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猪,一生无私英雄。

[散文]猪,一生无私的英雄

作者:农彦

爷爷奶奶常说:“猪是家里的宝贝,肥肉是地里的金子。”

我相信很多人对猪都很熟悉,它有一张沟壑纵横的脸,两只像蒲扇一样的大耳朵,一张像剪刀一样的长嘴巴,两个像管子一样的鼻孔,四只短蹄和腿,还有一个大肚子。也许很丑,但作为农村的农民,要有猪才算完整;也许很蠢,但这关系到民生,也撬动了民营经济的杠杆。

自古以来农民就养猪。我从小看着爷爷奶奶养猪,结婚后也养过猪,所以对猪很熟悉。在我祖父母的时代,农民的生活很简单,所以猪的生活更简单。除了一日三餐吃麸皮,有时候吃不完所有的麸皮,只能吃青草、嫩叶、藤叶等青饲料填饱肚子。然而,猪在家里从来不觉得冷。只要咬一口,它就会给你一棵摇钱树。

我记得我爷爷从集镇买了一头黑色的母猪,擦了擦汗说:“这小猪20多斤,不大,但以后肯定长得快!奶奶说:“年轻就要小,少花钱。长大后做一头生小猪的母猪。“作为一只刚刚断奶,还在母爱的呵护下幸福生活的小猪,一下子对陌生的新家有点不习惯。看不到猪妈妈,也没有哥哥姐姐陪我玩。寂寞的时候就躺在草地上睡觉,在梦里吮着嘴,想着猪妈妈的甜奶!但让它郁闷的是,主人为什么要买?生气了三天,饿了三天,小猪终究无法与饥饿抗衡,开始站起来寻找食物充饥。突然,我听到一声熟悉的“阿姨罗易”的叫声,跳了起来,本能地跑到围栏旁边的食盆。小猪还小,这是它在新家的第一顿午餐,奶奶就在饲料里加了些大麦粉。他觉得午饭特别好吃,头也没抬就咽下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在盆里吃得亮亮的,肚子圆圆的。当它舔舔嘴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它想起要抬头看看奶奶,摇摇尾巴向新主人表示感谢。奶奶看着小猪可爱的样子,欣喜不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它渐渐适应了新的家居环境。从它第一次进门的那一刻起,幼小的小猪已经长成一头乌黑的大母猪。有一天,他突然没有了食欲,他一直在猪圈里走来走去,睡不好觉。有时候猪屁股像挠痒痒一样贴在墙上。我奶奶养猪多年,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甚至生理现象都很熟悉。看到一头母猪的异常行为,我心里有数,这是一头母猪成熟后性萌发的一种反应。如果不匹配,思念爱人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而且我奶奶还有让它生小猪的想法。第二天,我奶奶为它联系了一对健美的白猪夫妇。千里迢迢赶来相见。见面那天,他们并没有感到害羞。他们嘴对嘴哼着歌,用对方的语言交流,渐渐亲热起来。他们在祖母的见证下拥抱在一起...

夫妻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春风的母猪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怀孕后,我的食欲大增。我奶奶知道自己怀了小猪,她以为第一胎至少会有五六只小猪。几个月后,肚子大了,腰圆了,行动不便。有时候很明显肚子里的猪在动,嘴里经常叼着草梗。根据这些情况,判断母猪即将分娩。于是,奶奶从草堆里拿来一根稻草,为它铺了一张舒适温暖的产床。

这是一个月中一个明亮的夜晚,母猪吃了食盆里的最后一口饲料,慢慢躺在稻草上。这时,奶奶从家里拿来一盏煤油灯,静静地守护着,时刻准备着接生。可能是第一次生孩子,对它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第一只小猪终于出生了。奶奶一只手抓住猪,另一只手用抹布擦了擦上面的透明黏膜,然后放进了妈妈的怀里。一只,两只…不多不少,正好六只猪。午夜时分,已经分娩的母猪看起来筋疲力尽。奶奶安慰地摸了摸母猪的肚子,累得憋不住了,却又乐在其中。走的时候,奶奶还一个个检查母猪每个乳头里有没有奶水,关心小猪们成长的大事。

如果你有一只猪,你将成为一个母性的猪妈妈。哺乳期每顿饭后躺在一窝小猪旁边,小猪恨不得自己找到乳头,按需供给。然而,喝完奶的大猪崽先抢过其他猪崽的奶,疯狂地拱在妈妈的肚子上。情况有点乱,猪妈妈干脆站出来惩罚他们不吃奶。可是,一窝小猪吵吵闹闹,掐着乳头跟在后面,弄得它坐立不安,只好又躺下来,任其扑腾。

猪很快长大了,它的牙齿掉了。母猪逐渐断奶。该吃低谷的时候,该卖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奶奶在小猪的食槽里加入粥和菜叶,激起了小猪们的食欲。过了一会儿,大家都挺着肚子,但我知道这是他们的离别早餐。吃完后,我爷爷进猪圈抓了一头猪。猪突然“哇”的一声叫了出来,四只爪子乱踢,拉了一泡屎和尿。猪妈妈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声哼哼着表示保护和抗议。一旁的老奶奶赶紧用两根短绳子把猪的四条腿绑好,放进洗衣筐里。

第一次,我先卖了四件,壮爹提着箩筐去集镇赶早市。回来后,奶奶用卖猪的钱买了些日用品和烧饼油条。至此,我对猪有了更深的理解——猪可以生小猪,小猪可以卖钱。

不可否认,母猪是家里的英雄。接下来的几年,它接连生了几窝小猪,为家里赚了不少钱,不仅资助了家里的日常开销,还资助了我的学费和衣服。

然而,每一窝小猪都遭受痛苦,尤其是一旦怀孕。曾经生机勃勃的她,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只臃肿的老母猪,无法行走,耳朵下垂,眼神呆滞,脊背凹陷,皮薄肚软,走路时乳头摩擦着土地,但作为一只尽职尽责的母猪,她无怨无悔地耗尽了一生的精力,生生不息。

养猪不仅是民用,也是农场有机肥的加工厂。

爸爸妈妈也养猪,是肥猪。父亲改造了原来简陋的猪圈,在猪睡觉的小屋前挖了一个露天猪圈塘,用砖砌了一堵墙,结实不容易塌,一次可以养两头肥猪。那个巨大的肚子就像两个大口袋,没办法,再大也只是一日三餐。为了保证猪长得肥,我经常提着竹篮在堤上割草给猪吃;奶奶有时从菜地里割红薯藤,可以用来填饱猪的肚子,也可以使脂肪堆积;父亲从田里回来,放下扁担,忘了喝一口水,就拿着铲子,拿起粪簸箕,在田埂上铲草皮,倒进猪圈池塘里,然后自己掸灰进屋。

这时候,猪边吃边踢,嚼了一口青。长长的猪鼻子就像犁铧一样,不停地翻耕,把猪屎、土、草梗混合在一起。经过雨水和阳光的暴晒,发酵成天然的有机肥,一个猪圈池塘满满的,浓浓的肥味弥漫了整个猪圈。夏收小麦后,父亲用独轮车把一塘猪粪泥运到麦田里。在肥力与土壤混合后,作物从根部得到持续的支持。也许这些有机肥暂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不如施化肥明显,但猪积累的肥料既省钱又肥沃土壤,种出来的粮食纯净无污染。

有猪的地方就有肉,有肉吃的日子就好吃。

当猪从围栏走进厨房,它就把生活变成了魔术,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历史悠久的“狮子头”是扬州名菜,也叫葵花剁肉。唐朝时,齐桓公设宴,高兴之余,称赞葵花碎肉这道菜味道鲜美。巨大的肉球精致如狮头,故改名为“狮头”。从此,这道家喻户晓的菜肴从一开始就登上了高雅的舞台,在国内外名声远扬。不得不说,猪为扬州美食增添了一份韵味。猪变成了物质,物质变成了商品,商品创造了财富。在提供美味和营养的同时,与商家共荣,拉动了一条经济链。农民生活好,猪的贡献不可磨灭!

有房子和貘就是家。猪兴旺,小猪快乐,所以农村人崇拜一头猪作为吉祥物。村里任何喜事都少不了猪的存在,比如女儿的婚礼,孩子满月的生日,老人的生日。盒子上一定要有猪头,猪鞭,猪蹄,寓意幸福,多子多孙,做状元,宴席上有狮子头,红烧肉,水煮猪蹄,红烧猪蹄,牛肚汤。

猪也是衡量幸福生活指数的标志。有钱没钱,杀猪过年。这是农村农民的习俗,他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为了节日家人团聚,大块吃肉,大杯喝酒,丰富餐桌,加强年味。

其实猪和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虽然没有大智慧,但为人类提供了营养,拉动了经济发展,贡献了全部,为人民敲开了幸福之门,做出了悍马贡献。

虽然生命短暂,但奉献的代价更高,猪一生都是无私的英雄!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