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在消费中注重健康和养生知识?
蒋卓勤教授就保健品市场现状进行了演讲。
健康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在营养热潮的助推下,保健食品也在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的口号下逐渐走进人们的家庭。1987蜂王浆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大幕。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国内生产厂家3000多家,产品28000种。几经沉浮,2000年左右恢复到3000的规模。进入21世纪后,外资涌入中国保健品行业,中国保健品总量也在萎缩。
除了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保健品总量萎缩,自身行业结构也有很大劣势。不同于普通的食品销售,保健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都要更加严谨,这些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是对整个行业的致命打击。
保健食品不具备药物的治疗作用。
大多数消费者看到的保健食品广告都有夸大的功能。虽然目前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广告大多涉及“治疗”二字,但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对人体疾病或不良反应没有治疗作用。它对人体的作用仅限于“调节”。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保健品是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另外,保健食品和药品需要通过不同的质检部门。由此看来,保健食品是达不到药品属性中“治疗”的内容的。
五大弊端制约保健食品发展。
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暴露期一般为三到五年,之后会逐渐在市场上淡化,被新的保健品所取代。相对于中国的传统行业,如中医、餐饮等,养生保健行业要想出更新速度不到五年的老字号确实很难。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对具体的保健品留下印象,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运营和发展。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保健食品“难以持续五年”的命运呢?对于这个问题,蒋教授提出了以下五点理由。
一是保健食品低水平重复严重。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某一种保健食品,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其他商家也争相生产同样的产品,严重导致企业自身定位不准,很难有立足市场的金牌产品。这种跟风行为也容易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二是保健食品质量堪忧。虽然目前国内保健品市场都在进行“警察战术分队”的质量认证,但是对“警察战术分队”的监管并不完善,一些无良商家还是能找到漏洞。“警察机动部队”商标只能代表产品属于保健行业,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所以,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确实很难让消费者有充分的信心。
第三,夸大宣传。如上所述,很多保健品公司在广告中会出现“治疗”二字,但实际上保健品本身并没有治疗作用。这样的广告措辞无异于欺骗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回头率”是有害的。
第四,加西药或禁原料。一些无良商家为了提高保健品的有效性,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药物成分或者禁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