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养生理论是什么?
先秦诸子在探索自然规律和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养生理论观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周易、道家、儒家、杂家等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①周易养生论。
《易经》又称《易经》,简称《易》。易有三层意思:变、简、难。周易是阐述宇宙万物自然变化的理论。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天体的运动,地壳的变化,四季的冷暖,昼夜的薄暮,无一例外,人也是如此。易经称这种变化为“易易”,无论在宇宙中还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中,都有一定的规律、变化和周期。
易经着眼于宇宙和世界,立足于人类自身,在认识宇宙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中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认识生与死的原因和规律。《周易》在论述了宇宙和生命必须变化、变化、不变的机理后,提出了知、适、变的生命原则,并将其作为人类生活、行为、养生、防病的规范。
②圣人养生理论
先秦诸子学派出现的时间稍晚,大约在战国时期,藏书160册,其中养生类书籍约50册,内容丰富。主要的养生观点有:“决不能不完成任务,而要关心消除伤害”,“趋利避害,顺应自然”。
(3)管子的养生理论。
《管子》的作者继承了老子的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想,但也明确提出了道是本质的观点。管子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主张存精养生,虚妄欲存精。管子不仅对日常生活、饮食、适应四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强调精神上的乐观,认为“凡人生而必乐”。保持乐观对于健康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④道教养生理论的诞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教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道德经》说,“人练地,地练天,天练道,道自然。”“道”源于自然规律,即道教能自然导致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道家的“清静”、“返朴归真”、“和为贵”等主张对养生也有很大影响。
“形神双修”,老子主张去物欲养形,清静养神。庄子认为:“道德的完整是形式的,身体的完整是精神的完整”,“身体的完整是精炼而复杂的,是与天合一的”。在修形方面,主张以形达郁。
⑤儒家养生理论的诞生。
儒家创立于春秋末期,创始人是孔子。儒家的养生观首先强调的是精神调节。孟子认为“养心不擅情欲”。生活中有欲望很正常,但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不能过分,要遵循“礼”的原则。
同时,儒家的养生思想强调身体保健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