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主要特征

1,平均智商超过之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

4.他们往往有成年人难以理解的古怪爱好;

5.内心世界:从小变“老”了,更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对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比较了解,价值观比较现实;

7.市场消费观念强,但名利作用过度强化;

8.张扬自我人格,相对缺乏团队忠诚度;

9.互联网时代广阔的职业生涯,信息知识丰富,但有时内心是空虚的;

10后,90后,感到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工作原理,喜欢推陈出新。

能力特征:

90后一般自尊心比较强,也比较聪明,学习能力比较强,一般自我评价也比较高。

情感特征:

90后对幸福的追求是很有活力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比较淡定。很多时候,我们70后的行为在他们眼里是“很幼稚”的。

兴趣特征:

我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时候很“自我”,受环境影响较小。

动机特征:

很现实,事业和家庭、金钱和名誉并重的齐飞。1,很多孩子学习焦虑。

2.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显露出自私的一面,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即使遇到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行为。

3.嫉妒心强:有的同学嫉妒心强,不喜欢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也不能有。我不允许别人比我“拖”,否则他们会做一些小事,甚至想尽办法让你“拖不动”。

4.有强烈的叛逆感:很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反抗,敢于质疑父母和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说法和规定,语言也比较有新意。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有时候他们的叛逆意识会有偏差。学校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意外停水停电,部分同学(包括平时老实的同学)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发泄情绪。

5.尝试与众不同: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出类拔萃时,他们会选择其他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上课调皮、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寻求心理平衡。看看街上的青少年。有些男生戴过耳环,耳钉,染过头发。有些女生故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衣服。

6.对网络的依赖:青少年上网的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这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沉迷网络的孩子也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他们往往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却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往外面跑。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边界的不同,会产生隔阂和对抗,复杂的社会思潮会不断分化,有的上升为意识形态,有的融合为社会普通心理,有的沉淀为社会潜意识。年轻人在沟通、理解、调整、合作、摩擦中不断认识和选择。他们空间大,选择多,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年轻人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发现和价值。另一部分年轻人对外界动荡的资本逻辑感到迷茫,导致人生观混乱。从我们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来看,统一的主流社会思潮似乎并不存在。

现在对90后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全球化的趋势把地球压缩成了一个平面,各国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盛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现象广泛蔓延,过分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目标和价值。消费主义伴随着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崇尚“有用即真理”,只考虑行动是否能带来回报,不问是否符合原则;功利主义注重效率,主张追求“最大的幸福”,但在中国似乎被篡改和扭曲了。非理性主义把世界看成是一种无序的、偶然的、荒谬的安排,无法用理性来理解。

虽然部分“90后”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概念和思潮,可能无法清晰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但他们在选择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上的主观成熟度正在逐渐加强。90后关心政治腐败、贫富分化、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尤其是教育投入和就业前景。他们更担心社会分配不公,希望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比起吸毒、贩毒、卖淫,他们更痛恨官员腐败和假冒伪劣产品;基于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他们会比成人社会更能容忍社会道德失范。

“90后”在积极思考未来的过程中,往往敏感中带着躁动,叛逆中带着迷茫。“校漂”、“蚁族”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知识改变命运”接近神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生存空间被挤压的现状。这给大部分还在读书的90后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外部压力。在90后这一代,意识形态、政治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有时会不一致,甚至对立或分裂。因此,要警惕社会变迁带来的异化,如无力感、无意义感、不规范、自我异化、社会孤立等。这些异化很容易直接导致政治被动、价值失序、精神抑郁、逃学自杀。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现象将不可避免地趋于上升,其传导和* * *振动效应将是负面的。中国传统价值论主要涉及义利之辩、理欲之辩,而现代价值论主要体现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中,强调经验世界中的有益效果,效果决定一切。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非理性主义,强调个体性、独立性和主观体验。调查显示,“90后”的感性可以张扬,理性反思略显不足。需要指出的是,“90后”并不缺乏社会责任感。虽然很多人会因为社会环境和网络诚信而害怕被骗,但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年轻人会响应网上的号召去帮助别人。他们认为“吃喝玩乐”不是贬义词,而是生活的重要调整和一部分。口袋书,小把戏,恶作剧都是娱乐而已,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90后”在婚姻、消费、娱乐等方面体现出的行为特征,是社会变革的产物。社会思潮往往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极具反叛性和时代性。90后需要更多地了解生活和社会。

总之,在一个社会思潮主流更加分散、派别更加多样、思想更新更加迅速的时代,社会思潮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90后”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积极的思考、分析、批判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