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之礼》读后感300字

中国饮食文化

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儒家伦理道德、中医营养理论,以及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时尚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影响,历史上创造了中国的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进化的角度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延续了1.7万多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四个发展阶段,传统菜肴6万多种,工业食品2万多种,宴席丰富多彩,风味流派纷呈,赢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讲,中国饮食文化涉及食物来源的开发利用、餐具的使用与创新、食物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与食品行业的经营与管理、餐饮与国家安全、餐饮与文艺、餐饮与生活境界的关系。

从外延来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工艺、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餐具、消费与水平、民俗与功能等角度进行分类,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品位,反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从具体来看,我国饮食文化突出滋补、益补(以素食为主,讲究药膳、进补)理论,讲究“色、香、味”。四个属性,即和谐五味论(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有“舌菜”之誉)、变奇变正的烹饪方法(厨房规矩为本、灵活变通)、悦人心意的饮食理念(温雅、育食),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自然之美不同。

从影响来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比如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大豆,这些都让全世界几十亿人受益。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视野开阔,层次深,角度多,品位高。是我国各族人民在654.38+0万多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食物来源开发、餐具发展、食物调理、营养保健、食物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和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20多年,吃吃喝喝,也学到了一些东西。现在我总结一下饮食文化的以下特点,希望大家指教:

第一,风味多样。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物产、风俗都有差异,饮食上长期形成了很多风味。中国一直有“南稻北上”的说法,口味分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主要有巴蜀、齐鲁、淮阳、广东、福建等地。

第二,四季不同。一年四季按季节吃饭是中国烹饪的另一大特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根据季节变化调味配菜,冬浓夏淡凉;冬天多炖,夏天多冻。

第三,讲究美观。中国的烹饪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有注重菜肴美感的传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容器的和谐。表达菜肴美感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胡萝卜还是白菜心,都可以雕刻出各种形状,别具一格,达到了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精神与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兴趣。中国的烹饪早就讲究味道,不仅对小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对其命名、品尝方法、用餐和娱乐时的节奏也有严格的要求。中国烹饪的名称可以说是精湛、精致、通俗。菜名不仅根据主料、辅料、调料、烹饪方法的写实性来命名,还根据历史轶事、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名’意象来命名,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花鸡’、‘吉祥龙凤’、‘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药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密切相关。几千年前就有“药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利用食品原料的药用价值,制成各种美味菜肴,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也强调饮食要与宇宙节律相协调。他们应该在春夏秋冬吃不同种类的食物,甚至在加工和烹饪食物时考虑季节和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在《礼记·月令》中有明确记载,反对季节颠倒。例如,春夏秋冬都会有灾难。当然,我们也反对吃反季节的食物。孔子说“不可时不吃”,有两层意思:一是定时吃,二是不吃反季节的食物。与当代人的意识相反,有些人吃反季节的食物是为了炫耀。西汉时,宫中开始种植“葱韭茹”,西晋富豪石崇也有大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奏的意识形态,的确是中国饮食文化独有的。这种意识留在现代的只是关于节日饮食习俗(中医里有一些,但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