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什么?

20世纪对健康的定义经历了三次:1948之前,很多学者认为健康就是无病,也就是所谓的“一因素”健康定义。虽然对人们的健康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很大。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成立于1948,宣言中明确提出健康也包括精神因素。有人称之为健康的“三要素”定义。由于这个定义比较全面,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保健实践,在接下来的40年里,世界平均寿命增加了30岁左右。到了90年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于是在健康的定义中加入了环境因素,成为“四要素”的定义。经过10年的短暂时间,世纪平均寿命增加了约10岁。可见养生需要正确观念的引导。

20世纪末,80多位在世的诺贝尔奖得主齐聚纽约,讨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这些人类精英,智慧之星,都有一个相同的结论:健康!

健康是什么?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它是茂盛枝叶下深埋的根;是生活和事业的动力之源!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卧床多年的病人,不会有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生病的年轻人很难爬上事业的巅峰;我们可以更好的想象一下,极度痛苦的张海迪说,最大的幸福就是死的时候的感觉!钱用完了,还能赚钱,“一千块钱用完了再还。”但是健康呢?健康不在了,我们还会有什么?

那么如何才能变得健康呢?

是啊,怎么才能健康的活着?

投资!为你的健康投入部分精力、物力和时间。健康是一个工程,人生最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小经营到老。健康不会白来,健康也不会从天而降。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健康!我们对自己多好,身体就会多好!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好!想一想,这辈子有什么是会伴随你一生的?健康,只有健康!不要等到健康不在了才想起它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会说:我还年轻健康,等到有一天我不健康了。

那么,你应该听听青年科学家胡可辛临终时的遗言:“如果再给我三年时间,我能和战友们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我就死而无憾了。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还不该走。我去不了。”

然而,死神连一分钟都没有给他!2001去世的时候才38岁!看看蒋筑英,一个优秀的光学研究者。在他去世之前,人们认为蒋筑英是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激情的人。1982 6月14日深夜,因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第二天下午去世,享年43岁。再看看,中国数学家、罗、洪崇伟,气象学家曾在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谊,物理学家蔡世东、崔长庚、,力学家卓克聪,世界宗教学家,语言学家杨树南、廖,作家路遥、周克勤、莫、邵、朱兴义、于树森、王小波。一大批有才华的知识分子都在50岁时去世了;健身教练马华,健康形象的代言人,谁能想到她年纪轻轻就突然去世了?可以说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

古人说得好:“智者能防患于未然,智者能防患于未然”。要不要趁自己还健康的时候谈健康?还想!那就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