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曹操对此做出了哪些强有力的贡献?
曹操虽然生于乱世,但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二、三世纪的献帝建安时期(196-220),我国的文学形式中逐渐出现了诗人创作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后人把这种诗称为“古风”或“古风”。
曹操
这一时期,曹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瑀、刘真、杨颖)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同时开创了五言古风的基础,引领乐府诗从民间走向上层文人。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更是汉末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采用旧的乐府题材,唱新的东西。比如曹操的《苦寒之旅》、曹植的《泰山与傅亮之旅》、曹丕的《葛炎之旅》、王灿的《荒村七首》、陈琳的《长城洞之旅》、阮瑀的《出廓门之旅》等。
曹丕
他们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浓郁的乐府风格和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经过了提炼和加工,大量运用了“雅言”的艺术手法。他们的诗歌悲壮、慷慨、激昂,形成了建安文学的品格。
东汉末年,皇族名存实亡。曹操执政的建安时期,曹操制定了文学职任、文学、文学订婚、私生子等一系列文学制度,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曹植
因此,曹操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发展影响深远,后人常以“建安诗骨”作为评价好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