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脾胃?

中医学者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容易引起便秘,总有一种腹胀的感觉;脾胃虚弱常引起老年人关节痛。可见脾胃迫在眉睫,调理才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要维护脾胃的运化功能,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冷暖

慢性肠胃病的人经常在寒冷的冬天或者天气突然转凉的时候发作,因为和寒冷刺激有关。人的胃有一部分紧贴腹壁,冷空气容易直接侵入胃内,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胃和血管收缩,胃运动功能紊乱,出现痉挛性腹痛、胃胀、厌食、恶心、呕吐。所以在寒冷的季节,以及深秋、初春等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有经验的胃病患者,往往会在肚子前面穿个小肚子。虽小,却能有效防止肠胃受凉。有胃病的人不妨试一试。

(2)感到舒适

受不良情绪刺激,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主要神经系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调节,增加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攻击因子(胃酸和胃蛋白酶)。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通路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防御因素(胃黏膜的阻力和局部血流)减弱,从而导致胃壁的“自我消化”,引起胃部疾病。因此,胃病患者要注意情绪调节和精神放松,尤其要防止长期抑郁焦虑,以免“气”伤胃。

(3)吃好。

胃是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的地方。胃病对饮食有特殊要求,防止吃东西伤胃。吃热的食物、吃得快、饮食不规律以及吃烟熏、盐渍的饮食都可以引起胃黏膜损伤,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因。

饮食要清淡营养,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选择对胃无刺激、能抑制或中和胃酸、有利于溃疡愈合的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淡水鱼、新鲜蔬菜等。忌食生冷蔬果、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辣椒、蔬菜、香烟、酒、土豆、红薯、南瓜等。忌暴饮暴食,饥饿感不一;烹调食物的方法应以蒸、煮、炖、焖、烧为主,使食物软烂,易于消化。

有哪些食物可以补脾胃?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肠胃不适,那么我们在饮食中应该如何服用辅食呢?我们请了一位营养学家给我们解释一下。

“甜入脾”是指甜食有滋养脾胃的作用。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就会充足。吃甜食可以补气养血,补充热量,缓解疲劳,调理排毒。

中医提到的甜味食物中,首推山药和大枣。山药味甘,性温无毒,能健脾益气,强筋壮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可以将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的山药泥拌匀,做成山药粥。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民间有句话叫“天天吃枣,少求医”。对于容易贫血的女性和中老年人,大枣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另外,大米、小米、桂圆、红糖、蜂蜜也有健脾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怕生,怕冷,养”。还有一些寒甜食物,如梨、西瓜等水果或冰淇淋等甜品。吃多了容易伤脾胃,有大便变形等脾胃虚弱的表现。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吃甜食,因为太甜,容易造成脾胃过盛。五行学说中,脾属土,土水(肾属水)伤木(肝属木),会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利。