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不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已经与中国古代哲学融为一体。中医对生命本体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以下是一套完整的中医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全集

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按照教学要求,中医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对于这个水平的学生,我们怎么看?中西医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生理学,中西医结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学好生理学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的关键。

在中医教学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结合?。

1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身体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会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脏象科学?部分,相当于中医?人体生理学?。

中医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体系。学生在接触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所以作为一个西医院校毕业的老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基础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层次,也有助于更好的与学生讨论[1]。

此外,教师需要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处理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分,拓宽学术视野,更新学术观念,以保持对新的学术知识的热情,从而积极及时地为自己的学术生活注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扩大知识层次;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与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应该怎么做?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但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发展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尽量寻找生理学和中医学的一些共性,在教学时结合起来,从而搭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交流平台[4]。

第一,我们把中医和西医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内涵相同,只是配方不同。

比如在学习绪论章节时,根据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将生命活动对立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规律与阴阳对立统一即对立制约、相互利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了解中医理论的大致轮廓。阴阳学说?【3】有更深的理解。

再比如,在讲授器官的生理功能时,我们对比了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西医的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的中枢控制血管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肝的主要功能是:藏血消食,这和中医肝的功能是一致的。在西医中,尿液的产生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中肾脏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两种理论体系不断渗透,相互补充,融会贯通,为学生搭建起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其次,除了比较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提出了中西医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的差异,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中医对心功能的解释是什么?藏神,主血?既包括西医生理学中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包括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

3实验教学?中西医结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验[5]。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通过向家兔耳缘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物,然后插管颈总动脉,使学生掌握静脉注射和动脉插管的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和电刺激迷走神经,验证了低血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意增加了一些中医方面的内容,以提高中医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实验五:调节动脉血压,可以建议学生观察三七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我们还可以观察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4根据专业不同区别对待。

在我们学校,中医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较大,生理学教学时间有限。

因此,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比如生物电的形成机理,药学专业比较熟悉,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是对于中医专业来说,这部分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里,既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又突出了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理内容多,课时少。如果我们采取。临时抱佛脚?学生很难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必须抓住每章的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就是详细讲解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

比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是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反射尤为重要。

所以化学因子CO2、O2、H+对呼吸的影响主要在课堂上讲授,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

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对于较难的内容,即学生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刻地理解主要内容。

参考

[1]于畅,于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 (4): 339-340。

[2]温菊华,陈毅,邓炳祥,等.五年制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2011,18(三):116。

[3]李宝蓝,汉族人。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 (8): 363。

[4]肖爱娇,闵建新,吴清华。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 (3): 154-156。

[5]刘海梅,严福满,许,等.中医院校生理学实施TBL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 (7): 489-491。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全集2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自建立以来,虽然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

因此,面对目前的形势,我们应该有策略、有计划地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经典弥补不足,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优势,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以促进学科快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中医学科专业目录,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为一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流派基于这一模式进行了学科改革,并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开展各项工作。

虽然从一开始就对临床基础学科有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仍然是这样进行的。

回顾新学科建立以来的近八年,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学科的整体面貌有了新的感觉。

然而,从各种具体情况来看,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反措施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建立以来,从学科的整体发展来看,应该说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喜忧参半。

对此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当前学科发展中一项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的困境

虽然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益的影响,但显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总结起来,我们主要面临三个困难。

第一,《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的合并是行政区划的结果,合并前应经过科学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三个?彼此分开,和合并前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还远没有生产出来?一起?效果。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原著在各流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很强,有的可能对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研究水平很高。

简单合并后,三门课程原有的优势会被稀释。

或许初衷是以精益求精推动建设,以此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前进。

但结果是相互牵连、相互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第三,没有新的统一教材,教学一成不变,根本无法展现?临床基础?的特征或独特性。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是什么样的?一个拼盘?同样的,只是形式,不是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优势一览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一门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基于推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的丰富内容,其研究范围较原学科明显扩大,研究内容可以更加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都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和内伤的诊治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架,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改变以往这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次,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得到了更新。

以前三门课是独立的,马上的,学术思想上大多是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伤寒论》的形成与《伤寒论》关系密切,但在具体的研究思路上却很少与《伤寒论》相关。

再比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张仲景写的。虽然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的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学术研究。

因此,三门课程合并后,能够对学术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仲景理论的深入研究。

第三,为提高研究生在该领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也包含了许多关于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讨论温病邪引起的热病,后者主要研究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两者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点,又各有所长,研究也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中,研究生的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该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不利于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科合并后,这个就被打破了?瓶颈?研究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会从外感发热的辨证论治角度进行培训,提高自己诊治疾病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2学科困境的成因分析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目前临床基础学科地位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