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怎么了_健康时报_中国行业报协会?

《健康时报》不健康,卫生部等上级部门监管缺位。

当我们秉持着“媒体是一个维护正义、守护正义的群体”的认识时,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媒体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成为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当我们坚持卫生系统“拯救生命,弘扬革命人道主义”的理念时,是否意识到卫生系统的蛀虫已经大规模蔓延,严重败坏了卫生部门的声誉?近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假记者敲诈勒索案:一名60多岁、初中文化程度的男子,打着记者采访的幌子,在山西省灵石县向多家企业非法勒索巨额资金。这件事确实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舆论一片哗然。一时间,关于记者职业道德和监管部门缺位的评论铺天盖地,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发生了什么:

被告人刘启全是山西省霍州市人,1949出生于北京,初中文化,无工作。2010年6月,张、何旭、刘启全自称是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下属的《保健时报》记者,以受《保健时报》总编辑张国法委派为由,来到山西省灵石县采访。张在与政府部门接待人员的交谈中,介绍刘启全是他们报社的刘部长,并夸口说刘启全认识很多中央领导,人脉广,渠道广。而刘启权则声称,他来的时候已经和省领导打过招呼了。他不仅可以正面报道,还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糟,搞垮企业。企业工作人员怕刘启全等人不负责任地写,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给了刘启全1万元。我才知道刘启全不满意。在与另一名企业员工杨的电话交谈中,他声称交口县的企业问题很大,将被责令关闭,这使该企业员工感到害怕。于是,刘启全在太原某招待所敲诈杨20万元。案发后,刘启全被公安机关抓获。

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启全以担任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成员为名,采取欺骗手段,多次向企业职工敲诈勒索,非法占有巨额资金,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至此,罪犯刘启权一案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是,这样的结果能堵住人民群众的长嘴吗?其他人和组织在刘启权敲诈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让我们透过案件的重重迷雾,揭开隐藏的黑暗。

在刘启权敲诈案中,正是刘启权等人拿着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秘书处的介绍信,打着卫生部下属的《健康时报》的旗号,让当地政府和企业相信这是媒体部门正常的公务行为,从而为刘启权敲诈创造了条件。那么,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秘书处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个组织和健康时报是什么关系?

经警方调查,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秘书处不属于新闻单位,也没有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属于非法组织。另查明张是《健康时报》记者的妹妹。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根本不具备《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却持有张果颁发的《健康时报》记者证。何旭也不是记者。他连伪造的记者证都没有,却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到处冒充记者。在刘启权案发前,曾指派张、刘启权等人频繁出没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对当地多家房地产、能源企业进行类似敲诈勒索,获利颇丰。

此外,在百度词条上可以查到,健康时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面向全国人民服务的科普类报纸。办报宗旨是宣传预防为主的国家卫生方针,倡导科学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向公众宣传预防保健专业知识,增强读者自我保健意识,交流保健经验;宣传和展示医疗、医药、保健行业的整体形象,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然而,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指出,尽管我们不愿看到摆在面前的铁的事实,但张国法控制的《保健时报》已经完全违背了它的办报宗旨。而不是关注和宣传预防保健的专业知识,完美展现了自己的巨大努力,《保健时报》成为关注能源、房地产企业相关问题的媒体。张国法把无业人员网罗在手里,互相配合,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四处寻找暴露点敲诈骗钱,大合唱“捉拿放曹操”,然后一起分赃。遇到阻力,持证记者会出面摆平,假记者也会因为背后有真记者甚至报社的支持而变得胆大妄为。至此,健康时报自然变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在刘启全敲诈勒索案中,张国法等人利用《保健时报》平台,持《保健时报》发放的记者证,利用非法组织全国生态文明记者团组委会秘书处,打着关注环保的旗号,到处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勒索巨额利益。广大受害企业和受灾省市宣传部门已向新闻出版总署举报,但举报材料犹如大海里的泥牛,杳无音信。作为主管部门的卫生部和作为主办方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并没有对张国法控制的《健康时报》采取任何监管措施,使得张国法等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明真相的人们继续面临侵权的危险。这种现象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惊人的失职和腐败。我们希望卫生部等相关监管部门彻查张国法控制的《健康时报》的问责,还公众一个正常公正的舆论环境,还社会一个安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