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应重视心理保健

又一次,一百种药草发芽了。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人类心理活动最活跃的季节。刚开始乍暖还寒,多变的气候让很多人难以适应,产生多愁善感、焦虑烦闷、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困倦、无精打采等“春困”症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春季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率约占全年的一半。所以这个季节注意心理保健,调解情绪,滋养心灵,会受益无穷。那么,春季如何预防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心理保健呢?

自我调节情绪,放松心情。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长寿法》一书中指出:“在所有对人的不良影响中,能使人短命的是坏情绪和坏心情。”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调整精神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保健从“心”开始。人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如喜、怒、忧、思、悲、惧、惊。正常情况下,七情不会致病,但想多了,就会疑惑、生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思想开明的人。历经挫折,依然鲜活健康。但有些人因为受到打击,精神状态不好,容易老生病。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没有生命值钱的东西去损害自己的健康。只有想透一切,看透一切,买得起,放得下,才能豁达,知足,乐观,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学会主动交谈和沟通。世间万物千奇百怪,人都有世俗的欲望,不可能圆满。如果真的摆脱不了自己的想法,就不要去约束和压抑自己。找家人、朋友、知己、老师、学长诉说自己难受的心情,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把难受的心情解开。不说话,憋在心里只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坚持运动健身。心情不好,不要一个人坐着不动,身体要“动”起来。运动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如果抑郁易怒,可以做家务,写写画画,在家养花养鸟等。最好是出去散步、唱歌、赏花、钓鱼、下棋、放风筝、练习养生操等。调理心情,陶冶情操,增强免疫力。

睡眠充足,注意休息。东风解冻,春日升起。人的生理活动要适应春季生物钟的变化,生活规律也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晚上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提振精力,迎接阳光灿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