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TP国际认证培训师纪实(一)

从小就喜欢在海洋里游荡,享受教学和分享。从2018开始逐渐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慢慢的不自觉的自己开发了几门课程,通过进入企业等平台分享,收获了一些忠实的粉丝。慢慢的,我也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寓教于乐,让听众乐在其中,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享知识,成为了我的追求目标。

时间久了,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培训讲师容易,做一个优秀的培训讲师难。为了追寻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培训讲师的内心目标,8月7日至9日,我跟随立秋凉意渐浓、暑气渐消的强烈意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西郊宾馆,开始了为期三天的“AACTP国际认证培训师特训营”541。

又是一年立秋的八月七日,秋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这个季节渐渐开始变得温柔而安静。早上六点半,我离开温暖舒适的天津老家,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铁,开始了疫情以来的第一次北京之旅。半个小时的路程,早上7点20分到达北京南站,开始了紧张的地铁节奏。坐4号线,转13号线,坐地铁近50分钟。当你走出五道口站,眼前的一切都是震撼的。秋风起,秋雨落,酷暑渐退。而这场秋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带着凉意和温柔,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漫步在缠绵的秋雨中,我惬意而悠闲。很快,我终于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西郊宾馆5号楼二楼的汇源厅。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了AACTP国际认证培训师的课堂。

西郊宾馆是一家四星级涉外宾馆,环境清新典雅,红墙绿树环绕。地处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周边众多知名高校和高科技企业,赋予酒店独特的文化氛围。第一次进入酒店的汇源厅,发现一个约100平米的会议室。房间中央有四张桌子,每张桌子周围有五把椅子。十几个人享受巨大的会议室,不拥挤,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交流活动空间。

8月7日上午9点,课程正式开始。正式授课前,助教先给我们介绍了“AACTP国际认证培训师”的课程,然后给我们介绍了有着丰富销售、管理、培训经验的AACTP讲师、资深实战管理专家、叶静秋老师。简单介绍后,叶静秋老师走到舞台中央,为期三天的课程正式拉开帷幕。

简单寒暄之后,叶静秋老师首先提到,作为一名培训师,众所周知你需要掌握三个重要环节,即剪辑、指导和表演。包括TTT在内的很多培训机构也把这三个环节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么这三个环节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呢?有人说“编”,有人说“导”,有人说“演”。叶老师告诉大家,三环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那就是“剪辑”。对于培训来说,除非我们成为名人,比如马云,否则对课程结构不会有太多要求,会更强调“演技”。一般情况下,只有首先保证课程的优秀质量和课程的逻辑结构,也就是保证“剪辑”环节,课程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美国作家朱莉·德克森(Julie Derksen)出版了《认知设计》(Cognitive Design)一书,作者在书中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告诉读者如何设计好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为教学方法列出了六个层次的目标分类,即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布鲁姆通过六个层次告诉人们如何“控制学习”。无论是德克森的认知设计还是布鲁姆的六个层次都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如何制定教学方法的新模式。教学培训的目的是将培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只是为了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

叶老师告诉大家,开展教学培训,首先要问自己,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要给学员带来什么。培训形式不是万能的,不要只是传递信息。接下来叶老师以“两学一做”为案例,告诉大家培训的目的和融入环境的重要性。光看“两学一做”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课件也不能缺少可用性。但如果题目改成“如何当好村官”,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培训中融入新的环境,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使个人发展与岗位相协调,符合自己的努力,达到胜任岗位的能力和责任,将企业文化融入培训课程。培训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自己做好课程规划和写作相关的教学思路,语言表达能力让交易更方便。

那么培训的价值是什么呢?叶老师给我们讲过这句话:“所谓培训,就是学生让学习更轻松,老师让分享更快乐更享受。”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教是最好的学习。通过不断的经验提取,只要我们自己的课程训练体系不会被破坏,我们就可以学会分享我们熟悉的东西,也就是直接经验,也可以分享我们不熟悉的东西,也就是间接经验。

叶老师告诉大家,培训班是一个不断进行经验提炼的过程,就像培训班中教师核心课程价值和应对突发挑战的过程一样。比如说到内容自主管理,无论是从直接体验还是间接体验入手,都需要先考虑学生的需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具体的内容。再比如人际关系。和陌生人打交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训练方法的设置应由简到难,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经历安全、融入、开放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教师提问时也要遵循工作、情境、生活的模式。应该从企业文化入手,多谈一些既合理又实用的东西。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是个性化的。叶老师说,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可以问一些可以给出具体答案的问题,比如“做事情有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如何应对挑战”“能不能给挑战举例子?”当然,培训师的回答一定要完整。培训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不仅要相信自己的内容,还要考虑这些内容是否能受益并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别人。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训师正是通过不断的经验提炼,使培训课程得到升华和迭代。训练通常被认为类似于演讲。对于两者的区别,于老师指出,无论是培训还是演讲,都是一对多,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受众的行为差异。不同的是,演讲侧重于输入想法,而培训侧重于输入技能、知识和态度,进而影响对方的能力、行为和想法。两者有不同的本质目的。

那么什么是培训呢?叶老师告诉大家,所谓培训,就是企业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和训练活动。培训内容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让学员完成业务。训练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以前不会的东西。经过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他们现在已经学会了。接下来,我以老师为例,进一步说明培训要着眼于学员的业务需求,而不是领导需求,培训师要注意询问学员的培训目的,这样可以增强培训说服能力。

关于培训效果的评价,叶老师告诉我们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是感觉层次的基础评价,第二层次是掌握层次的考试评价,第三层次是应用层次的行为评价,第四层次是效果层次的表现评价。不同层次的培训评估,培训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角色一,培训师所教授的课程成为了学员培训的底牌,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角色2,学习助手,旨在帮助学员理解培训课程;角色三,生意伙伴,方便学员在培训时做职业规划,讨论培训课程;角色四,教练,带领学生让他们思考。关于培训师的辅导作用,叶老师特别强调,辅导培训师对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减少信息衰减,起到知识传递的作用。课堂内容的控制与被培训者的理解、被培训者的发挥、课堂的氛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密切相关。培训师不要建立学员、培训内容、培训师之间的核心关系,这样更便于突出培训效果的反馈。

和其他学校的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培训班只针对成年人。叶老师通过指导和启发给我们讲了成人学习的几个特点。特点一:自主学习。培训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我要学什么”,用学生的期望来引导,放在培训者本人身上。把选择权和控制权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自由探索;二、目标导向,培训课程要盈利,课程目标要明确,采取一定的行为鼓励学生参与,类似于《心流》中提到的让学生忘我。又如“游戏改变世界”,提出课程目标,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目标导向型培训者关注的是教学难点,即他宁愿选择简单而有冲突的案例,也不愿选择困难而单调的案例。问题设计要先易后难,不断把握培养教学目标。特色三、实用导向,培训课程要实用,让大家觉得有用,能应用到实践中去;特点四:以体验为主。训练内容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快速反应,不易被拒绝,便于激活学生的固有知识。在培训师的教学中,授课方式对课程结构要求很高。

培训促进有目的的学习。由于培训课程对结构的要求很高,所以好的课程都是通过不断的体验来设计和打磨的。要设计一个优秀的培训课程,叶老师告诉我们,关键是要掌握课程的几个成功要素。要素一:定位学生,了解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内容,捕捉客户视角;要素二,内容逻辑,即课程框架逻辑和知识点逻辑要符合学生需求;第三要素,培养方式、课程内容和方法要匹配学生的需求,从态度、技能、知识入手,做到态度动心、动手动脑;第四个要素,训练技巧,就是要让全场保持专注,不要为了某个技巧而失去自己的风格。课堂上训练技能的实践与前三个要素密切相关。

了解培训课程的开篇,然后就到了培训课程中最关键的设计开发阶段。就在讲座开始前,叶老师给每一组都留了一个小任务,就是在十分钟内,根据教材上的九个训练设计模块,排列出正确的顺序。翻开书后,各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0分钟后,4个小组依次派出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说明。演讲结束后,叶老师并没有急着告诉大家正确答案,而是介绍了一个过程,叫做“ADDIE过程”。所谓“ADDIE”是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它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基本阶段。根据这五个阶段,叶老师告诉大家,培训选题可以战略驱动,即以配合公司战略转型为核心选择;从能力驱动,即以培养员工基本能力为核心选择;业务驱动,即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选择,这样可以实现内容的补充,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改变内容,让学员学习培训课程,解决问题也是培训师在设计课程时遵循的出发点。

谈完如何选择培训题目,从解决问题出发,叶老师告诉你培训课程设计开发的具体流程。第一步,课题分析,业务目标确认,业务问题分析,课题总体策略;第二步,目标设定,学科目标的界定;第三步,搭建结构,梳理知识结构,建立表达逻辑;第四步,内容组织,总则和实践经验;第五步,教学过程设计,开篇/结尾设计,方法匹配,教法设计开发,素材匹配;第六步,试着讲优化,讲课间操,演实战。叶老师告诉大家,在培训师确定培训内容之前,不要先考虑授课方式,而应该先了解培训对象,再制定培训目标。切记不要找没有培训结构的培训内容,不要想没有培训内容的培训教材。

中午12,四个小时的强化早课结束。下午一点半,叶老师再次回到舞台中央,上课继续。上课前,助教老师根据每组人数,放上适合每组所有人的大白纸。助教老师开玩笑地解释说“用白纸写作文”,我们莫名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上午快结束的时候,叶老师讲了课程设计开发的具体流程步骤,如何实践就成了下午的具体任务。

本课题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早上说培训题目要以战略和能力为驱动,以解决业务问题为重点,培训题目也要围绕五个问题。问题1:世卫组织会对谁讲世卫组织话题?要根据对方的需求,分层次、分专业地考虑受众。问题2:“什么”项目解决什么问题?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想象一下授课老师的情况,主观上考虑是否存在某种知识、技能、态度等问题的欠缺,记住不是面临的问题,而是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3: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影响分析,基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价值分析;问题4:如何解决HOW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应于WHAT给出的问题,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5:评估项目效果分析,哪些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如何检验这些教学方法。

在讲解完培训课程设计的五个问题后,叶老师让我们拿出一张准备已久的空白纸,每人一张,写下我们培训题目的“五个问题”40分钟。培训主题可以是以前培训过的,也可以是准备开发的。因为AACTP培训结束后,我们需要上传自己一年内的培训讲座视频,所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写自己题目的“五问”时,大家也是以认证题目为依据。在40分钟的题目写作过程中,有人用自己讲过的题目,有人重新开发了一门课程,有人趴在课桌上爬,有人情深意切,有人热烈讨论,有人要求分析。

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的时间,短短的40分钟,虽然不算完美,但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培训班“五题”设计要领。接下来,大家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的书面题目贴在墙上,每组轮流讲解自己的书面题目,时间为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的讲座中,大家详细讲解了他写给自己小组成员的题目,并进行讨论交流,大家受益匪浅。

半小时后,分享结束。叶老师首先告诉我们,培训班的“五问”对题目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培训题目要想吸引人,题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主字幕,更方便打造眼球经济。在项目训练中,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在训练中的具体教学目标。如果目标不明,培训效果基本为零。在培训班上,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关于培训目标,叶老师告诉大家,培训目标要以学习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目标为基础,培训目标要以培训课程中如何环节为重点,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遵从课程为经营目标。培训目标的写作要有四个要素:学习者是目标对象,你能学习和练习多少时间是目标条件,表达动词是目标动作,你需要学习的知识是目标内容。

临近尾声,叶老师给大家讲了课程目标写作的四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对目标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了解培训的具体程度,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二是格式规范,培训班目标的叙述和动作能方便学员检验目标;要素三,合理程度,合理行动;要素四,可衡量,在培养目标中避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等模糊的词语,注意用词。

晚上六点半,紧张而充实的一天课结束了。叶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小作业,根据写作的题目写了一个训练目标。

天空中的云逐渐消失,天空的颜色变得更深了。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灰色的面纱。月光下,树影婆娑,暖风摇着花树和心照不宣的幽香,清雅朦胧,月夜风情无限。随着初秋落日的余晖,第一天的充实课程结束,第二天的课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