骨科医生。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成都从事骨科的医护人员至少不止一个。

中西方女性在孕期和产后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不同。我国女性在怀孕的前两三个月,由于特殊的生理反应,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吃得少,甚至厌食。恰恰这三个月是胎儿生病的关键期,是胎儿长脑子的时期,所以营养一定要充足。接下来的七个月,大脑基本成型,只要正常饮食,注意营养。

这一时期,中国大部分女性因为生理反应减弱,开始暴饮暴食,无所不用其极,个个都像相扑。这对胎儿发育不好,因为你的相扑手走路都是气喘吁吁的。怎么能锻炼呢?这个时候西方女性要坚持运动,甚至跑步、游泳。这对胎儿发育和分娩有好处。剖腹产在西方很少见,但在中国剖腹产的比例在增加。原因是我们不注意孕期饮食的计量,很少运动,这也给产后恢复带来了很多麻烦。

现在一些女性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尤其是电影明星更注重自己的体型。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王菲怀孕的照片。如果她没有怀孕,她真的看不出端倪。

中国的女性坐月子后,每天不仅要裹着头、在被子下穿袜子,而且30天甚至40天不能看书、看电视、洗头、洗澡、见太阳,也不能坐在家里,还要吃太多的煎蛋、炖猪蹄、墨鱼炖鸡。这是中国几年来的传统和习俗,谁也不想违背。西方女人不谈坐月子,过几天就走来走去,该干嘛干嘛,也不用天天吃荷包蛋喝油腻鸡汤。他们没有一个人在分娩时生病。这是身体素质的问题。还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