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简介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按照“一个思想、两个理念、三方落实、四项原则”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即:坚持“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遵循将实验拓展为R&D实践,将常规实验室拓展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从三个方面实施: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创新平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确定了“以学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建设原则,“启迪智慧,实践创新”的工作原则,“立足全校,面向全国,2009年走向世界”的发展原则和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多元一体”的管理原则。
二是“创新与实践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大学依托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核心平台,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建设全校开放实验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搭建自主研发平台;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学生自主研究,整合资源优势,建设优秀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研究生访问交流,紧跟国际学术潮流,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研究生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研究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建立品牌学术活动,拓宽科研创新视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三是“多元融合,突出自主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行了独特而有效的“多元融合、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研究生院的整体建设、研究生自主管理的突出、学院的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和社会的共建等,吸引了大批优秀研究生到创新实践基地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辅助工作。教学、实践和“三助”相结合;创新实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生个人培养、导师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很好地协调了现有实验室、科研平台、学生论文工作和导师科研的关系,使研究生能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建立有效的“进-出”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但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管理团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适合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即综合部直属研究生院领导,下设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
第四,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搭建创新研究和科技实践平台。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奉行“理念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的全开放机制,采取国家、学校、国内外大企业“三方共建”的模式,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共建校内外研究生开放实验室11,占地2000多平方米。5438年6月+2008年2月,重庆大学启动了“Project 211”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三期,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全校范围内建设了12个具有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功能强大、团队精干的研究生开放创新实验室。加强了开放实验室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强化了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功能,提高了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开放实验室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专业技能扎实的研究生作为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通过选课、研究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五个层次的培养,为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开设22门选修课,265,438+02专业系列实验教学,65,438+070研究实验方案,开展70余次专题培训,实验室指导专家。重庆大学ANSYS公司联合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校企合作项目8项。“汽车正面碰撞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项目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仿真实验中心之一。
五、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自主研究和创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是由教育部、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共同设立的科研基金。以“改善学术氛围、培养科研能力、支持探索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基金项目为驱动,建设创新团队,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通过一两个项目,注重项目申请流程的培训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管理,每年支持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学术研究。
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科学界的战略共识。创新基金自2003年设立以来,已覆盖学校26个学院数百个专业,受理创新项目809个,资助创新项目343个,其中一般项目292个,重点项目20个,优秀项目19个,创业项目12个。其中,博士生人数为211,硕士生人数为1310,计划资助金额为1690710元,已获得专利52项,发表论文482篇。2009年,通过项目“生物序列表征系统的构建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的资助,成功建立了以博士生为骨干的优秀博士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完成期间,团队发表SCI、EI论文23篇,CSCD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一等奖)。团队负责人梁桂昭博士于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
六、开展研究生访问和交流,紧跟国际学术潮流。
结合“211项目”三期,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常年资助研究生(含来华留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重点支持优秀研究生通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动态。2009年资助研究生访问交流项目近50项,资助金额近50万元。会议涉及美国、韩国、巴西、卢森堡、土耳其等20个国家和地区。
七、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结合“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研究生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体系建设与实施”、“项目211”等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以“一体化建设、配套服务、考核激励”为原则,利用学校不同专业研究生的丰富资源,建立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团队,通过开放实验室建设、自主开发研究生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和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等,为创新团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和激励。到2012年,共遴选资助300个创新团队,其中2009年注册189个研究生创新团队。从驱动模式看,应用研究团队65个,基础研究团队111,开发研究团队13。从团队类型来看,兴趣驱动型团队565,438+0,导师驱动型团队48,平台驱动型团队90。经过遴选,首批重点建设50个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
八、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为保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其科研积极性,重庆大学制定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大学院〔2008〕379号),授权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负责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受理工作。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配合研究生院制定了《关于暂行实施细则》(研发〔2008〕36号)等相关文件,并组建网络开发团队开发了“高水平论文申请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2009年6月底,共获奖高水平论文115篇,其中博士论文380篇,硕士论文235篇。其中材料学院陆博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海外论文11篇,ei论文3篇,专利6项,获得2009年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2009年CASC一等奖、2007年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6年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2006年全国博士论坛优秀论文。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和团队参与科研创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重庆大学于2006年底设立了“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自设立以来,该奖项已接受了200多名青年教师、研究生和60个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申请。经过筛选,先后表彰了6个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含1个创业团队)、31名优秀研究生、31名青年教师。其中,材料学院“异质金属连接”创新团队在SCI和EI上发表论文9篇,获得专利1项。
九、建立品牌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创新团队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策划宣传、主办组织等相关支持服务。同时,围绕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迫切需要和普遍关注的课题,每年举办“名家会客厅”、“专项技术系列培训”、“教育创新计划主题活动”、“全国赛”、“企业零距离”、“项目座谈会”等系列学术活动,建设《中国研究生》杂志重庆通联站,每年举办重庆惠科杯创新实践大赛、重庆研究生创新实践征文大赛。依托创新实践月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网站、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和媒体平台,重点宣传报道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研究成果和活动信息。其中,2009年举办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研究实践活动100余次,学生近8000人,教授近300人,创新新闻报道近200篇,投入建设资金和各类奖项近300万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
——“名家会客厅”学术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创新团队做学术报告,探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启发创新思维。2008-2009学年举办了37场学术报告会,嘉宾来自美国、欧盟、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巴勒斯坦、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6000多名创新团队成员参加。
——研究生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基金为基础,利用“项目立项研讨会”、“优博项目座谈会”、“项目结题报告及经验交流座谈会”等资金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供经验指导和智力支持。2008-2009年,共举办项目立项学术研讨会75次,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座谈会15次,优博创新团队座谈会4次,创新团队参与人数超过8000人。
——研究生开放实验室通过邀请学校知名教授,定期对研究生创新团队进行系列专题培训,并制定配套教材。2009-2009学年,创新实验室已开展嵌入式ARM培训、DSP培训、Adobe Photoshop CS专项培训、虚拟仪器培训、office高级培训、ANSYS培训、SPSS培训等专项培训17次,参与创新团队成员超过4550人。
——“惠科杯”重庆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旨在通过搭建重庆各大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横向课题引进活动,推动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2009年9月,第三届“惠科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落下帷幕。参赛单位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8所高校,合作企业26家,参赛团队31。参赛项目涉及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机电一体化、光电工程、计算机软件等65,438+00。
——项目R&D部举办“老板有约”、“企业参观”、“企业实习”等多种校企合作活动,重点引导毕业生创新团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升团队成员工程实践能力。2008-2009年,项目R&D部成功举办了多项大型校企合作活动,如可口可乐(重庆)饮料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带队的2008年大学生职业成长辅导项目启动会、与江苏省昆山市人事局合作组织的2009年博士暑期实习、可口可乐(重庆)企业参观等,直接惠及180个创新团队。
——重庆大学组建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参加全国性比赛,激发创新团队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2008-2009年,重庆大学举办了9次全国比赛,其中我校项目“基于Nios II的多用途无线防盗监控系统”获得“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2009”一等奖,指导老师何伟获得“优秀导师奖”荣誉称号。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校“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途径,确保研究生创新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扎根重庆、面向西南、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