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健康对话服
服装必须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饮食服也适寒适温,寒无悲,夏无汗。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和一日四时的天气变化,冷时添衣,热时减衣,勤换衣是重要的养生方法。
一、春秋时期及时换衣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其中,春秋两季处于寒热过渡时期,从多雪的冬天到凉风习习的春天,从烈日炎炎的夏天到凉爽的秋天,气温变化较大,换衣时尤其需要小心。
徐春福《古今医术大全》云:春季,冬藏之阳,渐展,宜展以顺阳。但是,天气不一样,春风强,不能脱棉衣,怕风袭,容易感冒。刚入春,太阳是精神,天气还没暖。如果你剪衣服太快,你很容易感冒。正如《秦寿养老》新书所指出的,当季天气转暖,衣服要逐渐减少,不能减人,使人着凉。即使在春分,气候变化也很大。俗话说,一个孩子的脸在春天一天变化三次,这是春天气候的真实写照。早上日出后,春风变暖,到了中午,人稍微活动一下就容易出汗;下午太阳西沉,气温再次下降,冷空气袭人。昼夜温差可达10℃±20℃。平时穿衣服的时候,建议随身带一件厚度适中的外套。早晚气温低的时候穿上外套,保暖御寒。中午和下午气温升高时可以脱下来,避免出汗。古人认为端午节前后要穿上春装,民间流传着吃了端午节粽子才送棉衣的谚语来说明这种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现在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端午节后就已经开始进入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但是,我们要明白孙思邈的深意,就是要等到天气完全热了,早晚温差不太大的时候,才脱下厚衣服。对于老弱病残,我们的衣服要保暖,以后再换衣服。
秋风起,树叶落,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冷雨,每下一场雨气温就降一次。所以秋季要加衣。但刚过了阳光强烈的夏季,人体的御寒能力依然旺盛,衣物的添加要缓慢,这也有利于冬季对寒冷的耐受力的培养。《诗经》中有一句名言,说的是农历七月,刚刚入秋,天气依然炎热。直到9月天气真正转冷了才加衣服。俗话说千年不露馅,这就提醒了人们,到了千年就可以开始加衣服了。初霜的深秋,气温下降明显,要穿暖和的秋衣。特别是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或者有哮喘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保暖。因为他们大多缺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或者对冷空气过敏,深秋的凉风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哮喘。
另外,由于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快,中午和下午往往较高,活动后容易出汗。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出汗后不要马上脱衣服。曹廷栋《旧恒言》指出:春秋汗,不脱衣。否则湿气侵入皮肤,也是够累的。流汗时不急着脱衣服的原因是,流汗时身体会排气,汗孔会打开。匆忙脱衣服时,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汗湿滞留在皮肤内,产生风寒湿邪等疾病。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